简介:急性腰椎关节突关节错缝,又称为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症、腰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综合征或急性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嵌顿等,属中医“闪腰”或“弹背”范畴,多因腰椎关节周围的韧带、关节囊及滑膜的扭伤或撕裂,或滑膜嵌顿于关节突关节内而发病,常伴有关节错缝移位。手法复位疗效显著。作者从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运用坐位脊柱旋转复位法配合劳损愈贴膜外贴一次性治疗本病1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简介: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检测技术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椎旁肌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德国生产的西门子SIEMENS.NOVUS.MRI检测扫描仪,对AIS患者49例,男11例,女38例,年龄6.22岁进行凸凹侧椎旁肌的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左右椎旁肌群大小、形态变化,(主要是竖脊肌、腰大肌)凸侧椎旁肌较凹侧变短、增粗,凹侧椎旁肌较凸侧不同程度变细、变长,以顶椎区最明显。结论AIS患者顶椎区椎旁肌的肌耐力较差,容易疲劳,尤其是凹侧更为明显,相对来讲凸侧肌肉厚,力量较大,故此,即使凹侧经过大量有效的锻炼,还是拉不过凸侧的劳损点的拉力。相反,松解凸侧劳损点,能迅速降低凸侧拉力,调整相对力的平衡,对纠正脊柱侧弯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治疗仪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及骨结构修复的影响。方法:2000—01/2002—12随机抽取股骨头坏死患者90例,治疗组60例采用股骨头坏死治疗仪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中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疼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髋关节活动度评分,行走距离评分。结果:髋关节疼痛评分治疗前治疗组为(15.47±3.25)分,治疗后为(26.80±6.56)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5.20±4.38)分,治疗后为(28.00±6.21)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2.30,8.35,P〈0.01)。生活能力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11.75±2.73)分,治疗后为(18.17±3.44)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0.00±4.38)分,治疗后为(28.00±6.21)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5.17,8.35,P〈0.01)。髋关节活动度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9.67±2.88)分,治疗后为(13.87±3.57)分,对照组治疗前为(8.80±3.04)分,治疗后为(12.13:t3.23)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24,5.76,P〈O.01)。行走距离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6.80-a:1.73)分,治疗后为(10.25~1.66)分,对照组治疗前为(5.10-a:1.79)分,治疗后为(8.90也.78)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91,6.67,P〈O.01)。结论:“股骨头坏死治疗仪”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疼痛、髋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均有切实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