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上一期《文学自由谈》发了篇张瑞田先生《何谓“北贾南熊”》的文章,对我的《“北贾南熊”猜想》一文提出质问。张氏认为读《文学自由谈》的“大多数读者对书法缺少基本的判断”,因此张先生对我的“谬论”批了一通,以免误人子弟。居心何其良善!
简介:电影导演冯小宁,继《红河谷》、《黄河绝恋》之后,即将为我们奉献出他的“洋人眼中的中国”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也是他“战争与和平交响诗”的最后一个乐章——《紫太阳》。这部情节凄美动人、场面恢宏壮烈,融艺术的画卷与高亢的民族精神、崇高的人性及对和平的呼唤于一体的影片,或许会再次引起中国电影界的关注。《紫太阳》正在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春节前一个严寒的冬日午后,在北影厂的第七剪辑室,围绕着《紫太阳》的创作与拍摄,笔者采访了冯小宁。我反对战争与欺侮,赞美和平与博爱我们的话题是从他拍摄《紫太阳》的初衷切入的,当我请他谈谈为什么要拍“三部曲”时,似乎触动了他的某个“敏感部位”,小宁略显激动地说:“生与死
简介:孙晶岩的长篇报告文学新作(作家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应该推荐给整个社会各界的既有助于法治教化,又有益于世道人心的好书.作者凭借对20个女犯的生活历程和心理轨迹鲜明而洗练的勾勒,把丰富、生动、复杂、斑驳的社会生活内容和现实发展脉息汇集在一起,进行梳理剖析,为人们提供了一份严肃而翔实的关于现阶段中国女性犯罪问题的特别的社会报告.
简介:本文用《文心雕龙》的“六观”说来析评莎剧《铸情》(RomeoandJuliet)的各方面,包括主题、风格、文学地位等,指出本剧有其“炳耀仁孝”之处,有其“辞浅会俗”之风。《铸情》的语言华丽,多处用“英雄偶句”和十四行诗,其音乐性、其近于中国戏曲的“曲”元素,我们可用《声律》篇的理论来分析;它常用比喻,我们可透过《比兴》篇的理论来加强认识此剧的审美性;它常用夸张手法,《夸饰》篇的理论正用得着;它多有矛盾语,还有类似中国文学常见的对偶语句,我们可用《丽辞》篇的理论来加以剖析。本文引用《丽辞》篇的“正对”、“反对”等说法,对本剧的对偶语句,作重点式讨论:说明其运用增强本剧语言的华丽风格;并指出对偶语句与本剧的求偶情意和对立情态,或有关联..
简介:他们是:时代潮头的瞭望者历史风云的记录员记者——两个带着光环的字眼。它传递着时代的先声,反映着社会的觉知,留存着生活的真实档案。记者能否客观、公正、公平、独立地记载社会和历史的事件,表达大众心声,将直接影响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历程。范长江的"为了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而不避艰险的工作"说出了记者工作的重要内涵。每一个历史时期,为了"记者"的神圣和使命,有抱负、有良知、有才华的记者们付出了极大的勇气和代价。黄远生弃官不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职记者;邵飘萍3次入狱,多次被追捕,却矢志不渝;邹韬奋创办6报1刊,1次入狱3次流亡;范长江西北考察历时10个月,行程6000余公里,首次公开报道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新闻界也受到了极严峻的挑战。平淡庸碌的记者有之,"跑官"、"奔钱"的记者也不鲜见;但个性强、素质高、反应机敏、视野广阔的名记者依然不少,他们是时代潮头的瞭望者,历史风云的记录员。中央电视台设立"中国记者风云人物"评选3年以来,展示了一批批优秀记者俯仰天地的高尚境界、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察微识险的人生智慧和一串串惊心动魄的真实故事,受到全国观众的关注。本刊从央视"2003风云记者"中和其他报刊的记者中,撷取5位记者进行再采访、再充实后,将他们的故事展示给读者。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了解了出租司机、戒毒女、小煤窑里的农民工、被药物毒害的病人以及其他小老百姓的真实遭遇;通过他们,我们看到了中国记者的勇气、良知和对于真实、真理的执著追求。
简介:对于90年代的中国人来说,追求物质上的回报,追求生活的舒适享乐,仿佛已成为人生乐曲中的主要篇章,而那些在革命和建设年代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却像空中漂浮摇曳的彩球,与人们的视线日渐模糊日渐遥远。然而.即使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道德解体的年代里,仍有那么多有识之士在为民族信仰之塔的坍塌而悲痛,也在为重塑新的民族信仰之塔而努力。作为一位有责任、有良知的电影艺术家,北影青年导演陈国星继《孔繁森》、《黑眼睛》之后,又毅然决然地把摄影机对准了40年前新中国历史上那场神秘莫测,却又惊天动地的“核试验”,对于这部以1964年的“原爆”事件为题材的电影,被贯之以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
简介:采访钱江绝对是件很容易的事儿,北京的七月,正是天气炎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一个上午,电话一打过去,,钱江并没有像我预料中那样去北戴河避暑,在他那间摆满自己动手制作的工艺品的小客厅里,钱江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丝毫没有影坛“大腕”、“元老”的倨傲和架子;采访钱江又绝对是件很困难的事儿,走进钱家,八十高龄的他恰逢大病初愈,刚刚从医院出来,原本就沉默寡语的他,由于年老体弱,话实在是不多。他静静地半躺在沙发里,聆听着对面阳台上传来的阵阵鸟鸣,不时陷入对往昔岁月的深深回忆中。1919年的北平,风雨飘摇,岁月峥嵘,“五四”爱国运动的革命高潮尚未完全过去,钱江在一个特殊的革命家庭出生了,那时,父亲钱壮飞和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