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探讨侵蚀性葡萄胎妇女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妇女的救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侵蚀性葡萄胎一经诊断应做到尽早治疗,防治转移,发生转移的葡萄胎患者经积极治疗均可痊愈。
简介:摘要我国农村的土源性寄生虫,特别是蛔虫,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蛔虫的感染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危害,会引起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智力发育障碍等。为了了解西藏的农村土壤蛔虫卵状况,我们对拉萨市的两个县和昌都的两个县进行了土壤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0岁,因“右侧上睑下垂、视力减退2年,加重半年”于1998年3月7日入院。曾在外院行眼科手术治疗无缓解,无泌乳及生长发育异常,无体毛改变,无头痛、恶心、呕吐。查体:右侧Ⅱ、Ⅲ、Ⅶ、X11颅神经受损,右眼中度外突。眼底检查:右侧视乳头苍白,边界清楚,左侧视乳头边界欠清。外院MRI片示:鞍区见一哑铃状及分叶状肿块,病灶向鞍旁、鞍底、鞍上生长,并包绕颈内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大小为63X68mm(附图l。图人图3),我院呼冠扫:右侧中颅窝至鞍上地显示分叶状略高密度影,中线结构向左移位,三脑室及右侧侧脑室变形。X片示:蝶鞍明显扩大,并伴有骨质破坏。术前诊断:鞍区及右中颅窝底占位性
简介:摘要侵蚀性葡萄胎与异位妊娠临床症状相似,体征及妇科检查均不易区分。本院收治2例病例初诊为异位妊娠的情况下,于治疗中出现新的症状,随即行剖腹探查术,切除病理组织送检,最终确诊为侵蚀性葡萄胎。调整治疗方案,病情好转出院。现将经验总结归纳如下文。
简介:摘要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为了了解西藏农村农村土壤环境情况,本文对西藏20个县土壤中金属(铅、镉)和蛔虫卵的监测情况进行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米非司酮配合化疗药在侵蚀性葡萄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寻求较好的药物治疗方式。方法整理收集2009年1月~2012年8月于本院产科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采用米非司酮配合化疗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化疗药物治疗,两组在年龄、病因等因素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66.7%,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治疗前为(932.4±27.6)U/L,治疗后为(56.8±5.7)U/L,对照组治疗前为(985.2±32.9)U/L,治疗后为(89.5±7.3)U/L,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合化疗药在侵蚀性葡萄胎患者治疗过程中,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抑制滋养细胞增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监测2014年至2020年我市农村地区岷县、通渭县、安定区深表层土壤中蛔虫卵的污染状况,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饱和硝酸盐漂浮法进行蛔虫卵检测,参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2012)。从2014年至2020年,每年在岷县、通渭县、安定区各随机采集20份土壤样本,经过碱处理、虫卵漂浮、镜检等步骤,最终统计蛔虫卵阳性率。结果:2014年至2020年期间,三县区土壤蛔虫卵阳性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岷县、通渭县、安定区的蛔虫卵阳性率分别为35%、30%和38%,到2020年,阳性率分别下降至15%、10%和5%。尽管各地阳性率有一定波动,但整体趋势表明农村地区土壤蛔虫卵污染逐年减少,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有所改善。结论:随着农村卫生管理和监测措施的逐步完善,三县区土壤蛔虫卵污染得到一定控制。未来需进一步加强针对高风险地区的卫生干预和监测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