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1 个结果
  • 简介:叙述音乐期刊论文形式特征应具备的完整和规范格式,并对我国目前15种主要音乐学术期刊此类问题进行比较。

  • 标签: 音乐论文形式特征规范格式
  • 简介:本文就冼星海在海外的几段经历,如冼星海在澳门、新加坡、法国、苏联等地的诸多史实不详带来的疑问,提出思考与建议:尊重历史,首先就要端正研究观念;沿着冼星海生活的轨迹,拍摄一部专题纪录片;在拍摄完成专题纪录片的基础上,修订、完成冼星海年谱;整理、出版冼星海的全部作品,包括曲谱和音响,让冼星海的理想变为现实。

  • 标签: 冼星海研究 海外实地调查 专题纪录片
  • 简介:大提琴的演奏应当是情感、理性和技巧的统一,它的外在形式是体态和手势的统一。演奏大提琴时,左右手技巧浑然一体,右手技巧应为左手服务,两者必须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训练中要求同等严格。这些观点我已在拙作《大提琴教学中的右手技巧探讨》(见《音乐天地》1992年第2期)中谈到过,这里不再赘述。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有关左手技巧的一些问题。

  • 标签: 换把 技巧探讨 揉弦 手形 把位 演奏过程
  • 简介:音乐是流动的艺术,它稍纵即逝,如何用凝固的文本加以描述?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需要临响,如何用视觉的文字加以记录?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依赖于感性体验,如何用理性的文本加以阐释?换一种方式说,面对一种音乐文化现象,我们到底如何书写书写这种音乐文化现象的目的和意义何在?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是所有音乐学者共同面临的话题。

  • 标签: 民族音乐文化 书写 音乐文化现象 实践 中国 感性体验
  • 简介:良好的共鸣是歌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头腔、口腔、胸腔三个共鸣区的互相协调,可使声波振动在各共鸣腔内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从而获得丰满圆润、亮丽松通的音色.

  • 标签: 歌唱艺术 头腔 口腔 胸腔 歌唱共鸣 喉咙
  • 简介:今年五月,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为此,我院举办了一系列隆重的纪念活动,其中包括四场演出、辅导报告、专题讲座和理论讨论会。在讨论会上发言的,有教师、干部,也有学生。本刊特摘要刊登其中的部分发言,以期推动全院师生员工进一步学习和实践"讲话"的精神,把我们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做好.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性 毛泽东文艺思想 讲话 主体性 文艺反映论
  • 简介:音乐民族志书写以共时研究为基础平台,以“社会一个体”一维为核心,其中也或隐或显地蕴含着历时研究的意图和任务。结合文本符号学视角看,云南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系统包含“当代共时研究文本〉多元历时研究文本〉共时态可读文本〉共时态可写文本”四种互文文本类型,它们在三个层级的“元文本-对象文本”关系平台上依次展开对话交流。在此多重互文过程中,云南与东南亚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的文本二重、历时文化语境中由隐而显的政治边界以及当下社会语境中跨界音乐文化格局的“解构-重构”等学术话题也一一展现出来。

  • 标签: 音乐民族志书写 共时性平台 “显-隐”历时研究观 云南与东南亚 跨界族群音乐文化 可写文本-可读文本
  • 简介:<正>很多人对许茹芸最新翻唱专辑《你听见了(我)吗?》的选歌有看法——因专辑似是走在Jazz与Bossanova风格翻唱重译的路线上,却没有选择属于该曲风的纯英文作品。专辑里除了一首与MarilynMonroe有关的《IWannaBeLovedByYou》外,其余9首均选自20年来香港、台湾乐坛的经典流行曲,其原唱者包括:王菲、庾澄庆、伍佰、黄耀明、黄韵玲、

  • 标签: 许茹芸 黄耀明 庾澄庆 王菲 周华健 张震岳
  • 简介:参加这次会议,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会者通过各自作业,不仅对有关问题有比较成熟的看法,而且或多或少已经开始影响新一代学人。可以说,这是一个历史的拐点,甚至于还可以说,是一种历史断代的前兆。为此,我感觉我们学者之间不仅要有充分的相互尊重,而且更可贵和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彼此欣赏。比如说,本来也要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张振涛博士和萧梅博士,他们俩是我昔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同事,尽管我和他们的专业不同,但并不妨碍我对他们的关注,他们的学术行踪几乎一直在我的视野当中,并且常常感动我。于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相互尊重与彼此欣赏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学科关切。

