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塔里木—天山地区基底陆壳由太古宙灰色片麻岩、绿岩和可能是紫苏花岗岩含钾花岗岩类组成陆核及其古元古代和少量中元古代增生带组成。基底陆壳基本轮廓于早元古代末已奠定。它们在元古宙中、晚期拼合成哈萨克斯坦—塔里木联合古陆,并成为冈瓦纳超级大陆一部分,中元代末固结。新元古代为板内阶段,760Ma塔里木运动使基底陆壳全面隆起

  • 标签: 新疆 前震旦纪 基底陆壳 陆核 增生带 联合古陆
  • 简介:奥陶纪时期,塔中地区发育生物礁、丘和滩等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建隆.生物礁丘发育层位主要集中在上奥陶统.塔中地区礁滩相包括灰泥丘、生物礁、粒屑滩和地质异常体等4种类型,沉积古地理、构造作用、陆源碎屑物注入和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生物礁发育主要因素.塔中地区生物礁分布环境主要有2个相带:一是台地内,尤其是半局限台地与开阔台地转折处或台内缓坡上,如塘参l井、塔中23井上奥陶统生物礁;另一个是台地边缘,如塔中45井-塔中44井-塔中24井一带为台缘外带,以发育中高能粒屑滩和骨架礁组合为特色,而大致在塔中35井-塔中12井-塔中15井-塔中16l井一带为台缘内带,发育中低能粒屑滩、灰泥丘及障积礁组合.

  • 标签: 塔中地区 奥陶系 生物礁 异常体 台地边缘
  • 简介:常铁矿地质条件较复杂,摸清矿体形态,满足矿山生产三级矿量平衡是一项十分迫切任务。通过对常铁矿-360m水平以上生产勘探揭露与原地质资料对比,发现矿体分布、形态、产状、规模、连续性及资源储量变化极大,为典型"鸡窝"状矿体,生产中必须重新认识和圈定矿体。

  • 标签: 前常铁矿 地质状况 生产探矿 矿体变化
  • 简介:本文介绍了Kirchhoff积分法叠深度偏移和波动方程叠深度偏移两种偏移方法,并通过对Marmousi数据模型和实际数据资料处理,对比叠深度偏移成像与叠后时间偏移成像和常规叠加剖面的应用效果。实际结果表明:对于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复杂地质体,叠深度偏移成像精度更高,适合于城市活动断层高精度探测。

  • 标签: 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活动断层
  • 简介:本文旨在介绍安徽淮北地区多细胞交织丝藻属、种特征,及其在地层对比与丝状藻演化方面的意义。

  • 标签: 淮北地区 晚前寒武系 交织丝藻
  • 简介:乌鲁木齐附近天山北缘喀拉扎背斜及其周缘地层学分析表明,上中新统一上新统昌吉河群(N1-2ch)(相当于独山子组N1-2d)是喀拉扎山地区发育生长地层,是喀拉扎背斜形成时同构造沉积层序.这个结论表明、包括喀拉扎背斜在内天山北缘第一排陆冲断构造带形成于晚中新一上新世时期.

  • 标签: 地层学 沉积地层 前陆褶皱冲断带 喀拉扎背斜
  • 简介:古滑坡坐落于Ⅱ级阶地台面上,堆积物最大厚度可达50m余。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得到滑面在前缘位于基覆界面附近,与野外调查结果一致。结合雅砻江河谷演化历史,从斜坡演化机制、边坡岩体变形破坏模式,分析了古滑坡成因机制。研究表明:雅砻江快速下切使岸坡岩体浅表改造程度较为剧烈,不断增加重力堆积静荷载与崩塌形成瞬时冲击荷载加速了岩体弯曲一拉裂变形进程,造成Ⅱ级阶地基座岩体发生突发性折断破坏.从而导致古滑坡失稳。

  • 标签: 古滑坡 河谷演化历史 成因机制
  • 简介: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湖背斜近地表结构复杂,表层岩性变化大,目的层紫泥泉子组顶界埋深4000m,提高深度域速度精度困难。精确速度建模是该区通过叠深度偏移准确落实构造形态关键。网格层析反演通过共成像点道集上残余时差全局更新速度模型,提高速度模型精度,更适合山前带深度域模型迭代更新。研究及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应用于类似山前带叠深度偏移成像处理,可提高速度模型精度,得到深度域成像精度高于以往叠深度偏移处理结果。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西湖背斜 叠前深度偏移 网格层析 属性数据库 矩阵
  • 简介:笔者近期在查阅有关川西南地区地层资料时,发现过去有不少内部或公开出版书刊和专著中,在记述川西南震旦系群、组一级地层单位命名与沿革时,有一些“张冠李戴”现象,特就所掌握资料作一简要介绍。

  • 标签: 前震旦系 命名 沿革 川西南
  • 简介:冕宁尤黑木地区寒武纪沉积岩可分为碎屑沉积岩和化学沉积岩两类。前者具明显负铕异常和不太明显负铈异常;后者包括重晶石岩和碳酸盐岩,重晶石岩有较明显负铕异常和负铈异常,碳酸盐岩具明显负铈异常和不太明显负铕异常。自碎屑沉积岩经重晶石岩至碳酸盐岩,稀土总量及负铕异常依次降低,负铈异常则明显增大,反映出铕、铈异常负相关关系。

  • 标签: 热水沉积岩 铕异常 铈异常 前寒武纪
  • 简介:通过对龙门山前缘川西陆盆地南部中新生代地层中砾岩岩石学特征、年代及分布规律对比研究,认为五龙沟砾岩、大溪砾岩及大邑砾岩是龙门山造山运动沉积响应;龙门山崛起是一个多阶段性持续过程,其发生时限依次对应于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喜马拉雅初期、喜马拉雅晚期.

