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对原始、苯教和藏传佛教三大系神灵进行各种祭祀时,其供品、法器、圣物及其特殊的巫仪、咒术和御邪术,品种类别格外繁多,内容形式也格外奇特。一、供品、法器和圣物1、“朵玛”,供给护法神用得最多的供品,一般以面团制成。有武朵玛(供奉怒相神灵,多为直、尖形,边上饰以烟云和火焰图案,供给赞神者为红色,供给魔妖者为黑色),文朵玛(供奉给善相神灵,多为圆锥形,以白色酥油装饰上日月、珍宝、花朵等图案),“查别”朵玛(以面团塑制成小人或妖魔的头颅、脑盖骨,用一把小矛或胜利旗杆或占卜之箭将其串起插在朵玛盘上,有的还塑成宫殿形状,上饰珠宝、旗帜、花朵等,表示所供神灵的天庭居所,以红酥油制成火焰装饰),毒物朵玛(属于武朵玛,面团内掺入毒品和血肉、酒浆)等。还有祭供朵玛(分内供、外供两种),火供朵玛(分武火供、文火供、旺吉火供、杰喂火供四种)、苯教朵玛(分松脂、肉制、花制、掺血、冷药、热药、樟恼、“二米”即小米和稻米、“三谷”即小麦和大麦及豌豆等等的主要献给水龙的81种),等等。
简介:香港电影批评者通过香港国际电影节专题特刊,自觉建构出学理性专业电影批评的持续有效书写空间。1978—1989年的十二本专题特刊,形成香港电影历史回顾、作者电影研究、类型电影研究、电影文化研究四种主题模式,不断推进学理性电影批评的专业性程度。“香港电影历史回顾”特刊努力跳出印象式批评、说教式批评的窠臼:“作者电影研究”特刊鼓吹严肃的学术研究意识;“类型电影研究”特刊产生了关于香港电影类型问题的重要而丰富的专业性成果;“电影文化研究”特刊则呼应国际学界“文化转向”而具有前沿性学术意识。由此,香港电影批评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学术性、理论性电影批评传统。
简介:我和周国玉相识已有十几年了,那时他刚大学毕业,声乐艺术也由此开头,他是一个有志者。当时我对他说:任何艺术上的成就,既便是一小点的进步,都是要扎扎实实地学、练,尤其基本功要十分扎实。虽说毕业时的成绩不错,但他又到了上海,向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温可铮先生学习。找名师求教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学。周国玉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思考了根据自己的条件去领悟老师教的学问、技术。在上海期间,多看多听各种声乐演出,并结合温老师的教导,去比较、去琢磨,以便自己在声乐艺术的实践上找到方法、找到路子。从上海回来后,他果然有明显的进步,各个声区的运用统一了,力度变化的幅度增加了,于是他在呼和浩特市歌舞团开了第一次独唱音乐会。周国玉在音乐会上的出色表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对他有了更多的企盼。他调到师大以后,在音乐系教声乐,一方面他仍与他的老师肖立声、杨海源等切磋艺术,向他们学习,一方面也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那里得到启发,不知不觉地又增长了知识和能力。在师大他又开了独唱音乐会。这次他用蒙语演唱的蒙古民族歌曲很成功,他的演唱又上了一个台阶,无论是语言上、风格上,还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