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作者: 龙旭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针灸推拿学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0期
  • 机构:四川省仁寿县中医医院,四川眉山620500
  • 简介:颈椎疼痛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影响了大量人群生活质量。现代生活中,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低头使用手机、长时间操作电脑等久坐久站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可能导致颈椎疼痛发生。而传统针灸康复治疗方法,以其独特疗效和无副作用特点,逐渐成为缓解颈椎疼痛一种非药物治疗选择。

  • 标签: 针灸;康复治疗;颈椎疼痛
  • 作者: 龙旭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针灸推拿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医师在线》2020年第10期
  • 机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中医医院,620500
  • 简介:面瘫,又称面肌麻痹,是一种面部肌肉无法正常运动疾病,导致患者面部表情失常,给患者生活和社交带来困扰。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面瘫康复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针灸在面瘫康复治疗方式。

  • 标签: 面瘫;针灸康复;治疗方式
  • 简介:目的:比较针灸配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差异。方法:将55例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观察组25例)和药物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口服阿仑磷酸钠基础上取脾俞、肾俞、命门、神阙等穴,采用针刺和温灸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阿仑磷酸钠。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I临床症状积分和骨密度(BMD)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O.001);观察组腰椎和股骨BMD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BMD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观察组不良反应程度出现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和降低。结论: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优于单纯口服阿仑磷酸钠。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男性 针灸疗法 骨密度
  • 简介:目的:观察化脓灸治疗早期无症状HIV感染临床疗效。方法:20例HIV感染予足三里、悬钟、关元化脓灸治疗,疗程半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细胞计数变化情况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化脓灸治疗后感染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细胞计数、生存质量均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化脓灸可显著改善HIV感染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或稳定CD4+细胞水平,提高感染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疗效。

  • 标签: HIV感染 化脓灸 针灸效应
  • 简介:目的将讨论温暖为消沉治疗刺破技术治疗效果和机制。有消沉60个病人全部方法A随机各与30个盒子被划分成治疗组和控制组。治疗组与在心,肺,肝,脾和肾,有Amitriptyline控制组,HAMD规模和EEG-变化点挥动Jiaji上温暖针技术被对待在治疗前后被观察。结果治疗全部有效率是100%,比有80%控制组好一些(P<0.05);治疗HAMD规模比控制组好(P<0.05);在治疗组和控制组之间症状改进比较是重要(P<0.05);频率比较和EEG-波浪振幅是重要(P<0.05),有不有毒并且在治疗副作用。结论温暖为消沉刺破技术比Amitriptyline有更好效果,并且有不有毒并且在治疗副作用。温暖针技术能有效地调整频率和振幅EEG-波浪,并且行动改进压抑状况。

  • 标签: 温针灸 夹脊穴 抑郁症 疗效观察 患者 脑电Α波
  • 简介:目的:比较温针灸结合康复理疗、单纯温针灸与康复理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疗效差异,对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将9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温针灸组、康复组,每组30例。其中针康组穴取C3—C7夹脊穴行温针灸结合牵引、磁疗等康复理疗;温针灸组予单纯温针灸治疗,康复组行单纯康复理疗。采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TCD)所测定患者VBA血流动力学参数Vp、Vd、Vm、PI值为疗效评定指标,结合临床治愈率评价各组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VBA血流动力学观察指标Vp、Vd、Vm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针康组各观察指标均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显著(均P﹤0.01);针康组临床治愈率为70.0%(21/30),优于温针灸组53.4%(16/30)和康复组53.3%(16/30)(均P﹤0.01)。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温针灸和康复理疗治疗,有较高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温针灸 康复理疗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比较痛经时针刺单穴十七椎和多穴针刺治疗痛经疗效差别,为取穴提供依据。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穴组和多穴组,每组19例。单穴组取穴十七椎,多穴组取十七椎、三阴交、地机、次醪,两组分别在疼痛发作第1天开始针灸治疗,每天针灸1次,1个月经周期连续治疗3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并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oxMenstrualSymptomScale,CMSS)对患者痛经总频率、痛经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单穴组痊愈率为68.4%(13/19),有效率为31.6%(6/19),多穴组分别为78.9%(15/19)、21.1%(4/19),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疼痛总频率评分、痛经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01),但两组间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在疼痛时进行针刺,只取一个穴位十七椎即可达到与选取多穴相同止痛效果。