  • 标签: 音乐文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修辞 叙事 书写 相互尊重
  • 简介:研究自古以来的音乐史书写,以建设新的中国音乐史书写体系,是“中国音乐史学史”学科的重要内容。音乐通史模式在中国的出现与定型、早期音乐史书写的结构特点、其典范作品及其传统的形成过程,是其中较重要的几个问题。经考察可知,中国古代音乐史书写经历了从断代史到通史、从分类史到综合史、从别录到总录等演进过程。它有四个特点:(一)以“通古今之变”为著述宗旨;(二)在分类基础之上作时间维度的叙述;(三)采用纪传体、编年体、纲目体相结合的写作体例;(四)使用校勘、传注、辨伪等文献考据的方法。这四点其实也是中国古代史学书写的特点。就此而言,中国古代的音乐史书写,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史学书写的组成部分。

  • 标签: 音乐史 古代书写 史学文体
  • 简介:编者按:1984年4月,美国十位中青年学者相聚新墨西哥州的圣达菲,讨论“民族志文本的打造”。在几天的时间中,与会者坦率批评、深入讨论,与会论文经过认真修改,汇编成书,于1986年公开出版。这就是著名的《写文化》(WritingCultureo受此启发,由中国音乐学院两住教授发起组织的沙龙式“书写民族音乐文化高级研讨会”于2009年8月在秦皇岛市举办,十位应邀参会的中青年专家分别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在为期三天的研讨活动中,参会者对提交的论文进行了充分交流,达成诸多共识。我刊特以笔谈专栏的方式对这批文章中的大部分予以先期压缩刊载,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文化 音乐民族志 书写风格 思维特征 中国艺术研究院
  • 简介:音乐民族志这一书写范式在民族音乐学界由来已久,从马氏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发源至今,因其对文化事项整体关照之上的真实描述而备受青睐,经历了质疑、重塑等不同的转向,亦在学者们不断地探索实践中经受着效用的考量。以民族音乐学课堂实践为基础,结合教研实例,通过“教”与“学”互为主体的教研实践在音乐民族志认知与书写方面凸显的问题为着手点,对音乐民族志表述内容与方式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音乐民族志 书写范式 课堂实践
  • 简介:蓝天白云,大海沙滩。在秦皇岛度过的三天中,为“写文化”而相聚的学者们在当地唯一的五星级饭店享受了贵族生活,也探讨了许多问题。海水、海风和大家的谈话给我很多思路。在此,我思考的问题是,书写的“民族音乐文化”意义何在?书写对象何在何样?书写主体之身份为何?书写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与民族音乐文化本身存在着差异,那么书写漏掉了什么?

  • 标签: 民族音乐文化 书写 中性化 五星级饭店 秦皇岛 写文化
  • 简介:在学术研究和遗产保护中,口头一书写、物质一非物质、有文字一无文字社会之间暗含着某种对立。依托书写传统的广西壮族两对歌恰恰提供了此番二元对立之反例。本课题通过壮族口头传统的物质形式文本的调查试图说明,仪式对歌的身体实践与民间文本的刻写实践相互作用,成为壮族文化传统和族群记忆的方式。文章重在探讨民间手抄歌书的制作、歌书抄本所反映的对歌传统规约和民间歌手的歌唱惯习。

  • 标签: 对歌 歌书 口头传统 书写传统
  • 简介:仫佬族当代文学呈现出“整体崛起”态势,其中从事散文创作的仫佬族作者甚多,潘琦、包晓泉和何述强都是著名散文作家。在仫佬族作家群的散文创作中,共同呈现出民族、兼容和时代特征,而这些特征正与当下仫佬族群所面临的多元文化语境有关。在现代和传统、城市和乡村、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冲突中,民族意识的文化表征危机和价值认同危机的多重矛盾被仫佬族作者所认识、思考,这种历史记忆与当下的对立如何在主体间基础上进行解决,都在仫佬族散文中获得体现。

