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6 个结果
  • 简介:自2000以来,法国刑事诉讼便进入段前所未有的动荡期。正是在这背景下,乌特罗案件将法国审前程序改革推向台前,并直接导致了200735日《强化刑事程序平衡法》颁布。从内容上看,改革主要围绕三大主轴,即以保障自由为主轴先行羁押制度改革、以发现真实为主轴预审程序改革以及以提高效率为主轴审前准备程序改革。法国立法者初衷是在刑事诉讼中建构某种“平衡”,这大抵也反映了法国近十余年来(从1993起)立法改革发展脉络。但“平衡”却未必是刑事程序改革最佳逻辑起点。

  • 标签: 法国 审前程序 《强化刑事程序平衡法》
  • 简介:积极预防理论着力法律忠诚意识培养,强调规范有效性的确证,申彰秩序信赖稳定预期,致力社会同维系,力图通过刑法规范明文宣示和刑罚适用惩罚教育,导引守法善行,贬抑违规恶径,实现规范认同。然而,积极预防以刑罚强制惩戒作为教育公众遵循刑法,学习守法善行手段,又不可能彻底撇离威慑,陷入威慑认同正当性纷扰之中;积极预防以法忠诚意识训练内容,而未能触及规范本身善恶性质甄别,陷入忠诚恶法正当性危机;积极预防凸显刑罚惩戒对公众规范意识唤醒,抨击威慑刑对人工具利用,无从实质改变积极预防将人作为预防公众犯罪工具性效用,陷入工具正当性困境之中。因此,刑法知识转型需要对积极预防理论保持应有的警醒反思。

  • 标签: 积极一般预防 刑罚正当性 理论构造 规范意识
  • 简介: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2009审理审案件和二审案件司法统计数据表明:没收财产刑配置于重罪,司法适用率也比较高;轻罪则很少适用没收财产刑,而较多地适用罚金刑;没收部分财产比例高于没收全部财产比例,主要集中罪名在职务犯罪和毒品犯罪。没收财产刑有其自身独特优势,简单地以罚金刑优势和“私权神圣”意识形态来否定没收财产刑是不可取。应当通过建立刑事被告人财产申报制度、明确没收部分财产数额标准、建立刑事执行庭统负责执行没收财产刑和特别没收、完善民事债权优先制度来改革完善没收财产刑。

  • 标签: 没收财产刑 司法统计 改革 完善
  • 简介:刑事抗诉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长期以来,刑事抗诉普遍存在抗诉数量不多、力度不大、效果不佳现象。通过对抗诉案例实证分析发现,抗诉质量不高主要原因表现为:抗诉理由阐述不充分、案件分歧焦点抓不准、检察机关上下级之间没有形成合力以及审判机关内部请示制度影响,等等。提高抗诉质量,增强抗诉效果,应当强化监督意识,完善刑事立法,准确界定抗诉理由以及普遍适用量刑建议等。

  • 标签: 刑事抗诉 抗诉效果 实证分析 完善建议
  • 简介:20068,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第次详细明确了逮捕质量问题认定标准,规定逮捕质量问题包括逮捕错案、逮捕质量有缺陷和办案程序有瑕疵。其中“批准逮捕后,犯罪嫌疑人被判处管制、拘役、单处附加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符合本标准规定,没有逮捕必要犯罪嫌疑人逮捕,经法院审理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并已发生法律效力”属于逮捕质量有缺陷。为准确适用审查逮捕质量标准,避免逮捕质量有缺陷,并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及办案实际相结合,就我院2003—2007批准、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最终处理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如下:

  • 标签: 审查逮捕 质量标准 缺陷 最高人民检察院 鹤壁市 犯罪嫌疑人
  • 简介:改革开放30刑法学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79刑法典研究重心、以特别刑法适用和刑法改革研究重心以及以97刑法典研究重心三个阶段。综观改革开放30来我国刑法学研究发展历史轨迹,在30发展中,刑法学研究体现出刑法改革提供了理论准备,紧密联系刑事司法,实践注释刑法学理论刑法学并存格局逐步形成,国际刑法和区际刑法研究得以拓展特点,并在刑法观、刑事政策、完善刑法模式等问题研究上取得了长足进展。

  • 标签: 改革开放三十年 刑法学研究 重点问题
  • 简介:从2007—2010调查情况来看,S市网络犯罪呈多发趋势,犯罪结构上多样化、类型集中,犯罪主体上年轻化,犯罪手段上利用计算机实施其他犯罪较多。因此,随着网络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防控和惩治网络犯罪须予以高度重视。我们应从完善立法、强化侦查网络监管,加强特殊人员管理,健全风险研判体系等着手,提高网络安全,防止网络犯罪。

  • 标签: 网络犯罪 外来人口 实证分析
  • 简介:自1996刑事诉讼法修改实施以来,立案监督制度发挥了较为良好功能和作用,维护了司法公正。但立案监督制度本身存在法律条款粗疏简略、立法规定刚性不足等问题使立案监督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运行得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刑事立案和立案监督中设置业务目标考评指标使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产生了利益性冲突,由此而使双方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出现了刚性抵触乃至柔性对抗。因此,有必要对立案监督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造。应从规范执法角度出发,从立法上完善立案监督制度,建构以质量中心立案监督考评体系。

  • 标签: 立案 立案监督 业务目标考评 利益冲突 机制确立
  • 简介:法定证据不仅仅包括形式法定证据和积极法定证据,实质法定证据和消极法定证据也是其当然内容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提高,在证据评价中,把越来越多经验法则上升为证据规则已成为可能.法定证据有其存在合理性,它与自由心证区分是相对,具有开放性、可反驳性和普遍认知性等特点.