  • 标签: 痛经 针刺疗法 取穴 十七椎
  • 简介:目的:讨心理因素与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关系。方法:观察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针刺治疗前采用自制信任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针灸疗效信任程度;以直观模拟标尺法(VAS)让患者评估针刺时紧张度;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评估患者个性特征。记录针刺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来评估疗效。对心理因素与痛经疗效之间相关性分析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结果:治疗后痛经程度分级、疼痛程度分值、疼痛持续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人格因素中恃强性(r=0.6797)、紧张性(r=-0.5906)与疗效指标疼痛持续时间减少值(r=0.9042)标准化系数最大;心理因素指标与痛经疗效典型变量之间整体相关系数均偏低。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与患者人格因素中恃强性和紧张性有一定相关性,但心理因素在针刺治疗过程中不起主导作用。

  • 标签: 心理因素 原发性痛经 得气 针刺镇痛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埋线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未行造模外,其余2组大鼠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摸。模型组不予干预,正常饮食,穴位埋线组于"上巨虚""天枢""大肠俞"处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治疗15d后观察大鼠腹泻、便血症状和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核因子-κBp65(NF-κBp65)相关信号分子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蛋白表达。结果:穴位埋线组大鼠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得到较快控制,大鼠黏膜组织损伤明显改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增多(P〈0.01),β2AR表达减少(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组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减少(P〈0.01),而β2AR表达增多(P〈0.01),两组脾淋巴细胞NF-κBp65和β2AR表达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实验性结肠炎有明显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F-κBp65相关信号分子β2AR,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 标签: 结肠炎 穴位埋线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2 核因子-κB p65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埋线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未行造模外,其余2组大鼠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摸。模型组不予干预,正常饮食,穴位埋线组于"上巨虚""天枢""大肠俞"处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治疗15d后观察大鼠腹泻、便血症状和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核因子-κBp65(NF-κBp65)相关信号分子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蛋白表达。结果:穴位埋线组大鼠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得到较快控制,大鼠黏膜组织损伤明显改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增多(P<0.01),β2AR表达减少(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组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减少(P<0.01),而β2AR表达增多(P<0.01),两组脾淋巴细胞NF-κBp65和β2AR表达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实验性结肠炎有明显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F-κBp65相关信号分子β2AR,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 标签: 结肠炎 穴位埋线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2 核因子-κB p65
  • 简介:目的:比较头针、梅花针叩刺头部区域结合语言训练和单纯语言训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缺血性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语言训练治疗;观察组在语言训练基础上,取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中线行针刺治疗,出针后,在顶颞前斜线、顶中线、顶颞后斜线、曲鬓穴和悬厘穴连线四线围定区域,用梅花针轻叩2~3遍。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测验》计分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失语检查法各亚项评分。结果:两组在治疗后信息量、流利性、复述、词命名、颜色命名、反应命名、回答是否题、听辨认、执行指令各亚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均P〈0.05)。结论:针刺、梅花针叩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疗效显著,其效果优于单纯语言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

  • 标签: 失语 缺血性中风 梅花针疗法 头针
  • 简介:在综述近年来针灸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文献基础上,分析了脑瘫患儿语言障碍康复治疗特点,探讨针灸介入脑瘫语言障碍治疗情况。发现针灸介入脑瘫患儿语言障碍治疗具有鲜明中医特色,可以明显改善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然而目前有针灸介入综合疗法中,其疗效观察多是局限于综合疗法与单一疗法对比,缺乏综合疗法之间对比,未能体现针刺与其他疗法结合治疗优越性。因此,如何达到各种疗法间有机结合,各种疗法之间是否存在结合时点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且需加强针刺治疗机制探讨,为建立以针灸为中心脑瘫综合治疗体系奠定基础。

  • 标签: 针灸疗法 脑性瘫痪 语言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远期疗效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恢复期患者234例,以SAS编码,随机分配到醒脑开窍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简称醒脑组和常规组)。醒脑组116例,接受醒脑开窍针剌(每日1次,共4周)和西医常规治疗;常规组118例,接受常规针刺和西医常规治疗。随访6个月。主要指标:随访期末生存、治疗和复发情况。次要指标:随访期末神经功能评估,针刺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6个月随访时醒脑组病死率(0.86%)、继续治疗率(36.21%)与常规组(1.69%、36.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P=0.59;X^2=0.32,P=0.57),在降低复发率、改善神经功能方面醒脑组优于常规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是安全,其远期疗效在降低复发率、改善神经功能方面优于常规针刺。

