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社区博物成为国外博物业界所热议的发展课题,逐渐形成了博物学研究的新领域。这一博物经营理念之传入国内,亦日益得到业界各方的关注与重视。笔者试图从博物传播学角度,解析社区博物的传播原理与社会效果,探讨社区博物之于城市文化发展和城乡社区建设的意义。

  • 标签: 社区博物馆 博物馆传播学 社区发展
  • 简介:<正>翻阅国内博物学界近年来发表的文章,会使人产生这样一个印象,即凡出自社会科学类博物学的论文,基本上用“文物”一词来表达“物”;凡出自自然科学类博物学的论文,基本上用“标本”一词来表达“物”。但谁都没有宣称自己的论文是属于社会科学类或自然科学类的博物学的。实际上,无论国内国外,都没有划分出社会科学博物学和自然科学博物学。博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所有博物的一般理论,不应该根据“物”的具体形态或的规模大小来划分不同类型。有些比较考究这个问题的研究者在使用“文物标本”一词时,显然比前面两种说法要周全些,但众所周知,博物的藏品并不仅仅是文物或标本,比如在历史博物,常伴随有发掘现场记录、照片(胶卷)、图书文献等;在革命纪念,常有当事人回

  • 标签: 博物馆学 自然科学博物馆 “物” 文物 间接资料 直接资料
  • 简介:声音展示是当代博物新出现的一种展示现象。荷兰鹿特丹海事博物、鹿特丹历史博物中的声音展示在其整体展陈中体现出鲜明的独立性。声音展示,以其传播功能上的延伸效应突破了博物的传统展示手法,又因其凝聚了人类生活经验、文化范式以及历史事件而具有文献价值,拓展了展示内容的范畴。从展示效果看,声音展示更多是从交流互动的角度,实现了观众与历史、观众与博物之间的认同需求,丰富了当代博物的文化形态。

  • 标签: 博物馆 声音展示 博物馆文化形态
  • 简介:博物陈列艺术精品化是博物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从陈列展品、艺术形式设计、外部环境、陈列讲解、发挥馆藏文物潜能特色、提倡际区域间的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实施。

  • 标签: 博物馆 陈列艺术 精品化
  • 简介:随着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民俗的日益边缘化,民俗博物作为社会小传统的载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增生了不同于传统主流博物的两大功能——物质文化景观功能和体验文化功能,因而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鉴于民俗博物还承担着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重任,无围墙式的民俗生态博物将是重要的发展形式之一;同时在民俗博物的建设和发展中,还要注意坚持民间主体性,在运行模式上可以更为民间化、私人化。

  • 标签: 小传统 物质文化景观 体验文化 旅游资源 非物质文化
  • 简介:<正>中国几千年古代文明中所遗留下来的大量珍贵文物,是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的艺术珍品,它不但给人以历史和文化知识的教育,还给人带来巨大的艺术享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博物内的每一件陈列品都体现着某种形式的美。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六、七十年前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等一系列的讲演和文章,就指出和强调在美感教育中,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们在陈列讲解中主要还是介绍某件文物所反映出来的历史知识,很少涉及到美学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观众参观博物的目的,除要了解历史以外,还要求能够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事实上,如果在讲解过程中能够注意到美学教育(主要是审美教育),

  • 标签: 陈列品 美学教育 观众 博物馆 讲解员 培养观
  • 简介:<正>自从博物学(muscology)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概念被提出以后,各国的博物学者一直试图建立一套与该学科相对应的独特的博物学语言,来证实博物学在各门科学体系中所占有的明确位置.1986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国际博协组织各国专家编撰的《博物学词典》(DictionariumMuseologicum)一书,就是一次极为有益的尝试.

  • 标签: 博物馆学 词典 语种 方面词汇 德语 释义
  • 简介:随着博物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博物的展示设计也向着重视展示空间规划、展示形式设计与展示环境营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多元的互动体验展示模式和拓展博物与观众双向传播学习的模式转变。镇江博物在近年的展陈改造工作中,基于满足观众的感官体验、情境体验、互动体验、虚拟体验等,科学规划展示空间,合理设计观众动线,采用先进的采光与照明技术,注重色彩与色调的艺术效果,运用场景复原、场景置入等手法,激发观众的参观与参与兴趣,提升了展示效果。观众调查显示,以互动体验为主的多元体验是博物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 标签: 博物馆 展示设计 互动体验 多元化
  • 简介:香港地区博物的运作具有组织架构一体化、陈列展览现代化、展品来源社会化、推广活动网络化、服务设施人性化等特点,为内地博物的运作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香港地区 博物馆 运作
  • 简介:<正>随着我国博物事业的发展,博物的人才问题便突出的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好的博物既应是珍贵文物和标本的集合地,也应是人才的聚汇场所,好的藏品如果没有人才去整理、鉴别、陈列、研究、宣传,那么,这个博物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里我丝毫没有贬低藏品在构成博物诸因素中的作用,而是要特别提醒人们,应该十分重视人才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重视人才是发展博物事业的关键.