  • 标签: 证据评价 法定证据 证明力
  • 简介:故意杀人罪是最为严重暴力犯罪,也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罪、多发罪。本文故意杀人罪总样本数493,犯罪人493人,平均每案例造成1.1人死亡,平均宣告刑量23.75。在493样本中,有120样本属于“基本故意杀人罪”,平均刑量27.08。在总样本中,杀死人偿命者仅占49%;杀死两人或以上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率则高达85.2%。累犯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率高达81.6%;犯罪后自首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率仅为22.6%;被害人有重大过错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率仅为10%。

  • 标签: 故意杀人 实证研究 宣告刑量 死刑立即执行
  • 简介:<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个非常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法学工作者共同任务,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政治局面,忠实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

  • 标签: 检察理论 理论研究所 检察机关 规划 检察制度 理论问题
  • 简介:法官自由裁量权往往会屈从于地方权力要求,司法实践直有扩张适用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冲动,加之法官素质区域差异,还未形成理念法律共同体,会加剧同案不同判司法割据状态,有违公平正义。所以,希翼通过法官解释限制非法经营罪路径不可取。以城市违法建设出售行为,深度解读历年相关司法解释,总结并尊重司法解释在长期演进历程中形成审慎传统,不允许法官解释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统交由司法解释做出解释,有利于司法统和司法独立。

  • 标签: 非法经营罪 兜底条款 司法解释 法官解释
  • 简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自进入刑事诉讼法典以来给刑事审判实践带来了诸多适用困境理论迷茫。通过对东南地区某法院关于该规则适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发现相关法律规范操作性不强,司法机关难以相互制约,重实体轻程序传统司法观念,行政倾向性较强畸形考核体系是其适用现实障碍;非法取证方法理解,刑讯逼供行为界定,瑕疵证据得以补正标准是其适用范围上困境之处;办案说明侦查人员出庭审判选择,重复自白效力的如何认定,诉权启动程序中辩方证明责任以及证据合法性证明标准是其适用程序及裁判标准上桎梏症结。对之进行适时调研分析和总结概括,找出适用瓶颈,探寻改进路径,方能达致设定该规则良善之初衷。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审判适用 适用范围 适用程序 证明标准
  • 简介:“皮革喷雾剂案”是德国刑法上处理不法集体决策问题重要转折点。传统理论在区分被告入行为基础上分别予以归责方法,在联邦最高法院那里转变为双层次“结合公司考察方式”,因为个人决策不同,不法集体决策归因和归责组织体内部分工密切联系在起。“皮革喷雾剂案”在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等方面提出了诸多重要问题,探讨该案对我国追究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中不法集体决策刑事责任也有重要实践意义。

  • 标签: 不法集体决策 因果关系 客观归责 皮革喷雾剂案
  • 简介:在危害结果是犯罪对象转化形式且发生了法定危害结果对象错误案件中,行为构成犯罪既遂只要求法定主客观要件在性质上具有致性,而不要求犯罪主客观"方面"内容完全符合.行为人对错误对象持何心态对象错误案件定性无关.行为人只实施个故意杀人行为,不可能同时触犯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两罪名,因而不可能构成想象竞合犯.本文还就犯罪客体、主观罪过等相关理论问题提出了若干个人见解.

  • 标签: 对象错误 犯罪客体 罪过 犯罪既遂
  • 简介:丧服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礼制和封建法律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刑事法影响很大。服制是刑事法中定罪量刑前提和重要标准,服制案件处理主要从亲属关系远近出发,以“亲亲”和“尊尊”基本原则。具体表现就是以尊犯卑,处罚很轻甚至免除处罚;而以卑犯尊则处罚很重。这是中国古代法律引礼入法、礼法结合重要体现,充分反映了封建法律维护尊卑等级秩序主要特征和儒家化、伦理化色彩。

  • 标签: 丧服制度 亲属相犯 亲属相盗 亲属人命 亲属犯奸
  • 简介:刑事和解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具体应用,并得到法律界广泛认可,但“赔钱减刑”错觉及由此引发负面效应影响了刑事和解社会效果。重庆市武隆县检察院公诉环节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实践突破困境提供了素材,是树立现代司法理念、明确结案方式、完善立法依据、建立跟踪监督机制等刑事和解对策有益探索。

  • 标签: 刑事和解 困境 对策
  • 简介:刑罚无疑具有预防犯罪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犯罪人作案前对刑罚风险主观估计,而犯罪人自身对刑罚认知上偏差,会影响刑罚预防价值发挥。传统上,青少年犯罪常被认为是种“不计后果”犯罪,其实犯罪青少年对刑罚风险感知、判断并不弱于其他犯罪人,刑罚对青少年犯罪仍有重要预防作用,只不过其作用大小因犯罪青少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有所差异。另外,些相关因素,也造成了刑罚对部分犯罪青少年预防作用“缺失”。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刑罚 犯罪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