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发生在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灾难——黑死病,在1348到1350年席卷了整个英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整个英国社会都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与恐慌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英国社会各方面,包括基督教会、政府、民间各自积极应对策略。通过紧张有序的协同作战,不仅战胜了疾病,而且使人们意识到瘟疫的重大危害,引起全社会对于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关注。

  • 标签: 黑死病 中世纪 英国 应对策略
  • 简介:1998年是已故刘少奇主席100周年诞辰纪念。先看到报道,河南省一位以铸铜像为业的农民,自费花了三万多元,铸了一尊刘少奇的铜像,最后被批准送到刘少奇家乡的纪念馆里;以后又看到报道,另一地一名业余雕刻家,也雕了一尊刘少奇的铜像,最后也被送到同一个馆里去...

  • 标签: 刘少奇 塑像 周恩来总理 华国锋 领导干部 狮身人面像
  • 简介:  南方的朋友听说我没有工作,很是怜惜我的清贫,觉得我还不是一无是处,就应该充分发挥我的一技之长.尽管我的文字很少在纸质媒体上发表,他们还是尽其所能向我约稿,希望我能写一些可以公开的话题.……

  • 标签:
  • 简介:文学读者的培育和引领:由文学创作向影视艺术移位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2002年基础调查数据:中国已成为全球电视机大国,其生产量和拥有量均居全球之首。全国拥有电视观众规模已达11.67亿人。这些观众在2000年以来,平均每天看电视在179分钟以上。另据央视市场研究(CTR)全国读者调查显示,2001年北京、广州、南京、上海、沈阳、西安、重庆等七市人均每天阅读杂志时间15分钟,2002年下降到12分钟。可见,影像媒介比之于纸质媒介,在今天的受众市场已经占据了绝对的霸权地位。

  • 标签: 文学现象 媒介研究 电视观众 读者调查 影视艺术 文学创作
  • 简介:世纪末:散文的走向杨天松1.散文与人生什么是散文不是本文探究的问题,我们现在乃是用这个概念。也即除会诗歌小说戏剧以外啊文学作品都可划入散文的国度。我以为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只有散文与人生的关联最为密切。好散文都是与人生最真切的那部分相联系的。因为散文在...

  • 标签: 散文艺术 世纪末 林语堂 《文化苦旅》 人文主义 当代散文
  • 简介:杰出的世纪老人张中行先生(1909~2006),是一位睿智、饱学、闳识的著名学者,然而他生活的朴素,心地的善良,待人的宽厚与平易,则更像是邻家的老爷爷,亲切、慈祥而又和善。他说的每句话,他做的每件事,都真诚得让人无可挑剔,即使是素不相识者,也是如此对待。在我与张先生的交往中,尤其感受到了他的古道热肠,得到了他的热情提携。

  • 标签: 老人 古道 著名学者 张中行 睿智 生活
  • 简介:十年对于个人历史来说很长,对于文学史来说却很短。北岛曾经很严肃地说过一句话:一百年才出一个好诗人,一千年才出一个伟大的诗人。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对于历史的理性认识往往要等到这一段历史过去之后,曹操在他的时代从来没有被认为是一个杰出的诗人,而陶渊明,也只是以隐士之名活在他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在“十年”之中寻找中国当代诗歌的写作轨迹以及发展变化,

  • 标签: 诗歌写作 新世纪诗歌 中国当代诗歌 历史 文学史 诗人
  • 简介:世纪,应该意味着新的希望。可事实上,我们在文学思潮中没有看到呼唤希望的作品。上个世纪末曾经拨动过文坛心弦的理想主义思潮(以张承志的《心灵史》、史铁生的《务虚笔记》为代表)很快归于沉寂。新世纪伊始一度高涨的缅怀战争年代浪漫激情的思潮(例如都梁的《亮剑》、邓一光的《我是我的神》)常常是以悲剧结束的。还有那股引起过热烈争鸣的“底层关怀”的思潮(例如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阎连科的《丁庄梦》、

  • 标签: 文化思潮 《马嘶岭血案》 《务虚笔记》 《心灵史》 《丁庄梦》 文学思潮
  • 简介:摘要本文先追溯了国内语用学的发展过程,结合自2001年至2007年举办的全国历届语用学研讨会上关于语用学在中国发展的现状,考察国内语用学研究的已有成果,较为客观地反映国内语用学的研究进展,揭示出语用学的一些最新动态,指出语用学研究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还需在某些方面加倍努力,最后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语用学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新世纪 国内语用学 综述
  • 简介:摘要新世纪以来,语用学研究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内学者从多角度、多维度研究语用学,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 标签: 新世纪 国内 语用学 发展综述
  • 简介:在当今世界的思想学术中,"生活"的观念正日渐深入人心。"转向生活"是当代哲学变革的主题和基本走向,时代向新世纪中国文艺学美学研究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所谓"生活论转向"就其实质而言,

  • 标签: 美学研究 生态论 中国文艺学 思想学术 哲学变革 生活
  • 简介:2005年6月,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与《文艺争鸣》杂志联合召开的“文学新世纪与新世纪文学五年”的研讨会上,我曾说过,“文学新世纪”是一个文学批评的术语,而“新世纪文学五年”已初步具有了文学史概念的含义,只不过现在就明确地指认它恐怕还为时尚早。但这样的提问方式说明,它有了一定的讨论空问。例如,“新世纪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区别,相对于“新时期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即“当代文学”来说,

  • 标签: 新世纪文学 当代文学史 “十七年文学” 新时期文学 沈阳师范大学 “文革文学”
  • 简介:回顾近年来的文坛,创获多少先且不论,但是有了“梨花体”和“废话洋”,有了“韩白之争”和“青春写作旅”,有了横行一时的狼、藏獒和中国虎,有了行乞的作家和裸体朗诵甚至寻求包养的诗人……倒也堪称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未必能记住多少作家和作品的名字,但想必不至于忘记上述事件。按说,文学的“边缘化”和“失去轰动效应”,至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论调;然而,一系列的事件却明白无误地说明,相当一部分作家其实是不甘“寂寞”地偏居“边缘”的。

  • 标签: 事件 小说创作 轰动效应 中国虎 作家 边缘化
  • 简介:诗坛历来就不是一个清静之地,新时期以来,“三个崛起”批判、“两报大展”、“海子卧轨”、“顾城袭妻”、“盘峰论争”、“沈(浩波)韩(东)网战”、“下半身”出笼、“梨花体”风波,甚至裸诵、入铁笼、吃蛆虫……几乎每隔一两年,都会有或大或小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有的推动了诗歌创作和研究的发展,有的纯属无聊,有的则颇令人无奈和深思。本文摘要介绍近年来发生在几个著名诗人身上的故事,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

  • 标签: 诗坛 诗歌创作 新时期 事件 海子 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