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利用海峡两岸地震系统对台湾花莲、台东等六个地区近几年的地震资料进行震级差异的统计,得出台湾的地震系统记录的震级一般都比福建台网的大。它与福建台网的震级差最大1.2级,最小为0级。平均结果在0.4级左右。(本文利用的是福建台网中心编目室的资料与台湾中央气象局的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得出结论)。

  • 标签: 震级 差异 统计
  • 简介:本文通过四根超长大直径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试验以及其它方法检测结果可知,超长桩承载力与使用反循环工艺、缩短成孔成桩时间、合理的泥浆性能、桩身混凝土完整以及清渣彻底有着密切相关。

  • 标签: 灌注柱 静载荷试验
  • 简介:本文系统介绍了地震应急救援差异性查询平台的设计思路,包括多源数据处理与集成方法、查询方式与结果展示方式设计、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关键技术等内容。地震应急救援差异性查询平台将来源于不同部门的影响我国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的各类因素数据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向各级政府、不同部门和相关地震应急人员提供便捷直观的信息查询服务,建立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桥梁,有效缓解了部门之间数据孤立的壁垒。

  • 标签: 地震应急救援差异性查询平台 多源数据 WEB专题图
  • 简介:根据华南地区现今地球动力学环境、新构造特征、发震构造模型、第四纪构造活动、地球物理场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具体的实例,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弥散地震区划分的方法,系统地阐述了华南地区弥散地震的评价依据。对于弥散地震区内与已知发震构造无关的最大历史地震,给出了两种情况下确定弥散地震的方法,探讨了总体地震和构造活动水平与弥散地震的关系。华南地区弥散地震活动的评价结果与地球动力学环境特征密切相关,地震构造背景的一致是进行弥散地震类比的基础。本文除了论述弥散地震活动评价方法之外,还初步给出了华南地震区弥散地震区划分方案和弥散地震评价结果

  • 标签: 华南地区 弥散地震区 弥散地震 地震构造
  • 简介:精确定位的活动图像为了解断层产状和深部构造提供了重要基础信息。本文采用2014年5月7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山东地震台网及乳山台阵记录的乳山地震序列ML≥1.5级地震进行双差定位对比研究。定位结果显示:山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经精定位后,震源位置呈现北西向(约315°)展布,剖面上地震分布较为均匀,震源深度3-11km。乳山台阵记录的地震经精定位后,震源位置呈现北西西向(约290°)展布,在空间上多处相对集中,体现了序列空间分布的丛集特征;剖面中心位置地震明显较少,此处似乎存在一凹凸体,序列地震基本发生在凹凸体的周围,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4-8km。从已有震源机制解、台站布局、精定位残差、现场调查等多方面综合分析认为,乳山台阵精定位结果更加准确。

  • 标签: 地震序列 双差定位 地震台网 乳山台阵
  • 简介:为监测北东和北西向断裂带的活动以及水口库区因蓄水所诱发的地壳形变,而在福建沿海建立的由12个测点组成的GPS监测网,迄今为止,进行了2次联测,一次在1995年,一次在1997年。本文对这2次的观测概况、数据处理以及精度分析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福建沿海地壳水平位移场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地壳运动 GPS测量
  • 简介:按照青海省地震局党组的决策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共青海省地震局党组关于加强地震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高原地震》编辑部委托青海省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对2018年《高原地震》四期期刊论文进行优秀论文的遴选和评审。经青海省地震局科技委联合期刊部分编委组成专家评审组,在遴选的基础上评选出各期优秀论文,现将评选结果公布如下:一、《高原地震》2018年第30卷第1期优秀论文:1.《省级地震部门地震安全评价强制评估事项研究与行政管理对策》2.《线性合成概率预测在天山地区的应用研究》。

  • 标签: 论文评选 地震局 高原 科技创新工作 科学技术委员会 地震安全性评价
  • 简介:本文通过对数字台网记录的地震震相和波形的分析,初步比较了模拟台网与数字台网记录波形,认为数字台网地震波震相具有高频成份表现突出,及初动清晰的特点,并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数字台网 记录对比 高频 波形 周期 振幅
  • 简介:通过收集整理235个实际钻孔资料并建立了2820个计算工况,运用一维波动等效线性化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基于不同类别场地条件,研究在不同强度、频谱特性的地震动输入形式下,场地条件对地表地震动参数影响,重点考察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变化特征及规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给出了不同场地类别条件下地表峰值放大倍数的一般经验值。由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没有考虑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强度对设计反应谱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地震动频谱特性对地表峰值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未来修订抗震设计规范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场地条件 地震反应分析 地震动输入 强度及频谱特性
  • 简介: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技术探测了云南玉溪盆地的电结构及可能的断裂构造分布。在与地质构造近垂直的方向,布设了两条测线进行大地电磁观测,应用Rebocc二维反演方法获得了玉溪盆地两条测线的视电阻率剖面。结果显示,低阻体厚度的变化趋势与盆地第四系沉积层平均厚度的变化类似,在盆地西侧,厚度较深,高阻和低阻界面变化较陡。自西向东,低阻体厚度逐渐减小,高低阻界面变化趋势趋缓。总体来说,低阻体厚度比已有资料给出的沉积层厚度要深,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盆地沉积层厚度在不同的区域变化较大,另一方面也可能和沉积层下的岩层富含水资源有关。

  • 标签: 玉溪盆地 MT测深 电性结构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东南沿海地震背景和地震破坏经济损失,结合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防震减灾经济对比研究,认为地震破坏的负面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因而必须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为保障城市化顺利发展服务。

  • 标签: 地震破坏 城市化 防震减灾 经济效益
  • 简介:宁波地震台ZK03井分别于2010年12月7日(LN-3A)和2015年3月2日(SWY-II)进行了水位仪的安装.第-次安装引起的水扰动被该井内2套水温仪记录到,第二次同样安装却未被记录.对观测井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了差异原因,认为该观测井需进行改造以保证观测质量,并提出改造方案及今后流体观测井成井的施工建议.

