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检查女曲棍球运动员的受伤形式并加大区分不同位置上的受伤率,首先假设守门员的受伤率最高,其次为前锋。方法:对中学,大学和国家队(共158人)统一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特征(年龄、身高、体重、)与曲棍球运动有关的信息(训练水平、训练年限和所用场地地面),受伤史(受伤类型、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受伤的严重程度)和背痛的信息。受伤率为每一训练年统计一次。结果:受伤率最高的部位为下肢(占57%),下面依次是头或脸部(占34%)、上肢(占14%)和躯干(占1%)。从受伤形式上看,最多为脚踝扭伤,依次为手部骨折和头或脸部受伤。从场上位置看,守门员的受伤率最高(每一训练年为58%);其次受伤率最高者为中锋(每一训练年为36%)。在本研究的所有样本中有50%的队员曾有背痛,其中最普通的部位为腰部。结论:在曲棍球比赛中,不同位置上的队员的受伤率是不同的。在每一个位置上的急性受伤的形式也不同。头和脸部受伤者很高也应引起注意。尽管这些伤大多是较轻的,但是一但发生重伤将很严酷的。既然这些受伤形式不同,那么应当对练习位置导致受伤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简介:目的:为探讨不同项目对女大学生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以及探讨大学生身体成分与骨密度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法国产UBIS5000型定量超声仪和韩国产BiospaceInBody3.0体成分仪对校羽毛球队、武术队、篮球队、定向队、健美操队和游泳队共计56名女大学生进行左跟骨骨密度和体成分(去脂体重,体脂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①篮球项目的女大学生跟骨BuA与其他项目(除羽毛球外)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跟骨SOS与游泳和武术项目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羽毛球项目跟骨BUA和SOS与游泳和武术项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健美操项目跟骨BUA与游泳、SOS与武术和游泳项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不同项目去脂体重以篮球项目最高,武术项目最低。体脂率以游泳项目最高,羽毛球项目最低;③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女大学生跟骨BUA,SOS与BMI、去脂体重、体重均存在非常显著性相关(P〈0.01);BUA与体脂率存在低度负相关(-0.29,P〈0.05);SOS与体脂率无相关关系。结论:①不同运动对女大学生跟骨骨密度(BUA)和骨强度(SOS)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以力量性项目和冲击性项目对提高骨密度最有帮助,参与篮球、羽毛球和健美操项目的大学生骨密度相对较高。②不同运动对女大学生体成分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结合大学生去脂体重与骨密度的关系,建议女大学生在身体成分上应增加和改善去脂体重量以达到增进机体骨密度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