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几年前,在哈佛大学任教的李欧梵先生来津看我。那时候,他正对清末民初、中西文化碰撞时期上海的社会形态发生研究兴趣,因此,迷上了那时代上海出版的画报。从早期的《点石斋画报》到后期的《良友画报》,中西交错,色彩斑驳,非鱼非鸟,极是新鲜和奇异。
简介:我国古代公文卷帙浩繁,历代制诰重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随着朝代更迭和国家治理的演变,对于古代公文的写作,这些重臣文人也都各有见地,形成了古代公文史上的诸多争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公文的文风之争——公文究竟是“华浮之作”还是“据实而书”,此番争论在历朝历代都有激烈上演。而相比之下,与公文的这种“华实之争”紧密联系的雅俗主张则如一条暗流,在各朝各代潜流涌动。
简介:1935年开始创作的《日出》,是曹禺“一生中比较满意的一个剧本”。那么他当年是在哪深入生活的?有不少人认为该剧是以上海十里洋场为背景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简介:在历代文献和诗歌文本中禹庙“梅梁”故事不断繁衍,萌芽于东汉,盛于宋元,明清以后渐稀,“梅梁”典故的传播地域主要在浙江.禹庙“梅梁化龙”俗信反映了宋代浙江地区的农业生产信仰民俗.政治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多发的旱灾使得民众的丰收意愿不得已转向对神灵的崇拜与祭祀,而越地自古以来崇祀的民间文化也渗入到这一信仰之中.在与民间俗信的融合中,大禹完成了从圣王到治水英雄再到民间俗神的转变历程.
简介:1995年,龙泉驿区档案馆接收了区公安局移交的501件清朝、民国契约档案。2011年9月,从事龙泉驿历史文化研究多年的胡开令老师被借调到区档案局(馆)作档案编研工作,在梳理馆藏历史档案的过程中,他无意中发现这501件自1754至1949年,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及民国时期近二百年的契约文书,这些文书保存完好、时阃连贯、脉络清晰、种类丰富且彼此关联,史料价值巨大。
醒俗画报
论我国古代公文的雅和俗
曹禺作《日出》险足涉津门
宋代越地禹庙“梅梁化龙”俗信形成原因考
意外之喜 用心之作——《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1754—1949)》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