  • 标签: 仫佬族 散文 开放式 身份认同 主体间性
  • 简介:林华先生不仅是作曲家,也是音乐学家;同时,他既是音乐审美心理学的开创者,又是复调音乐及其研究的大师。作曲家论音乐比比皆是,但作曲家从审美心理的角度讨论音乐,并且以学贯中西的知识和智慧探讨古今中外的音乐现象,鲜有所知。其意义在于以审美心理学的方式论述音乐思维,包括心理思维、结构思维、聆听思维、传感思维--这是构成整个音乐创作、传达和接受,也即表达与感悟的过程与系统。

  • 标签: 林华 复调 艺术 抽象 文化音乐 艺术音乐
  • 简介:影像民族志,或称为民族志的影像叙述,因其自身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展示现实特质与场景,而被人类学/民族学领域借鉴为民族志在当下社会的最新表述手段。民族音乐学历来重视吸收、借鉴人类学/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而发展本学科的理论与实践,但与影像音乐民族志相关的讨论与具体实践却一直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起专业的学科规范和标准体系。整理"藏彝走廊民族音乐的影像叙述与跨界研究学术研讨会"中与会专家的探讨要点,以期在学理及技术层面扩大学界对影像音乐民族志的认识,推动学科进步。

  • 标签: “藏彝走廊民族音乐的影像叙述与跨界研究学术研讨会” 跨界民族 影像音乐民族志 影像叙述
  • 简介:文章通过“释题与写作缘由”“音乐及其历史的认识论”“音乐的历史田野工作及其历史音乐民族志方法的思考”三个部分,表明“重写”的意义在于研究范式上的突破,分析了音乐属性的多重与音乐历史的“被发现…‘被书写”和“被阐释”的特点,重点讨论了历史学与人类学“整合”关系中的“音乐田野”,音乐的历史田野的空间、对象及其工作方法,音乐的历史田野工作的学术定位,以及“叙事”与“阐释”的历史音乐民族志。结语强调,挑战的重写音乐史的研究范式的核心为注重叙事而非描述,强调阐释而非证实。

  • 标签: 叙事与阐释 重写音乐史 研究范式 音乐的历史田野工作 历史音乐民族志
  • 简介:民族志是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基本方法。民族志书写实践,是把握各种理论真谛的有效途径。实验民族志探索,是世纪之交人文学科修辞困境焦点的产物。笔者以自身数年数个版本的“仪式音声民族志”书写,参与了解释学民族志文本实验的探求:仪式音声民族志的“行为深描文本”,由口述文本、书写文本和现场文本建构;仪式音声民族志的“意义阐释文本”,由民族志行为阐释、音乐学音响阐释和符号学意义阐释建构。解释学民族志的书写实验使笔者获得:一种互为文本的观察视角、一种互相阐释的角色理念、一种深度描写的解读方法和一个发现——在意义阐释文本中,当“音声符号”在仪式的具象层面呈现着象征符号与外在行为过程的结构意义、在信仰的意象层面揭示着象征符号与内在文化理念的认知意义时,“仪式音声”(音乐)作为一种贯通化合“行为符号”和“意义符号”的文化符号象征,不仅能完成对一个特色知识体系从表征系统至意义系统的全程阐释,并能在形而上的意义追寻中消融“音乐学”与“人类学”在形而下研究中的生涩组合。

  • 标签: 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民族志书写 仪式音声民族志 解释学文本建构
  • 简介:中国少数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同音乐文化史及历史民族音乐学在方法论上均有较大关联。后两类方法主张将民族音乐学或音乐民族志的思维观念和研究方法应用于音乐史研究领域,将已被“提纯”的音乐事象还原为音乐表演和音乐文化活动过程,把音乐作品、音乐事件和音乐人物还原到其具体生存的上下文语境中进行整体描写,也即将音乐史还原为音乐文化史。本文将结合上述理论观点,围绕“怎样书写音乐文化史?”“写谁的音乐文化史?”和“谁来书写音乐文化史?”等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历史民族音乐学 音乐文化史 音乐史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跨界族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