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2012年9-10月,依据北京市脑卒中防控筛查项目对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社区751例50岁以上居民进行筛查,对筛查出504名脑卒中高危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用药、血压血糖的监测、不良情绪进行指导,传授脑卒中早期信号识别,比较健康教育前后高危患者的危险因素差异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吸烟者较前减少7.54%、高脂饮食者减少42.46%,蔬菜水果增加者78.37%、体力活动增加者74.41%、体重减轻者45.44%,总胆固醇较基线时下降0.67mmol/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收缩压、腹围、低密度脂蛋白分别较基线下降5mmHg、2cm、0.81mmol/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对脑卒中高危患者进行综合多种形式系统的健康教育,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更好控制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患者健康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2013年6-11月,对永州市冷水滩城区1732名40岁以上城区居民痛风患者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进行调查研究,具体包括、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该地区痛风的发病率为12.1%,患有痛风者在年龄、BMI、收入情况、吃海鲜频率、饮酒、家族痛风史方面与不患痛风者相比,都存在显著性差异(<0.05),而在吸烟、婚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入水平较高、饮酒、吃海鲜频率、BMI、痛风患病史、高脂血都是痛风的危险因素。结论饮食及生活方式与痛风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宣教工作,争取早期发现、早期防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现代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健康行为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38例脑卒中患者,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9例)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19例)则采用现代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的血脂指标和健康行为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责任评分、营养维度评分、运动锻炼评分、压力调节评分、自我实现评分、人际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出院患者实施现代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可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提升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提升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对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整理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要求,筛选其中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患者在本院治疗期间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将所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延续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护理后及出院6个月、12个月不同时点进行健康行为的打分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指标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更好的改善;在出院6个月、12个月后,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持续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更好,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社区健康宣教对高血压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管辖社区的328例高血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均1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危险因素讲解,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患者社区健康宣教,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治疗干预后,对组间的血压、血糖及血脂等控制效果观察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患者的脑卒中发生情况观察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高血压脑卒中高危患者给予社区健康教育宣教,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将脑卒中的发生明显减少,应用价值高。
简介: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健康心理控制源及其相关因素,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用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C表(MHLCC)对2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健康权威人士(医生)控制维度得分(5.06±0.88)最高,健康机遇控制维度得分(2.98±0.97)最低;男性患者在健康内部控制维度得分(23.52±6.35)高于女性患者(21.50±6.06);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越高的患者,其健康内部控制和健康权威人士(医生)控制维度得分越高;Barthel指数越高的患者,其健康内部控制维度得分越高,健康机遇控制维度得分越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倾向于健康外部控制,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Barthel指数的患者,其健康心理控制源倾向不同,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健康心理控制源倾向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