  • 标签: 中新生代 砾岩 构造意义 喜马拉雅 龙门山 川西前陆盆地
  • 简介:淮北常~徐楼地区位于安徽省北部,属黄淮海平原区,基岩埋深100~300m,为典型中等厚度新生界覆盖区,地质找矿工作难度大。该区处于华北陆块南部,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以夕卡岩型铁铜矿床为主,与华北地区邯邢式矿床相类似。笔者从2005开始,一直在该区从事覆盖区综合找矿方法研究工作,投入了大量综合物探和钻探工作量,分析了成矿地质条件、研究了已知矿床地质与物探异常特征,对区内各类物探异常进行了系统分类解释,提出了"区域研究选区、重磁扫面定靶、综合勘查定位、钻探测井定性"淮北覆盖区综合找矿模式。钻探验证表明,该项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找矿效果。文中对该区成矿模式、已知矿床物探异常特征、各类物探异常分类与解释、覆盖区找矿模式等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充分体现了地质与物探紧密结合。供同行参考使用。

  • 标签: 覆盖区 夕卡岩型矿床 物探异常 综合找矿模式
  • 简介:本文依据企业安全环保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四川盆地地形、地貌、水文和油气探区场地情况,分析了钻工程选址风险程度,提出了防控措施建议。

  • 标签: 四川盆地 钻前选址 风险 分析与防控
  • 简介:通过沉积盆地地壳动力学分析及沉积体系识别与划分,首次提出并建立了龙门山中生代陆盆地等时地层格架充填生长模式。中生代盆地发育、生长可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T33—J11)为大巴山-米仓山前陆盆地期,它是以北部大巴山、米仓山为物源区向南展布;第二个时期(J12—K1)为龙门山-大巴山叠合陆盆地期。早侏罗世中、晚期龙门山完全升起成为陆源剥蚀区,此时大巴山、米仓山仍为物源区,这两个物源区为线状并呈钝角相交向东南展布。

  • 标签: 大巴山-米仓山 龙门山 前陆盆地 时间地层格架 盆地生长
  • 简介: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同位素及构造。沉积综合分析表明,扬子地块西缘造山带主体隆升时期发生于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以来,其隆升幅度可达2000~4000m,中新世以来至少有5~6km地层被剥蚀,上升速率约达0.6mm/a;与其伴生陆盆地新生代沉积可分为老第三纪继承性萎缩拗陷盆地阶段和新第三纪─第四纪陆盆地改造阶段。前者具有山间和山前磨拉石盆地特征,后者具有类磨拉石盆地性质。深部资料进一步分析表明第四纪时期岩石图具四层结构,中地壳为一区域性韧性流壳层,是处于岩石图加厚后均衡调整和区域伸展时期,盆山关系分析也表明,造山带与陆盆地在形成、演化和改造上具有统一区域构造背景。

  • 标签: 扬子地块 新生代 造山作用 前陆盆地
  • 简介:经过近一年建设,“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一期工程”7月20日主汛期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完成密云、门头沟和房山三个区县119处泥石流、6处崩塌、4处采空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隐患共376台(套)监测设备安装,基本完成联调联试,监测数据和图像已实时传送至数据中心接收和展示,初步实现监测数据传输、入库、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基本实现汛期三个区县预警预报。

  • 标签: 监测预警系统 一期工程 主汛期 北京市 地质灾害隐患 监测设备
  • 简介:东天山卡瓦布拉克地区寒武纪地块为古克拉通构造区,物质构成非常复杂。以大陆层圈构造为理论基础,运用形变地层学和变质构造解析方法为主岩石地层调查方法,在东天山大黑山地区1:25万区调中重新选择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提高了区内中深变质岩系研究程度及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和填图精度。

  • 标签: 东天山 卡瓦布拉克 填图方法 构造层圈 糜棱杂岩
  • 简介:中国现在生产调度工作还多采用传统方式,这种原始生产调度管理方式降低了矿山生产管理效率,已不适应矿山发展。建立生产调度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矿山调度管理水平成为矿山企业必然选择。本文在结合矿山现场生产调度工作基础上,分析了生产调度工作流程,划分了生产调度系统结构,设计了生产调度系统功能,研发了矿山生产调度信息管理系统。使分散在三维空间上生产设备、工作人员和作业信息集中到统一网络平台上。相关人员可以在不同地点以不同形式,了解矿山生产情况,及时做出科学决策,指挥调度生产。

  • 标签: 生产调度 信息管理
  • 简介:  1994年第14届世界石油大会统计[1,2],全世界剩余可采石油资源约1410×108t,中国截至1996年底为50×108t,约占3.5%,自1993年起已是石油纯进口国.从战略考虑要节省资源,利用石油与利用天然气并重,本土采油与进口石油并重,尤其当国际产油配额大战时特低价石油更应进行战略储备.中国东部油区产量占全国产量84%,经30~40年超常开采,产量年递减2.33%,需要寻找接替新油区.据研究[3,4],新疆油区地质构造复杂,至今未发现超大型世界级大油气田.据张文昭[5],中国东部油区地质年代多为中生代,埋藏浅,平均单井日产油数吨;新疆准噶尔盆地,油储为晚古生代、中生代及古近-新近系,平均单井日产油20~30t,为东部5倍;塔里木盆地油储为古生代、中生代及古近-新近系,平均单井日产油百余吨,为东部近10倍,尽管埋深达3000~7000m,仍然具有极大开采价值.……

  • 标签: 中的作用 勘探中的 原油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