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在沂蒙山区的苍山县兴明乡绽放着一枝绚丽的民间艺术之花,这就是小郭村的泥玩具。小郭泥玩具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深地为当地群众所喜爱。每逢新春佳节,当地农民总要买些泥玩具和年画,美化居家环境,陈列玩赏,增加节日气氛和生活乐趣。小郭村的泥玩具,相传起源于清咸丰年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是本村78岁的老泥玩艺人李宪志的祖父从天津学来的。开始村里只有五六户人家学着做,后来几乎遍及全村。在旧社会,泥玩艺人都是穷人家为养家糊门,在农忙时就利用本地产的黄泥,经多次踩砸,泥模成型,晾干烘烧,到冬闲春节期间,就涂粉着色制成成品,在本地集市上出售。枣庄、临沂、徐州、新沂、连云港等地的客商都来贩卖,几乎传遍鲁南苏北,有的为多换些钱,还远到天津、南京、丹阳、开封、洛阳等地销售。
简介: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简称"非遗馆")的建设需求高涨,各类型的非遗展馆孕育而生,然而质量却参差不齐。非遗馆的建设规划、设计思路不同于传统博物馆,其展示内涵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的"精神层面、实践过程的"活态性"及与外部环境"文化脉络"之间的关系。以上这些特点要求非遗馆的建设思路必须不同于传统博物馆,其中包括:非遗馆应如何有效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如何体现非遗的实践过程和无形的精神内涵?如何设计具有较高知识性和娱乐性的展示手段?如何推动非遗保护工作?上述这些问题都是非遗馆建设所需要探讨解决的难题。南京博物院非遗馆近年来的筹建与运营经验可作为实际案例进行探讨研究,为国内同类博物馆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记录了各民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民俗舞蹈,它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它的显著特点就是紧贴民族的生活方式,是民族个性和审美习惯的体现。它一人为本,借助模仿、形象和记录等手段,并进行身口相传的方式。这些“非遗”遗留下来宝贝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财富,首先我们要保护原有的基础性,传承它的文化,不能随意改变它。这就是“非遗舞蹈再现”与“非遗舞蹈创作”截然不同的概念。如今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高速时期,各种舞台形式的丰富性已经把许多原始的民俗舞蹈变成好看的舞蹈节目了搬上了舞台,它没有了依托的环境,只让完整的程序在舞台上进行演出,来表现民俗的文化。这一点我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所有的文化都要保留与创新,“非遗”舞蹈一样也是要经历这种相应的思考,什么是要原封不动的“保留”还原历史记载历史,什么是可以提炼元素发展“创新”于以后?特别是表演与创作类的民俗舞蹈一定是大不一样的,表演类的是再现舞台,不加任何新的元素及手段,原汁原味。但是一旦是创作类的民俗舞蹈,它就必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原本的基础中找的其想表达的视角进行放大,把原来的元素加以改变融入到整个创作的语言中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各市群众文化的推进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群众文化是反映浓厚的生活气息,与群文舞蹈文化有着相识之处的民俗传统舞蹈也是反映当时的时代文化以及人们要表达的情感,但是民俗舞蹈又有着其独特之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在逐渐增加,同时这些民俗舞蹈也被纳入了非物资文化遗产之中。然而,这些民俗舞蹈在于群文舞蹈同样表达情感的同时,由以其独特的优势对群文舞蹈的创造产生了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