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安徽境内发生的太平天国历史事件众多,使得太平天国保留着醇厚的安徽元素,同时也给安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太平天国历史文物。安徽博物院藏三尊太平天国谒天义陈铜炮较为罕见,皆为国家一级文物,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一尊铜炮铸有铭文:"九门御林开朝王宗谒天义陈正铸炮刘造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十二月吉日",时间大约为1862年1月。另外两尊铜炮铸有相同铭文:"九门御林开朝王宗谒天义陈正铸炮刘造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三月吉日",时间大约为1862年4月。铜炮是谒天义陈志书驻守常州期间铸造,反映了太平天国后期陈为守卫常州而做出的积极努力与贡献。陈志书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将,作战勇敢,战功卓著,但史书对陈的记载稀疏分散,远远不及其胞弟护王陈坤书。本文依据淮军领袖李鸿章攻打常州期间的奏疏,参阅太平天国文献,并结合地方志,考释谒天义陈铜炮背后的历史信息,以揭开历史边缘人物陈志书的人生经历与悲壮命运。
简介:在石刻目录综集类中,所见著录属河北地区的历代石刻存目,有明代周弘祖撰《古今书刻》二卷,光绪丙午(1906)长沙叶氏观古堂仿明刊本,下卷专载碑目,著有北直隶(今河北省)所属各府境内现存石刻碑目。再者是清同治十年(1871)黄彭年等纂修的《畿辅通志》,内载有《金石略》十五卷,民国二十四年(1935)河北省博物馆印行的天津樊文卿先生辑的《畿辅碑目》。以上所见仅此三种。1991年初夏,余在书库整理旧籍时,偶发现《畿辅续志金石目》稿本一册,虽署名金石目,但无金类钟鼎彝器之目,只有碑铭墓志经幢诸目,未署撰者姓氏,著录详备,并无印本行世,书衣正面题写乙卯五月十日,茫父记,此稿本末页亦题乙卯五月十日石驸马街校舍校毕,茫父。(今按姚华字重光,号茫父,
简介:<正>据《史记·陈杞世家》记载,帝尧曾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他们居于妫汭(妫水弯曲的地方)。舜的后代有的以水命姓,就姓妫。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妫满于陈(今河南淮阳),建立侯爵陈国,让他奉守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故又称胡公满。其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今淮阳县柳湖旁边有陈胡公墓,因防护城河水侵蚀以铁锢之,俗称铁墓。陈姓还有一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即《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简介:本文以陈师曾《读画图》为研究起点,对于近现代艺术史上这幅融合中西画风的作品,结合当时历史原境与画家思想,做出了新的解读与阐释。同时联系陈师曾其后发表的为传统中国画强力辩护的《文人画的价值》—文,从图文之间产生的悖论张力,可见陈师曾在短短数年间的画学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转变与调整。这种突然转化的动因是什么?本文结合其十余年间的诸多画学思考与实际践行,探求陈师曾被艺术史研究所遮蔽或忽略的另外—层面相。陈师曾既热情拥抱过西学,也进行过许多调和中西的绘画试验,画学态度却又在1920年之后产生激变,也因此固化为为传统文人画激烈辩护者的历史角色。本文即由此切入,探讨这种转变背后的历史动因,以及陈师曾在中国绘画由传统向现代演进的过程中的历史定位及其所面对的时代命题与自我困惑。
简介:唐志契,晚明山水画家、理论家,其画用笔清远,有元人风韵。他的山水画被视为摹古一派,风格并不特出。他在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主要来自所著《绘事微言》一书。此书分为四卷,第一卷为唐氏自撰,内容涉及画理、画法、评赏等,见解独到:他重新阐释山水画语境中的“气韵生动”;提出继承传统应“师其意而不师其迹”;画山水要“看真山水”,“传神者必以形”;强调以“写”来获得“山林逸趣”,山水的趣致在“写草书行书”之间,具有“留影”、“写意”等特点;在用笔上,指出“写画亦不必写到”;首次提出绘画中的“意境”一说,在中国画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尽管强调山水应写其性情,仍然注重“明理”的重要性,并对其时流派之弊作理性分析。本文拟通过以上内容来探讨唐志契在山水画史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