  • 标签: 水温观测 水扰动 成井结构
  • 简介:本文从6个方面详细分析探讨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信息公开的必要和意义,并以行业专项课题“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工作指南和发布方案”执行过程中专门设计的“重防区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南调查问卷”为基础,针对被访者对重防区信息公开的态度、信息公开途径、发布形式、发布内容、防震减灾工作应当加强的环节以及采取的强化措施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地震重防区信息应当采取逐级公开、逐步公开的方式进行,建议由国务院颁布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南,同时以政府文件下发重防区县级行政单元名单,不加密级。本文最后提出了为减轻信息公开后引起的负面影响所应实行的一些配套措施。

  • 标签: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调查问卷 信息公开 相关措施
  • 简介:强震动观测是获取地震地面运动最基本的手段,但其观测质量会受到观测台站周边环境的影响。本文针对不同场地条件的观测台站和附近不同高度建筑物,开展建筑物对观测场地地震动影响的模拟分析,探讨其对强震动观测的影响规律。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及粘弹性边界方法,建立了8个场地-建筑物体系计算模型,分别考虑了4种不同剪切波速的场地和4种不同层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计算分析了建筑物高度、观测点与建筑之间的距离对强震动观测及场地土波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震动台站附近地面建筑物的存在对观测结果将产生明显的影响,近距离建筑物影响的相对误差可高达20%以上;建筑物高度的变化并没有明显改变其影响程度和影响较大的地震动周期范围,但较高建筑物的影响程度会随距离增加衰减速度减慢;场地土越软,周边建筑物对观测带来的影响越大。建议:对于较软弱场地(土层平均剪切波速低至210m/s),强震动台站避让建筑物的距离应不小于40m,对于较坚硬场地(土层平均剪切波速大于250m/s),强震动台站避让建筑物的距离应不小于25m。同时还认为,如果强震动观测要求较高精度,需进一步增加避让距离,且应具体考虑建筑物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强震动观测 观测台站 场地条件 建筑物影响 数值模拟
  • 简介:砂土液化判别是地震地质灾害判定和预测的一项重要工作,判别方法以规范为主,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规范的判别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本文在查阅大量唐山地震震害资料的基础上,选择3个典型工程场地,根据实际钻孔现场标贯原位测试数据,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方法进行液化判别,发现规范判别结果与实际震害现象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分析认为,抗震设防烈度与实际地震动不同、地下水位变化、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局部场地效应、地震动持时以及实验造成的人为误差等,均是造成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也表明,规范中的判别方法具有较普遍的适用和较强的实用,但由于基础数据的局限性及判别公式本身存在的定性异常,其判别结果的合理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论证,这也是造成判别结果与实际震害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地震液化的机理认识、判别方法的完善,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液化 规范 震害 唐山地震
  • 简介:深井盆地是山西断陷盆地带北段内部一个规模很小的次级盆地,为中更新世以来发育的三角型山间小型盆地。盆地附近断裂发育,构造复杂,深井盆地南缘断裂为主控边界断裂,控制着盆地的发展演化。本文通过对地形地貌、断裂剖面、地层测年及地震活动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获得了断裂活动时代和活动速率等参数,综合阐述了断裂的空间展布及活动特征。研究表明:深井盆地南缘断裂晚第四纪期间仍在活动,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断裂具有分段,西段长约6km,多处可见断裂错断晚更新世地层剖面,属正断倾滑性质;东段表现为盆地与黄土斜坡直接接触,由西向东断裂地貌表现逐渐减弱,未见明显的断裂剖面,止于NW向构造,附近发生的4次4%级地震与该段断裂关系密切。

  • 标签: 深井盆地 活动断裂 第四纪 活动性
  • 简介:本文通过对福建及其邻近地区五百多年来中强地震序列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震活动存在着明显的节律,具有在节点上震级最大的特征,从而可预测该区下一次可能发生的中强地震的震级范围。

  • 标签: Fujian SEISMIC SEQUENCE SEISMIC ACTIVE rhythm.
  • 简介:河西务断裂为河西务构造带的东缘断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向北延伸与廊固凹陷内的横向断层(桐柏断裂)小角度相接,向南延伸与牛东断裂相接,为廊固凹陷与武清凹陷的分界断裂,隐伏于冀中凹陷覆盖层之下。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结合年代样品测试,对河西务断裂的活动和滑动速率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断裂上断点埋深约150m或以浅,第四系底界面的垂直错距为20—45m,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03mm/a,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11mm/a。

  • 标签: 河西务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活动性
  • 简介:合理选择本构模型是土动力学问题数值模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利用PLAXIS2D软件的土工实验模拟功能分别对4种常用的岩土本构模型——线弹性模型、摩尔库伦模型、土体硬化模型和小应变土体硬化模型在往复荷载下的理论滞回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选择不同本构模型对自由场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及不同本构模型中各参数的变化对场地动力计算结果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为土动力学问题数值模拟中如何选择本构模型和合理判断数值分析结果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岩土本构模型 土工试验模拟 动力分析 参数敏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