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管内病变的特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导管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有手术、病理证实29例管内病变的X线表现。结果乳头状瘤19例;管扩张证8例;管癌2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是诊断导管病变的可靠方法。

  • 标签: 乳腺 乳管内病变 X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乳腺导管肿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乳腺导管肿瘤的高频声像图表现导管扩张伴有实性突起15例,表现为囊性实性包块的2例,表现为低回声实性暗区的1例;18例乳腺导管肿瘤超声诊断为良性的92%。结论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声门下直径预测小儿气管内导管的型号准确性。方法选90例3岁到4岁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A组;最佳导管型号的选择是依据标准的年龄公式(ID(内径)按mm=0.25X年龄+4)。B组;由超声测量声门下直径选择最佳导管型号。我们观察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超声预测的导管型号和最终临床最佳导管型号97%的一致性。用年龄公式预测的气管导管型号与临床最佳型号的一致性仅仅为56%。结论使用超声测量声门下气道直径预测导管最佳型号更准确。

  • 标签: 儿童 气管导管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的是超声检查在乳腺导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导管癌患者51例,同时对实验患者应用了超声检查与钼靶X线检查,随后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74.5%,钼靶X线的诊断符合率为80.4%,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乳腺导管癌患者采用超声诊断的符合率略低于钼靶X线诊断,但超声检查的开展方式较为简单,更适合应用在女性乳腺健康筛查中。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腺导管内癌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管镜定位切除乳头溢液管内病变的价值。方法将门诊管镜检查发现有管内占位病变的31例乳头溢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管镜定位下的微创手术和常规部分腺体切除术,通过比较,来评价术中纤维管镜定位的乳头溢液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结果纤维管镜定位可靠,病灶切除容易,切除范围小,找到管内肿瘤14例,病理诊断率为87.5%(14/16);对照组病灶切除范围大,术后找到病变11例,病理诊断率为73.3%(11/15)。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3,P=0.040)。结论纤维管镜定位下行乳头溢液管内病变切除术,定位可靠,避免手术盲目性,病变切除容易,腺体破坏少、病理检出率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纤维乳管镜 乳头溢液 定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乳腺导管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25例患者经病变导管+区段切除手术治愈,2例患者进行肿块及周围乳腺组织切除术后治愈;2例多发性患者1年后复发经单纯乳房切除治愈,1例癌变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及乳腺彩超是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的重要检查方法。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为治疗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导管癌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此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病理确诊患者的声图特点资料,结合病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根据腺体内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分为三大类(1)导管扩张型(占30%);(2)混合回声型(占20%)。(3)实性团块型(占50%)。结论超声检查在此病中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简便、无创伤,但对导管扩张型的诊断有其局限性,可结合其它检查。

  • 标签: 乳腺 导管内癌 超声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的是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016-2017年接受的100例乳腺导管癌患者,同时对实验患者应用了超声检查方式和病理诊断方式,随后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精确程度。结果超声检查方式和病理诊断方式的诊断精确程度均较为显著,但是相对而言,超声检查方式的诊断精确程度更高。结论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癌的早期诊断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并且能够提高诊断精确程度。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腺导管内癌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8年10月~2012年1月于我院行管镜检查的355例乳头溢液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355例均成功检查,镜检诊断为乳腺癌2例,导管乳头状瘤147例,导管乳头状瘤病3例,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为50%、81.6%、66.7%;诊断为单纯管扩张症23例;导管扩张症伴(或)管炎180例,行药物灌洗后管溢液得到明显好转或根治。结论管镜能够更直视病变情况,确定病变范围及部位,是乳头溢液的首选检查方法,使得管炎与管扩张症患者免于手术。

  • 标签: 乳管镜 乳头溢液 乳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在预防血液透析用深静脉导管管内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留置导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次血液透析结束后,对照组单纯采用肝素盐水封管,试验组给予尿激酶与肝素盐水混合封管。结果对照组出现导管管内感染4例,试验组发生导管管内感染1例,尿激酶与肝素混合封管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可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管内感染。

  • 标签: 尿激酶联合肝素 血液透析 导管管内感染
  • 简介:摘要经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局部灌注和注药治疗支气管内病变伴感染患者150例。作者以为,完善的术前检查和准备是保证患者顺利治疗的前提;严密地术中观察及配合,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支气管扩张性病变伴感染患者在进行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进行支气管局部冲洗和药物灌注治疗,既可迅速地清除病变局部的大量脓性分泌物,可有效地控制感染,同时术后做好体位排痰引流,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中冰冻病理对乳腺导管乳头状肿瘤的诊断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乳腺导管乳头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术后石蜡病理与术中冰冻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探究术中冰冻病理对乳腺导管乳头状肿瘤的诊断效果。结果100例患者中,经术中病理确诊共88例,12例患者无法通过术中冰冻病理进行确诊,考虑为乳腺导管乳头状肿瘤,需经过免疫组进行肿瘤性质的,该12例患者中经术中石蜡病理诊断为导管乳头状癌患者2例,导管乳头状瘤患者10例,导管乳头状瘤的诊断准确率明与导管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率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乳腺导管乳头状肿瘤患者进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效果显著,导管乳头状瘤的诊断准确率与导管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率无差异,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标签: 术中冰冻病理 术后石蜡病理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在乳腺导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乳腺导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术后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在乳腺导管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结果显示边界呈不规则的高密度影患者27例,占34.62%,随后行造影X线检查发现导管充盈缺损18例,占23.08%,丛样微小钙化点患者34例,占43.59%。超声检查结果示边界清楚的规则肿块16例,占20.51%,囊性肿块8例,占10.26%,边界清晰不规则肿块21例,占26.92%。乳腺钼靶X线射线摄影诊断符合率为78.21%(61/78),而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仅为57.69%(45/7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比超声检查对于乳腺导管癌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应该联合两者的优势,以获得更高的确诊率。

  • 标签: 乳腺钼靶X线摄影 超声诊断 乳腺导管内癌 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在溶解深静脉双腔导管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例深静脉留置导管治疗的患者出现了导管输液不畅甚至堵塞现象,给予尿激酶10万U加生理盐水10ml进行配置,用5ml注射器平稳地把配置好的尿激酶注入堵塞的深静脉导管腔内,30分钟后回抽导管血液,观察溶栓效果。结果12例患者共溶栓30次,25次一次溶栓成功,3次反复2-3次成功,2次未成功。10例溶栓后管腔畅通,2例由于管腔堵塞时间较长,完全堵塞。尿激酶推入困难,拔管。溶栓后观察患者,无一例出现过敏、出血等副作用。结论深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用小剂量尿激酶导管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深静脉导管 血栓 小剂量 尿激酶 溶栓
  • 简介:摘要本文列举了1例胰腺导管乳头状粘液瘤致胰管严重扩张的病例,经超声检查综合分析确定,给临床提供辨别该病的一些体会。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先放置导丝于导管在上臂输液港植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植入的上臂输液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前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后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在遇到送管困难的情况下导管放入导丝,以生理盐水为介质导出腔内心电图,观察组采取先放导丝于导管再送管,以导丝为介质导出腔内心电图。比较2组患者植入导管时间和获得特征性P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两组时间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植入导管时间为(23.25±3.14)min,获得特征性P波时间为(3.04±0.52)min,对照组患者植入导管时间为(40.50±2.65)min,获得特征性P波时间为(7±0.82)min。结论预先放置导丝于导管能解决送管困难,并快速获得特征性P波,术中精准控制导管头端位置,缩短了操作时间,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