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核抗体的前带效应。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752例标本,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作为确认试验检测核抗体谱和间接免疫荧光法作为筛查试验检测核抗体,将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根据LIA对各种特异性核抗体的检测结果,分析IIF对各特异性核抗体的检出率,可见dsDNA检出例数44例,检出率65.00%;Jo-1检出例数18例,检出率33.30%;M2检出例数26例,检出率80.80%;PCNA检出例数10例,检出率50.50%;PM-Sc1检出例数7例,检出率42.90%;Sm例数16例,检出率68.80%;SS-A检出例数104例,检出率74.00%;SS-B检出例数28例,检出率89.30%;U1-nRNP检出例数42例,检出率73.80%;P蛋白检出例数22例,检出率95.50%;核小体检出例数21例,检出率95.20%;抗着丝点检出例数19例,检出率94.70%;组蛋白检出36例,检出率66.70%(P<0.05)。IIF不同稀释倍数和与LIA结果相关性分析,LIA阳性患者的IIF稀释倍数以高低度的≥1:1000为主,占64.30%,而LIA阴性患者的IIF稀释倍数则以低滴度的1:100为主,占50.5%。结论:临床上对于核抗体的检测可先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筛查,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建议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定期随访。

  • 标签: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抗核抗体 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伤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创口愈合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延长了愈合时间,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本文探讨了伤口脂肪液化的病理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旨在为临床处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伤口脂肪液化的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伤口 脂肪液化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临床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治疗中的干预价值。方法:研究病例选于2015.01-2021.10时间内,于我科行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36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在治疗期间分别辅以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及优质护理模式(观察组),统计组施护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t1=6.912,t2=5.650,)。结论:通过以优质护理实施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同时,还能够增加患者满意度,对改善其预后起着积极意义,适宜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 标签: 切口脂肪液化 腹部手术 优质护理 住院时间 切口愈合时间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科腹部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液化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质量措施。方法:精选130例近期于本院产科行腹部手术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均分对照组(65例,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和研究组(65例,行规抗感染+微波仪照射),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和快速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有效性对比,研究组相比较于对照组治疗有效性较高,(P <0.05);快速康复对比中,研究组较对照组伤口恢复时间更短,(P <0.05)。结论:对产科腹部手术患者伤口液化并发症需要在临床中结合患者具体表现进行精准判定,然后依据患者液化程度和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实际展开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干预,并加以辅助微波仪器照射,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有效性,促进患者伤口的快速回复,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产科 腹部手术 切口液化 诊疗 治疗有效性 治愈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股骨近端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中配合使用骨科牵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组研究,每组35例,对照组术中不使用骨科牵引,观察组术中使用骨科牵引,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及治疗结果(骨折及髋关节恢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5.71%,对照组为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髓内钉内固定术中采用骨科牵引联合使用,有效减少手术操作,缩短暴露时间,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内钉手术 骨科牵引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患者在腹部手术之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有关原因。方法:选择本院进行妇产科腹部手术的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在了解患者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分析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基本情况。结果:影响妇产科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包括肥胖、贫血、糖尿病、术后伤口血肿等原因。结论:针对切口脂肪液化这一并发症而言,应当给提前预防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管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妇产科 切口脂肪液化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产生原因与治疗方式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来我院进行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对两组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进行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使用电刀、肥胖、糖尿病、贫血是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诱因。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38±1.68)d、(10.69±1.45)d,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32±2.17)d、(17.66±2.31)d。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应用常规治疗+引流治疗的方式,其有助于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于妇产科中选取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计74例;将7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对照组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增加引流治疗,比较两组的切口感染情况和恢复情况。结果:据统计,观察组、对照组内分别出现2例、7例感染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4%、18.91%,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在恢复情况的指标中,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结论: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实施常规疗法和引流联合治疗可控制病情,对加速切口愈合、预防感染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切口感染
  • 简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发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计57.7万人,死亡18.2万人。近些年,随着国家防艾政策的实施及艾药物的不断研发,艾滋病病死率逐步下降,患者生存周期也在延长。这样的成果离不开积极参与到艾滋病疫情流行病调研、临床诊疗、药品研发、医护培训、公益宣传、志愿活动中的大量公卫人员、医务人员、

  • 标签: 艾滋病宣传 药品研发 疫情流行 志愿活动 生存周期 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HBc和-HBe在ELISA法出现假阳性概率,并分析出现该事件的原因。方法研究基础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进行检验的57例乙肝-HBc样本与54例乙肝-HBe样本作为基础数据,对其进行ELISA法检验,之后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试剂进行复检,对检验准确性进行分析,并对出现假阳性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乙肝-HBc样本与-HBe样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检查过程中假阳性率12.28%与11.11%。结论使用ELISA法对乙肝-HBc和-HBe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整体的准确性较低,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更加敏感的TRFIA测试方法进行复检,进一步提升检验准确性。

  • 标签: 乙肝抗-HBc 乙肝抗-HBe ELISA法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复发性流产以精子抗体(AsAb)、子宫内膜抗体(EMAb)、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遗传室开展复发性流产检验的146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其中开展ACA检测1413例、AsAb检测170例、EMAb检测138例;并选择同期本院内无不良孕产史的健康女性(已经生育)1460例作为参照对象(纳入对照组),并控制不同检测项目的女性例数与观察组一致。比较两组三项检测的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AsAb、EMAb、ACA检测阳性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AsAb、EMAb、ACA阳性率与复发性流产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复发性流产诊断中,AsAb、EMAb、ACA检测的效果良好,可有效筛查患者复发性流产发生原因,利于后续诊治。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抗精子抗体检测 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血管疾病康栓凝药物治疗中临床药师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萍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到2016年3月接受心血管治疗的患者10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名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凝治疗,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采取临床药师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数据,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等情况。临床的药师要充分的发挥其与药物相关的专业知识,将这些专业知识应用到临床查房工作中。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中的栓、凝等药物的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用药知识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着重关注,规范凝药物的应用。结果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药师对于心血管疾病凝药物的用药治疗进行干预的治疗疗效明显要比对照组的患者治疗疗效效果更好,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4%,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加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的提高治疗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减少,对患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抗栓抗凝药物 临床药师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选择血液化疗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血液化疗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以化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评估指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化疗患者接受整体护理后,对其并发症的发生起到抑制作用,推荐。

  • 标签: 整体护理 血液化疗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经椎孔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对6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改良经单侧椎孔椎体植骨融合,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2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27例,退变性滑脱7例。累及单节段48例,累及双节段14例。通过观察融合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判定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0(22.77±3.82)个月。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及椎弓根钉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年椎体融合率为96.8%。依据JOA评分,优34例,良24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3.5%(58/62)。术后VAS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VAS和JOA评分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椎孔椎体融合术在充分减压同时能减少进入椎管带来的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术式。

  • 标签: 腰椎 退变性疾病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