  • 标签: 脑梗塞 针刺疗法 醒脑开窍 随机对照试验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 简介:为完成一篇全面评价穴位刺激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疗效系统综述而作研究方案。计划检查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数据,筛选并纳入合格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由于没有打扰到病人及其家庭,研究不需要经过伦理委员会许可,系统评价完成后将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上。

  • 标签: 穴位 腧穴 中风后 痉挛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太极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住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太极针法组)30例,对照组(常规针刺组)30例,每日1次,治疗至出院时结束。利用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结果评分表(Portmann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疗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总体疗程缩短,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指数优于常规针刺,且可明显缩短治疗疗程。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太极针法 常规针刺
  • 简介:在全面检索针灸治疗腰痛文献基础上,按照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分级系统(GRADE)方法,制定了《腰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具体介绍了指南制定目的、指南适用疾病范围、腰痛中医辨证分型西医诊断标准、针灸治疗腰痛原则干预时机、具体推荐方案等。

  • 标签: 腰痛 针灸疗法 指南
  • 作者: 朱宏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针灸推拿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期
  • 机构:四川省仁寿县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四川 眉山620500
  • 简介:面肌痉挛是一种疾病,常常被称为“痉挛性斜视”,它是由于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收缩或痉挛引起,并会导致面部畸形或扭曲,这种疾病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会影响到普通面部表情,导致表情僵硬或异常。该病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是目前研究显示,大脑皮层神经元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面肌痉挛重要因素之一,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异常,也可能会导致面肌痉挛,同时长期暴露在噪音、光线过强、荧光灯等外界环境刺激下,会对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引起面肌痉挛,另外其也可能由生理因素、压力、药物其他疾病引起。面肌痉挛治疗方法可能包括各种药物、物理疗法、针灸疗法等,以下是针对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探讨。

  • 标签: 针灸;面肌痉挛
  • 简介:目的:证实针刺治疗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症有效性,并分析其优势。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西药组,分别接受针刺、抗抑郁药(黛力新)抗抑郁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疼痛模拟评分(VAS)分别在治疗治疗后第1、2、4周末进行评定。结果:①针刺组治疗前后HAMD、VAS评分、HAMD减分率比较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②西药组治疗前后HAMD、VAS评分、HAMD减分率比较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③治疗后1周,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比较HAMD减分率^*V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④治疗2周、4周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比较HAMD、VAS评分、HAMD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治疗前后针刺组无不良反应,西药组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和抗抑郁药黛力新治疗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症均有确切疗效,针刺疗效和黛力新相当,但针刺起效快。针刺治疗相对于西药治疗无副作用、无不良反应,并且针刺治疗可以多靶点对机体进行整体调整。

  • 标签: 针刺疗法 慢性疼痛 抑郁症 随机对照
  • 简介:目的:观察埋线配合艾灸、放血疗法治疗雄激素性脱发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根据治疗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4例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埋线组取双侧肾关穴、明黄穴足三里穴埋线,每月1次,并配合艾灸少腹部脱发局部放血治疗;西药组口服非那雄胺,1mg/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随访3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随访3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水平,并计算其比值,统计分析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随访3个月T、E2、T/E2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治疗3个月随访3个月疗效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治疗3个月时,埋线组血清E2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随访3个月时,埋线组T、E2T/E2均低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埋线配合艾灸放血疗法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患者血清T水平、降低T/E2有关

  • 标签: 雄激素性脱发 穴位埋线 温灸 放血 睾酮 雌二醇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对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皮下脱氢表雄酮(DHEA)麻油溶液制作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对照组(Con)同期皮下注射麻油。PCOS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克罗米芬组(C)、克罗米芬+针刺组(C+A),其中M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他各组均于80日龄起进行干预5天。治疗结束后,各组部分大鼠断头处死,留取血清、子宫和子宫内膜标本。各组另部分大鼠与雄鼠交配,于妊娠第8天处死,观察大鼠胚泡着床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C+A组大鼠血清E2水平较高,子宫内膜发育更好,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也更接近对照组(P〈0.01),着床率和平均着床胚泡数也显著增加(P〈0.01)。结论:针刺能显著改善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状态,促进胚泡着床,可能通过调节血清E2水平、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蛋白及mRNA表达而实现。

  • 标签: 针刺 多囊卵巢综合征 克罗米芬 子宫内膜容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