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SHEL模式在降低心脏手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入住陕西省某三甲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696例行CVC置管患者的CVC管道管理资料。将2022年1月-12月采用常规CVC管道管理的3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3年1月-12月实施SHEL模式进行CVC管道管理的348例患者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SHEL模式能够有效减少心脏术后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控制中无菌治疗巾包裹导管接头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试验于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展开,共选择此期间接收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对患者展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无菌治疗巾包裹导管接头,比较两组CLABSI发生情况、CLABSI千日发病率、置管总日数、入住ICU时长等。结果:研究组的CLABSI感染例数、CLA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CLABSI千日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置管总日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病人来说,运用无菌治疗巾包裹导管接头,可以较好地保护穿刺处皮肤及导管接口,进而降低CLABSI的发生风险,减少CLABSI发病率,利于疾病的后续治疗,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避免治疗费用的增加,为病人减轻经济压力。
简介:摘要:目前血流限制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的机制仍不明确。已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进血管生成或毛细血管形成的关键生长因子,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BFRT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进行归纳总结,为未来血流限制训练的运用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患儿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9月我院重症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护理模式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比较两组患儿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后导管的留置时间、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应用规范护理模式后导管的留置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对重症患儿采取规范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导管的留置时间,降低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率,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效果明显,可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留置中央导管的最常见并发症。本文对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发病现状、危险因素等进行概述,主要综述其防控措施,以期为临床降低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4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住院患儿的血液,采用数字PCR方法和血培养法,对患儿的MRSA血流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统计学软件选取SPSS24.0。结果 收集到180例患儿血液标本,MRSA血流感染阳性的有40份,其中血培养和数字PCR均阴性的有140份,仅培养阳性的有2份,数字PCR阳性的有6份,血培养和数字PCR均为阳性的有32份。数字PCR检测的敏感性为94.12%(32/34),特异性为95.89%(140/146),阳性预测值 84.21%(32/38),阴性预测值 98.59%(140/142)。结论 数字PCR在诊断儿童MRSA血流感染中的快捷性和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好,有利于提高临床快速诊断MRSA血流感染的能力,为尽早精准治疗争取时间,进而改善患儿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对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 2019年 5月 -2020年 4月时段内诊疗的初产妇共 94例,随机划分为甲组( 47例)、乙组( 47例)。甲组为常规体位分娩,乙组为自由体位分娩,比较初产妇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和各产程时间。结果:甲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为 78.72%、剖宫产率为 21.28%,乙组分别为 95.74%、 4.26%。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乙组初产妇各产程时间较短于甲组,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初产妇,自由体位分娩模式既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还可缩短产程时间,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从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终末期肝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内随机选择200例,依据患者的疗效分为不同组别,即实验与对照,各组内人数均为100例。对照组均为无效组,实验组均为有效组,对其实施单等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年龄无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存在差异,男性人数患病率较高,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感染类型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终末期肝脏模型(MELD)评分对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24h体温改善人数对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既往并发症内的肝性脑病无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既往并发症内的腹膜炎、消化道出血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入院并发症内的感性脑病、腹膜炎、消化道出血无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入院并发症内的肝肾综合征以及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终末期肝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既往史、终末期肝脏模型(MELD)评分高等因素均为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需予以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