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萧红的《马伯乐》塑造了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不成熟的男性马伯乐,作者这位所谓的“现代青年”极尽揶揄讽刺,揭示了新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场域的国民性病态。同时萧红还在小说中反思了中国的启蒙问题,那就是即使在救亡图存的时期启蒙也是必需的。

  • 标签: 《马伯乐》现代 启蒙 抗战文艺
  • 简介:<正>季羡林同志在《锦上添花——代发刊词》中提出本刊的任务之一是:在介绍外国文学方面要弥补过去的不足之处。现在我就这方面提出下列建议:1.德国中古时代的抒情诗人瓦尔特·封·弗格尔瓦德

  • 标签: 外国文学 抒情诗 季羡林 中古时代 德语文学 短篇小说
  • 简介:美国当代南方作家鲍比·安·梅森以开放、去中心、质疑权威的精神在其作品中展现了当今南方男性气质的衰变,男性为此做出的徒劳捍卫以及女性气质的吸纳,挑战了旧南方绅士的经典形象,颠覆了传统南方文化二元对立的性别规范和思维模式以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父权制霸权。梅森否定性别身份生物决定论,认为社会因素在其建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此性别身份不应是一个僵化、封闭的概念,应赋予其流动、交融性。她笔下与传统模式大相径庭的男性群体是她为与时俱进,重塑男性角色,再造性别关系做出的大胆探索,也揭示了南方生活、价值观的嬗变及其在当今语境中的新形态。

  • 标签: 鲍比·安·梅森 南方男性 性别重塑
  • 简介:辛弃疾生于宋辽对峙时期的北方金国,深受齐鲁之地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将民族危亡收复北方视为己任,为此投归南宋,积极奔走于抗金前线。然而,南宋朝廷的懦弱偷安,一腔爱国热情无法施展,辛弃疾便将其熔铸在词作之中。本文论述了辛弃疾青年时期受到北方地域文化的熏染形成了豪放的性格,以及南归后又在南方老庄思想的影响下,为自己不平静的心灵找到了暂时安慰的场所,由此形成了辛词“雄奇刚健与深婉雅丽”的风格。

  • 标签: 辛弃疾 词作 南北文化 风格
  • 简介:<正>梁实秋翻译过众多的外国文学作品,其中影响最大、贡献最卓绝的是他独自一人翻译完成的莎士比亚全集。这一翻译工程开始于1930年,当时,任职于翻译委员会的胡适,拟定了一个五年译书规划,遍邀各方名士翻译两方哲学、文学名著,莎士比亚全集亦被列入,并拟定由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叶公超、陈西莹五人共同担任翻译。不料闻、徐、叶、陈四人始终没有动手,这一工作就全部落在梁实秋一人身上。他开始了漫长的耕耘。抗战开始前,他译完了四部悲剧,四部

  • 标签: 莎士比亚 梁实秋 莎士比亚作品 外国文学作品 西方文学 西方文化知识
  • 简介:<正>一、误区形成的原因文学史证明,名人效应、名著影响,往往在人的心目中造成心理定势,唯名人名著是从。若名人名著观点有误,势必将错就错,以致谬种流传。对于英明国湖畔派浪漫主义诗歌不公允的评价,就是如此,1984年,著名翻译家缪灵珠等人翻译的《1789—1832英国文学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前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著。在中国广泛流传,影响很大。该书认为,英国湖畔哌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的诗歌是消极、落后、反动的浪漫主义,华兹结斯的《抒情谣集·序言》是反动浪漫主义宣言。这种观点,长期地禁锢着人们的头脑,使英国湖畔派诗人蒙受着不白之冤,使国内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深受其害,因而有必要加以澄清!

  • 标签: 湖畔派 华兹华斯 浪漫主义诗歌 外语教学 大自然 湖畔派诗人
  • 简介:始于秦代的博士之官,并没有随着秦代的覆灭而覆灭,而是开启了整个汉代的儒家经学学术,并在中国以后的历史中发挥了学官的作用。汉初学术复苏而言,秦之博士群体为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使得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学术向秦代过渡以至向汉代合流,促成了汉代学术的繁荣。

  • 标签: 秦博士 汉初 学术
  • 简介:1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离开北京,开始了他长达12天的非洲之行。这是胡锦涛自2003年就任国家主席以来的第三次非洲之行,也是他在不到一年之内第二次访问非洲,也是去年10月中非论坛之后,中国和非洲关系发展中的又一个重大事件。

