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抗原致敏哮喘大鼠肺组织ICAM-1、CD44分子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哮喘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白蛋白致敏的方法制备哮喘模型,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肺组织支气管上ICAM-1、CD44分子的表达。结果(1)地塞米松治疗组BALF和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均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P<0.01);(2)HE染色显示,地塞米松治疗组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轻于哮喘模型组;(3)地塞米松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支气管上ICAM-1、CD44分子表达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结论地塞米松可以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具有明显的抗哮喘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哮喘大鼠肺组织支气管上ICAM-1、CD44分子的表达而实现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的疗效机制。方法以2014年1月至10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68例首次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和B组,均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及营养脑神经等方案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B组不予其它治疗,同时纳入34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d后、治疗10d后检测三组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ICAM-1)水平及白细胞粘附率,同时统计患者疗效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治疗前A、B两组患者ICAM-1水平及白细胞粘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B组治疗10d后两项指标显著降低;而A组在治疗5d后即已出现显著降低,且指标数据较B组亦有显著差异。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两组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首次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CAM-1水平及白细胞粘附率,这可能是其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机制之一。
简介:目的本实验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损伤的ECV-304细胞的细胞活性、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人工制备AGEs。培养ECV-304细胞至80%满瓶后分组: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DMEM8h);AGEs组[5.5mmol/L葡萄糖DMEM+50μg/mlAGEs-人血清白蛋白(HSA)8h];加药组1(0.03nmol/mlGLP-1+5.5mmol/L葡萄糖DMEM8h);加药组2(0.03nmol/mlGLP-1+5.5mmol/L葡萄糖DMEM+50μg/mlAGEs-HSA8h)。使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NF-κB、VCAM-1的表达量。结果(1)AGEs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活性下降、NF-κB和VCAM-1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2)0.03nmol/mlGLP-1和AGEs-HSA共同干预与单用AGEs-HSA干预的组别相比,前者细胞活性升高、NF-κB和VCAM-1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GLP-1能抑制AGEs对EC...
简介:摘要通过对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与SAPO-1/Fas、TNF-a的相关性的探讨,得出结论肿瘤患者RBC-ICR和SAPO-1/Fas、TNF-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呈显著正相关,RBC-C3bRR明显降低。
简介:从分子中医学论间质细胞瘤及治疗是人6个瘤中有关肿瘤包括各种瘤症在内治疗的重点论文。因为所有肿瘤治疗必定存在调节细胞间质及其分泌物来抑制肿瘤生长因子的规律。这是由于间质干细胞是经络系统的二个干细胞之一,包括碱基对连接在内都有间质干细胞基质成分,而且所有的肿瘤组织细胞包括癌组织细胞都是原来细胞改变了正常生长周期节律而失控,所疯狂复制而产生的,而在间质中是进行这种失控细胞生长周期节律进行调节是恢复正常秩序的主要的最好的场所。分子中医学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这个特点来治疗癌症,已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而其他医学想治癌成功,必定要符合这个客观规律。在人间质细胞系统中最重要的反应是糖基化和反糖基化,而对糖基化终产物的危害研究显得十分重要,糖基化终产物是动脉粥样硬化元凶。糖基化终产物是引起糖尿病和人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易患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并已成为糖尿病尤其是二型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高血糖可使蛋白因子糖基化,形成一种糖基化终产物致病因子,糖基化终产物可干扰细胞内部信号通讯从而使细胞发生殿堂反应,如能升高胞浆游离钙,及胞内二酰基甘油和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并可刺激三磷酸肌醇受体表达等,在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肝脏和胰腺星状细胞中存在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糖基化终产物可诱导这些细胞迅速增殖。因而就产生了蛋白质基因的糖基化,糖基化终产物的糖链,脂多糖结合蛋白和其受体的炎症系统,甲基转移酶的P糖蛋白耐药性等。该系统的主要肿瘤为嗜络细胞瘤,这些反应最为明显的人体器官是胰腺。又由于是在人体各间质或间隙区域,也是各种组织器官间的交界处,所以人体的各种化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为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肺癌分子靶向药物的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探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结果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分子靶向药物疗效高、不良反应小,但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耐药性。结论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以后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表现,以期能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表现。主要观察脾脏体积、瘤体的数目、大小、包膜、密度、强化等特点。结果5例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脾脏体积均有增大(>8个肋单元),瘤体平扫均呈类圆型、椭圆形,5例均为多发(平均5个),瘤体直径3mm~23mm不等;CT平扫瘤体呈等或稍低密度,密度不均,3例可见出血成分,呈环状高密度影;瘤体均无包膜,与正常脾脏分界不清,脾周、腹膜后均未见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瘤体动脉期呈花环状、血管隙状强化,3例可见粗大的异常血管影。结论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表现为多发肿块,无包膜,增强扫描花环状强化,粗大的异常扭曲血管具有一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