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作者: /南
  • 学科: 文化科学 > 传播学
  • 创建时间:2020-09-29
  • 出处:《文学欣赏》 2020年第6期
  • 机构:清晨,小鸟在树林里“ 叽叽喳喳” 地欢叫,为新一天的到来而欢欣鼓舞,把人从清梦里吵醒。睁开眼,淡淡的亮光,透过玫红的、有细碎花纹的窗帘慵懒得入到卧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昆(1962-),湖北云梦人,法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求学于武汉大学(1980.9-1984.7)、中国人民大学(1984.9-1986.6)、日本国创价大学(1990.9-1991.9)、武汉大学(1998.9-2003.6)。1986年7月起在武汉大学新闻学系任教,1987年起任助教,1991年任讲师,1993年任副教授,1997年晋升教授。1998年9月任武汉大学新闻学院院长,1999年6月任武汉大学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2001年起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 标签: 信息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 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 大众传播 新闻学
  • 简介:建星,《传媒》(原《报刊管理》)创刊号的封面人物。中共天津市河东区委书记,原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总编辑。作为一位优秀报人和资深媒体管理者,他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25岁当记者,26岁做记者部主任,30岁成为报社编委会委员,36岁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成为两届新闻奖中最年轻的得主。

  • 标签: 范长江新闻奖 张建星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 封面人物 报刊管理 《传媒》
  • 简介:光斗教授的求实精神叫好文/深圳·石斌年十一月八日,看中央电视台大江截流现场直播。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工程的浩大、场面的壮观、施工者的艰辛、参观者的期盼以外,感触最大的莫过于记者采访著名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光斗先生时,老“不合时宜”...

  • 标签: 求实精神 三峡工程 采访者 黄河水利委员会 实事求 中国科学院学部
  • 简介:去年初,我到偶里乡皎侗村办事,在供销社的墙壁上看到一很不起眼的出售茯苓菌种的广告。农民出售茯苓菌种?作为一名业余通讯员,也许是新闻的敏感,我觉得广告里面必定藏有新闻。于是,我找到了贴广告的人龙庆洪。在他的家里,我了解到这个村种植茯苓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大部份村民在农闲时节都从事这一种植业,农民基本脱贫致富。根据他提供的情况,我即采写了《皎侗村科学种植茯苓可望丰收》、《皎侗村种植茯苓脱贫

  • 标签: 茯苓菌 偶里乡 中国人口报 信息时报 苗族村寨
  • 简介:季鸾作为“民国四大报人”之一,他苦心经营的新记《大公报》记录着万千民众的心声与一个时代的兴衰。本文从季鸾早期的“四不主义”办报方针、“外和内刚”的自由主义新闻观两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新闻自由与新闻专业主义有机结合、西方自由观与中国新闻实际紧密结合三点,希望对当代报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 标签: 张季鸾 “四不主义” 自由新闻观
  • 简介:《新华每日电讯》从新华通讯社的机关报,转向综合性新闻性大报,经过多年的打造,现在已经成为中央大报里非常引人注目的一员。由于它是国家通讯社所办,拥有国内最庞大的记者采编队伍,所以,在稿件上有特殊的优势。

  • 标签: 《新华每日电讯》 大报 时政 新华通讯社 国家通讯社 采编队伍
  • 简介:本栏在这一期编发的《手,是人的第二脸》《艺术摄影中的标题》《谈抓拍》等三篇文章,系本院电视系七七级摄影专业学生在该专业最近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的论文。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艺术摄影中的选题、立意及技术技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反映了该专业学生在理论学习和业务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发表学生的学术论文,目的在于促进学术讨论,活跃本刊的专题拦目,并希望引起读者的兴趣。

  • 标签: 摄影艺术 艺术摄影 摄影家 专业学生 作品 造型艺术
  • 简介:1月5日,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主办了名为"20年改革之路暨报业改革研讨会"的会议,报界名流济济一堂,这次会议同时也是报界同仁们为中国经营报举行的20周年庆生会.中国经营报从创刊到如今历经20载,没有强大的行政支持,没有雄厚的资金背景,完全依靠自身努力一步一步成长为如今的中国主流财经报纸,这张一直游走于体制之外的报纸,承载了太多人对报业体制改革的期待和对报业市场化的憧憬.

  • 标签: 财经类报纸 《中国经营报》 中国报业 主流媒体 发行量 广告收入
  • 简介:是自治区交通厅办公室干部,由于工作关系,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86年至今笔耕不辍。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已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各类题材文章1090多篇。其中有27篇获中央新闻单位和自治区级新闻奖,108篇获各类有奖征文和优秀节目奖。从1990年起,已连续6年被《新疆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李的兴趣爱好广泛,对武术、书法、美术、声乐都有一定的造诣。国家武术队、自治区展览馆都曾想调他去工作,可他对新闻却情有独钟,有执著的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用自己手中的笔在群众与领导之间架起一座“互通式立交桥”。李用其饱蘸生命热血之笔,为《新疆日报》等报刊、电台写出了一篇篇反映交通与人、人与路、上级与下级、群众与领导的时代颂歌。10年前,李写的第一篇反映我区交通行业为群众冬季乘长途客车排忧解难的报道被《新疆日报》采用后,他的新闻报道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在国内报刊上已先后发表1000多篇作品。谈起这些,他说得倒也简单,是一

  • 标签: 互通式立交桥 《新疆日报》 通讯员 获得者 办公室干部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