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深圳市以国际先进城市为基准和标杆,构建城市文化品牌体系,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文化创新”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精神和文化价值的载体,是城市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的名片。培育和扶持城市文化产业品牌,关键在于不断改革和创新文化体制和机制,切实转变文化发展理念和方式。深圳应借鉴和参照东京、芝加哥、巴黎、纽约、伦敦、悉尼、洛杉矶和首尔等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构建城市文化品牌体系,这将有助于深圳转变文化发展方式,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形态的转型更新;有助于深圳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保障市民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有助于深圳提升影响力、竞争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展现城市崭新的文化风貌;有助于深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现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精神,维护国家文化利益,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简介:进入21世纪,快速的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在我国,“退二进三”使得老工业区如今成为工业遗产集中区——工业遗产的大量涌现对当代中国无疑是一项挑战。对于工业遗产集中区可持续管理问题,遗产评估与策略生成是相关工作的第一步。应用城市历史景观方法,从整体性、动态性、特异性角度提出了针对此类城区的评估要点,并结合这些要点构建了评估流程以及评估与策略生成体系。本体系构建旨在提供一种一体化、动态性、多学科交叉的工业遗产评估与策略生成方案,通过对城市历史景观方法在老工业区的应用,推动工业遗产可持续管理。这一实践思路或可启发相关工作者最终取得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简介:城市化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交通堵塞,环境质量下降,还有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大、自然环境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斑块、不同景观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等问题,生态网络结构中的绿道建设与网络结构建设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内容和构建方法,对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借鉴作用。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对资料数据的统计分析,并研究济南市的绿地分布和绿道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分析绿道网络体系构建。得到济南市主要交通道路和绿地等之间形成七纵八横的网络结构,济南市绿地网络的结构层次经过不断完善向着区域性、城市性和场所性绿道多方位发展。这种绿道网络结构的构建为济南市高密度的城市建设研究提供了一定依据,满足人们的生活质量需求,尤其是对当前环境的维护和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为其他城市研究绿地网络的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借鉴意义。
简介:中国的星级饭店制度推动了住宿业快速发展并与世界接轨,目前发展遇到诸多困境,有必要深入分析美国的饭店分级体系,通过多方信息汇总后确认美国汽车协会(AmericanAutomobileAssociation,AAA)的钻石评级体系(DiamondRatings)得到广泛认可,文章简略介绍美国汽车协会情况,重点介绍钻石评级体系。依据可靠文献介绍钻石评级体系的含义、特别之处、申请流程、检查过程等,并摘录大堂部分细节作为举例,本研究简略描述美国的餐厅评级。研究认为AAA的钻石评级体系对我国饭店和饭店行业的启示诸多,第三方的合理评价降低旅游市场的交易成本,吸引供需双方,围绕旅游消费者形成的产品组合,信息化时代产品形式应灵活多样,品牌化是酒店发展的途径等。
简介:从现代人本主义思维出发,以城市社会地理学原理,即从社会空间结构与社区规划角度,探讨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的质量构成,体现在城市要满足各阶层居民(社会)生活的空间结构上。而城市(社会)生活的空间结构的健全与否取决于生活空间行为的社区体系与场所体系的空间构成上。主要体现在居民以居住为主的生活行为对立的居舍类型的可获性上。由此,不同阶层居舍类型体系是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区域基础,其空间分布类型的可获性决定对应阶层人群能否获得以居舍为主的生活空间。本文首次从居民选择居住地行为规律以及形成的城市居舍类型空间结构演化的理念下论及城市社会区域空间体系公正配置与空间控制原理。
简介: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区域。从城乡规划与建设的视角对该时期的相关史料进行挖掘梳理,利用现代规划手法,以边区城镇体系为切入点,对当时的城镇体系规划与建设进行分析与解读。研究发现,受困于当时艰苦的战时环境和多变的管辖范围,边区政府虽未颁布系统明确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建设文件,但通过一系列施政方针的颁布与实施,利用有限条件,进行了大量城镇建设工作,培育了新的集镇乡村,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城镇化转移,重构了边区产业空间布局,建立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城镇体系雏形。作为中国历史上特殊的时期与地域,陕甘宁边区城镇体系规划与建设的整体构想具有应对战时需求的典型特征,这些规划建设工作,一方面巩固了抗日战争时期乃至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基础,有力支持了作战行动;另一方面也对后续接管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大胆试验与探索,具有一定的先行引导作用。今天陕甘宁老区的城镇结构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当时建设的延续与发展。
简介:随着我国持续发展战略的出台,作为城市区域系统之纲的城镇体系也只有顺应这一形势,进行可持续规划。本文初步探讨了城镇体系可持续规划的理论、方法、内容、目标以及工作步骤。并认为城镇体系可持续规划不同于传统规划,一方面理论上注重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另一方面方法上应以先进的信息系统技术为支撑工具;同时,其内容上应把传统规划建立在城镇体系规划信息系统基础之上,并进行环境生态规划。
简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是经济转型和城市重建,本文在分析目前东北振兴发展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理论,对东北区域经济与城市系统进行辨识,提出了按照产业集聚与大都市圈空间重组的城市化机制与模式,引导东北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重建,即沿经济基础雄厚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交通干线及其腹地,通过建设“门户城市”,发挥大城市的集聚功能,增强中心城市的实力,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借鉴国际经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促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通过基础创新和模仿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开发,产品优化,工艺提升,营销、运输和服务的变革,加速企业经营现代化的进程;依托区域科技优势,实现地区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达到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和,构建东北哈大都市经济带,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发展的建议。
简介: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人文地理学出现“文化转向”(culturaltum)的理论思潮,学者们格外重视对地理现象进行文化层面的解释,视觉分析(visualanalysis)等定性方法(qualitativemethods)得到较多的应用。旅游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地理现象之一,旅游地的视觉表征(visualrepresentation)成为“文化转向”思潮中最活跃的研究议题。西方学者援引地理学、符号学、语用学以及社会批判学派等诸多理论,将旅游营销图片作为“文本”(text)进行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揭示出旅游地是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一本质,阐述其被社会性地构建(sociallyconstructed)的过程和意义。国外同行的相关研究工作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