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在对西夏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空间环境进行考查之后,文章提出了西夏长期分立的三大地缘条件.第一,自唐至宋,中国西部两个最强大的少数民族力量--回纥(回鹘)和吐蕃的衰落为西夏扩张立国提供了'舞台';第二,两宋时代的三个政治地理特征,即长城体系被夏、辽、金所打破、中国经济重心及伴随的文化和政治中心的南移、河西走廊被西夏占据,有利于西夏的分立;第三,西夏疆土广袤,含有西部发达的农牧区,边界地文特征显著,易守难攻.这种国土条件对其延祚发挥了潜在的、巨大的作用.

  • 标签: 西夏 南移 回纥 吐蕃 地缘 回鹘
  • 简介: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及资源战略价值,南海周边国家围绕南海诸岛的领土、领海主权争端愈演愈烈,形成了今天“六国七方”的复杂局面。本文从政治经济地理的角度探讨了南海的地缘战咯及资源战略价值,阐述了南海主权争端的由来及现状以及中国对南海主权的法律地位,在此基础上对南海主权争靖的实质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随着2010年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的全面启动,中国与南海沿岸各国的经济合作、政治互信和共同利益越来越多,这将有助于减少外部大国遏制中国的借口,南海间患将会由直接有关的各方共同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 标签: 南海 主权 中国与东盟
  • 简介:中原王朝有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形成的地缘政治观.其地缘政治观在用语与内容方面,不同于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地缘政治理论.中原王朝的地缘政治观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是历代王朝治边的重要思想基础.在历代王朝治边的实践过程中,地缘政治观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成为中华文明宝库的重要部分,并对中原王朝治边产生重要的影响.

  • 标签: 中原王朝 地缘政治观 边疆治理
  • 简介:海洋具有与日俱增的地缘政治价值。中国海域拥有突出的地缘战略意义。维护海权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长期任务。

  • 标签: 海洋 地缘政治 海权
  • 简介:南海安全是我国地缘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主权完整、领土安全、资源安全、战略安全等重大核心利益.本文通过对典型文献的归纳和总结,对南海问题与我国地缘安全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综述,从国土安全、通道安全、资源安全、战略安全等多维度对南海地缘安全环境进行分析,基本理清了当前南海地缘安全研究的基本脉络.

  • 标签: 地缘安全 国土安全 通道安全 资源安全 战略安全
  • 简介:本文从自然、经济、文化、政治诸方面综合论述了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岛国和发展中内陆国的地缘特征,由此强调应当重视地缘政治因素的研究,试探地缘政治这一敏感的领域。

  • 标签: 小岛国 内陆国 地缘特征 天然障碍
  • 简介:二十世纪后期以来的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表明,世界经济已经开始向地缘经济时代迈进.本文从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的角度分析了以色列与周缘国家开展地缘经济合作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色列发展地缘经济合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最后探讨了其地缘经济合作战略的三层次模式:项目合作、次区域合作和核心扩散合作.

  • 标签: 以色列 地缘经济 合作目标 战略模式
  • 简介:本文通过对当前世界热点地区形成原因的分析,着重探讨了这些热点地区的主要地缘政治特征,并预测了这些地区未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世界热点地区 形成原因 地缘政治特征
  • 简介: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将以经济为主题、以和平合作为主调。相应的地缘关系理论也应作如下调整:从“争夺霸权”向“寻求合作”的目标转换、从地缘政治向地缘经济的主题转换、从地理位置向科技人才的解释因子转换、从欧洲中心论向全球一体化的空间转换

  • 标签: 国际关系 地缘关系理论 地缘政治 地缘经济
  • 简介:"一带一路"战略,是依据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国内地缘经济政治环境新态势和亚太地缘经济政治环境新变化,所做出的陆海双栖经济走廊合作机制的战略抉择。"一带一路"将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实施产能合作,构建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以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为重点,进而打造海上战略支点,并与沿线国家实施战略对接,形成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

  • 标签: “一带一路” 产能合作 对外开放 地缘布局
  • 简介:建设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模式创新,有利于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发挥我国作为横跨“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并使二者相连的地缘经济政治优势。“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成,将贯通西南国际大通道,推进“两洋出海”战略,进而拓展中国地缘经济政治空间。