  • 标签: 博物馆事业发展 人才问题 散论 对博 藏品 文物鉴定
  • 简介:民族学博物作为民族学与人类学伴生的产物,成为异文化物品收集和展示的场所。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的思潮下,人类学内部开始对该学科具有的西方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色彩进行反思和批评。在此影响下,民族学博物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其未来发展之路,即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环境下,民族学博物如何重新定位自身的职能及使命。

  • 标签: 民族学博物馆 后殖民语境 多元文化
  • 简介:网上博物的建设,是一个新的尝试。本文介绍了网上专业博物与现实专业博物的区别,“网上给水技术博物”栏目的设置及网站的建设和维护。

  • 标签: 博物馆 因特网
  • 简介:博物公众影响力与行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三者共同构成博物影响力。博物公众影响力是评估博物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它由公信力、文化力、亲和力三个要素构成,通过接触、保持、提升三个环节,对公众的注意、记忆、理解、态度和行为五个层面实施不同程度的影响。公众影响力的提升牵涉博物理论与实践的各个方面,而从宏观上,可归结到“量”与“质”两个方面。

  • 标签: 博物馆 影响力 公众
  • 简介:美国博物中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任何年龄各种职业的观众都可以享用。按照教育资源使用群体的不同,分为中小学、大学和成人三大组别,每一组有各自特殊的项目或课程。博物作为非正规教育机构,充分利用自身的藏品、科研和人员优势,从基础设施、人员配置、陈列展览、项目开发等多方面为观众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超越了学校教育资源的局限,成为校园之外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博物的教育职能受到普通民众的认可和接纳,达到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目的,扩大了博物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 标签: 美国博物馆 教育资源 社会价值
  • 简介:浅论博物陈列文物的保护龚德才博物的藏品在陈列过程中的保护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物藏品在陈列过程中,外界的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空气中污染物含量(微尘和有害气体)都会发生改变,容易对藏品造成损伤或损坏。怎样防止文物藏品在陈列展出过程...

  • 标签: 博物馆陈列 文物保护 博物馆建筑 湿胀干缩 纺织品 陈列柜
  • 简介:民俗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基础、源头、先决条件。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数字民俗博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举措。在分析数字民俗博物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在建设方面存在的三类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资源整合、服务创新"是推进数字民俗博物建设的有效手段。最后从技术接受理论出发,分析得出三种数字民俗博物的推广策略,以期为数字民俗博物的建设和推广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民俗博物馆 数字化 技术接受模型
  • 简介:教育活动是博物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较之西方发达国家的博物,我国博物的教育活动水平相对较低,表现在理念滞后,教育手段和方法落后,教育活动开展乏善可陈,成效不高.如何不断提升我国博物教育活动的水平,是博物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试以广东省博物情景式教育活动探索的实践为例,探讨什么是博物情景式教育活动及其开展的依据,提出博物开展此类教育活动的思考与对策.

  • 标签: 博物馆 情境创设 情景式教育活动
  • 简介:教育是博物的首要责任。目前,博物事业发达国家都将博物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和阵地加以运用,其策划和实施的教育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富有成效。为了更充分发挥博物的教育功能,我国博物界亟待改变“重展”不“重教”的现状,探索和创新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提升教育活动的整体水平,真正惠及公众。

  • 标签: 博物馆 教育 展览 国外经验
  • 简介:教育职能与博物相伴相生。教育是博物最重要的目的,是博物公共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博物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博物是任何机构都无法取代的重要社会教育机构。当前中国部分博物,在展览质量及与教育活动结合的紧密度、教育活动质量、教育人才质量、观众调查研究意识上还存在问题,导致教育质量不理想,离真正实现博物的教育潜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标签: 博物馆 教育 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