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的一般性原则根据EIA/TIA586等国际通用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以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制定的《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通常结构化布线系统划分为六个子系统:即工作区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主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综合布线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智能功能,设计一个综合布线系统分布七步:●分析用户需求●获取建筑物结构平面布置图●系统设计●布线路由设计●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编制综合布线用料清单另外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注意电磁干扰的防护,双绞电缆布线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气设备(例如电动机、电
简介:在北约对南斯拉夫进行空中打击中,南斯拉夫的建筑设施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使我们认识到人防地下室对保护人民生命及战后的重新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合肥市人防办公室文件,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和面积超过1万米2的高层建筑等等,均须设置人防地下室。现将我对某工程的人防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体会浅谈如下:首先由建筑专业根据《人民防空地下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行建筑设计,并经市人防办公室批复再进行其它专业设计。这里我主要讨论结构专业在人防中的设计。工程概况:某工程为电力生产调度楼,层数为9层,局部11层,面积为1-5万米2,为框架结构,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基础采用桩基楼,人防地下室人防的抗力等级为6级,地下
简介:三、隔震原理及系统组成1、隔震原理随着大量强震记录的获得,计算分析等手段不断进展,人们提出了反应谱设计理论。建筑物的加速度谱和位移谱曲线如图(a)和(b)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对建筑物的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结构物的基本周期,一个是阻尼比。普通中低层建筑物的刚度大,基本周期正好在地震输入能量最大的频段上,因此其加速度反应比地面运动放大若干倍。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即在结构与地面之间设置柔性层,使结构物的基本周期大大延长,避开了地震输入的卓越周期段,以降低结构在地震时的加速度反应,由于这种结构的反应以第一振型为主,而且该振型不与其他振型耦连,整个上部结构象一个刚体,加速度滑结构高
简介: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在这样一种前提下建造紧凑适用、舒适卫生、美观大方、安全牢固、经济有效且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的现代化村镇,必然需要我们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村镇规划及住宅建筑设计。 宅基地是村镇建设用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用地指标直接影响其他多项用地指标,在当前村镇规划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宅基地兼有生活、生产双重功能,它的面积应满足农户对生活、生产需要的合理要求。一般说宅基地由住房、生产辅助用房、杂院、绿化用地组合而成,他们相互间有机组合,面积分配恰当。科学地规定各部分面积对村镇规划节约用地十分必要。 合理确定村镇住宅层数
简介:市场经济中,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而社会各个产业间的平衡、产业结构的合理安排和调整,实际上就是社会资源在各个产业间的合理配置.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偏离市场,应当按市场结构来调整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也叫市场类型,从理论上可以按竞争和垄断的程度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前两种可以称为竞争性市场,后两种则可称为垄断性市场.现代市场结构是这四种类型市场并存的结构体系.市场结构的理论最初是为说明企业与市场在价格形成和产量决定上的作用和特点,是按产品的差别和规模经济的要求来确定的.但从现实看,市场结构与资源的稀缺程度.与社会资源在各个产业部门的合理配置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简介:随着国家标准《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1]GB/T10002,1-95以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与施工验收规程》[2]CECS41:92和《室外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与施工验收规程》[3]CECS17:90的成功编制,1995年建设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我国化学建材生产和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下达全国以来,建筑与室外给水管道工程推广应用PVC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建筑中曾片面地认为室内给水管实际工作压力不足06Mpa,多层民居住宅入户管与市政给水管网连接点压力一般不超过036Mpa,常选用管壁很薄的06Mpa压
简介:12月8日,记者从石家庄市钢结构建筑推广会上获悉,由卓达集团主编的《FR复合保温墙板应用技术规程》和《FR复合保温墙板建筑构造》通过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批,正式成为河北省地方标准,并已于2016年12月1日起在河北省范围内实施。卓达集团作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从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自身发展出发,通过自
简介:公共治理结构决定了多元主体管理公共事务、承担公共责任、分配公共利益的方式,理所当然地成为公共治理的基本主题。公共治理的基本结构是公民、政治领导、公共管理人员三者合作共治的多中心结构,体现了共和主义“公、共、和”的基本原理。其中,公民是治理者,政治领导是协调者,公共管理人员是帮助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治理结构的有效建构,关键在于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四位一体”的结构;居于“元治理”地位的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担当起扶助者、服务者、引导者、执行者四大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