  • 标签: 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 地缘经济政治 西南周边 中印缅孟经济走廊 中巴经济走廊
  • 简介:国际非政府组织(ING0)在国际环境政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也是中国“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关键影响要素之一。批判地缘政治关注主权国家之外的非政府行为体,同时对权力概念提出了新的理解。借助其思想,本文指出国际环境政治中ING0的作用,并通过尺度一权力框架分析其行动和角色。发现:①ING0在环境等国际公共事务上作用不断凸显;②ING0在多个尺度上通过不同的权力影响环境政治;③INGO与政府存在依赖、合作和对抗等不同的互动关系。因此,应处理好与INGO的关系,借助其独特的权力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 标签: 国际非政府组织 批判地缘政治 尺度 权力
  • 简介:廓尔喀在1856年与西藏地方签订条约后,势力不断向西藏延伸,在光绪年间,廓尔喀和西藏依然继续存在着冲突危机,廓尔喀的军事扩张以及藏廓商人长期以来积压的矛盾导致了1883年的廓商被劫掠事件。清政府为了化解边疆危机,派员积极调解西藏地方与廓尔喀冲突,此后又在筹藏与对廓交涉过程中,清朝对廓尔喀的影响也渐行渐远,但清朝始终在西藏施行完整的主权。本文依据清代档案文献、西藏地方史文献与尼泊尔、英文文献等多语种材料,对清末光绪朝西藏治理中如何面对与廓尔喀的冲突以及调解西藏地方与廓尔喀的关系做了专门探讨。

  • 标签: 西藏 廓尔喀 尼泊尔
  • 简介: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海岸地带土地利用发生了重大变化,甚至面临尖锐的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海岸地带土地利用冲突对实现海岸地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借助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2000-2016年间海岸地带土地利用冲突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核心作者群、主要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科学知识图谱。研究发现,海岸地带土地利用冲突领域文献量持续增加,研究力量主要集中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和沿海高校。目前研究主题有土地利用变化与冲突响应、景观格局演变与驱动力分析、综合管理与可持续发展、GIS技术与CLUE-S模型运用等,研究前沿主要有3S技术集成运用与模型的融合。随着海岸地带管理事务不确定性不断增加,提出未来海岸地带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要加强与海洋环境过程的耦合以及新技术普及,以减少冲突的发生与升级。

  • 标签: 海岸地带 土地利用冲突 CITESPACE 知识图谱
  • 简介:死亡景观是当前西方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1990年代以来,在全球对人口老龄化及终极关怀关注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以死亡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本文在对西方地理学者关于死亡研究回顾的基础上,对死亡景观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辨析,梳理当前文化地理视角下死亡景观研究的三大主题:神圣性构建与世俗化响应、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冲突与协商以及情感空间的建构。研究发现国外学者倾向于将死亡景观放置在广阔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网络中进行分析,并与现代性、文化身份、情感体验与日常生活实践等视角相结合,促进了文化地理视角下死亡景观研究的蓬勃发展。期冀本研究回顾对国内的死亡景观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层面的思考。

  • 标签: 死亡景观 文化地理 现代性
  • 简介:生态移民过程是各种空间要素在迁入区地域范围内重新组合与再结构化过程。理论上,这种区域空间重构过程客观存在空间冲突及生态风险。旱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系统开展该类型区生态移民空间冲突的生态风险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为空间冲突生态风险突发危机状态下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调控科学方案。本文以宁夏红寺堡生态扶贫移民安置区为例,采用该区域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五期遥感影像,通过构建空间冲突模型,测算空间冲突水平,探测了空间冲突的生态风险及其主导因素与机制。结果表明:总体上,在1995-2015午生态移民大规模集中安置过程中,红寺堡区生态移民空间冲突指数均值呈前高后低的特点,分别为0.617、0.625、0.454、0.476和0.459,属可控范围,生态风险程度较低,其中稳定可控区的面积比例增加2.1倍。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冲突水平差异较大,其中的水域、林地、耕地、草地的空间冲突程度较低,而未利用地、沙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冲突程度相对较高。地理探测显示,该地区的景观脆弱度指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指数、斑块凝聚度指数、聚合度指数和斑块密度指数是影响区域空间冲突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生态移民 空间冲突 生态风险 地理探测器 红寺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