  • 标签: 中国外交 国家主席 重大事件 胡锦涛 非洲
  • 简介:屈原的《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诗歌作品,庾信的《哀江南赋》深受其影响。他们二者都具有史的性质,并且在语言词汇和修辞手法上表现出明显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 标签: 屈原 庾信 思想内容 形式技巧 接受
  • 简介:《校邠庐抗议》是冯桂芬面对当时严重的社会危机提出的具有独特见解的改革方案,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状况的重要依据。本文从编撰体例方面分析策论的特点,并试图总结作者的思想主张。

  • 标签: 《校邠庐抗议》 策论 思想
  • 简介:本文试图解决关于契诃夫评价的一个难题:他是冷冰冰的“客观主义”和“唯美主义”作家,还是充满内在热情的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本文通过分析,揭示了契诃夫在文学写作上朴素而充满诗意的伟大经验和他热情而富有教养的叙事风格。

  • 标签: 契诃夫 经验 朴素 客观 主观 教养
  • 简介:小说《西岸上的宣礼》是伊朗现代小说史上的名篇,历来被当作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篇章。本文在“爱国主义主题”这一传统认识之外,进一步论证小说的深层主题在于揭示西方化将会给东方国家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带来深重灾难,表达了伊朗人民坚守自己民族传统和宗教信仰的坚强信念。本文还揭示了小说对当前国际局势的预言性质。

  • 标签: 东方 西方伊斯兰 宣礼 坚守
  • 简介:随着文化产品市场化的到来,当前有些热播电视剧偏离了经典化的叙事传统,为追求"上座率""收视率",而俯就部分女性受众,在电视剧产品里或显在或潜在地积淀着弱化女性自觉意识的文化惰性,导致部分女性受众从过去思辨式的"逆向"接受,向当今感官式的"顺向"接受滑动,呈现出社会转型期的某种浮躁心态。

  • 标签: 热播剧 女性 市场效应 文化惰性
  • 简介:奈保尔的《河湾》揭示了后殖民非洲国家面临的种种难题。一方面,在民族解放运动后,这些国家迅速陷入了严重的治理困局。另一方面,由于在从殖民向后殖民的政权转移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政治体制并未形成,这些后殖民国家还处在难以摆脱的代表性危机和精神危机中。更重要的是,殖民者虽然离开了,但是全球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依然牢牢控制着这些后殖民国家。本文认为《河湾》是一部反思后殖民政治的杰作。

  • 标签: 《河湾》 治理困局 代表性危机 殖民主义
  • 简介:过去有一句老话,叫“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有人解释说:“老不看三国”是因为《三国演义》讲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争斗,讲的都是计谋,人老了,其一是该有计谋的已经有了,不需要看了;其二是没有计谋的再看也没有用了,还和谁争斗啊?“少不看西游”是因为《西游记》是我国一部古典神话小说,讲的故事离奇古怪,玄天玄地,年少的看了,容易产生相信鬼神思想,将少年引入歧途。“少不看西游”的说法,笔者认为不够全面,是不是还应包括“少看西游看不懂”?

  • 标签: 《西游记》 主题思想 《三国演义》 神话小说 鬼神思想 计谋
  • 简介:19世纪中期(1830-1850)英国小说的繁荣,主要归因于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和人民大众异常活跃的精神面貌.但思想家J·S密尔(JohnStuartMill,1806-1873)小说所持态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尴尬处境."文人雅士普遍以诗为乐;而浅薄寡闻者则痴迷于小说"(Mill71).

  • 标签: 康拉德 小说艺术 英国 叙述形式 审美体认
  • 简介:犹如一袭曳地的丝绸,光明悬挂在橄榄树上当白昼淡而无味的酒饮至所剩无几:大片的灰色出现上升,夜晚来临。

  • 标签: 诗歌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轻轻的欣悦——巴乌斯托夫斯基的喜爱姜洪多年前一个冬日的阳光下午,在武汉最大的新华书店,一个外地青年的神态一定有些怪异,因为他在文学柜书架的最高一层发现了他梦盼寻觅已久的一套书:浅黄书脊上平淡地印着这样一行字——《巴乌斯托夫斯基选集》……有许多作家作...

  • 标签: 文学创作 云杉球果 人的关怀 小说 文学理论 苏联卫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