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往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七年),但现在学界与教界大都同意应提早一点,在纪元前两年,也就是汉元寿元年。其时有大月氏王使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佛典),但究为何经,已失传无闻。上一世纪末,中国佛教界在1998年隆重纪念了佛教入华二千年,就是以此为据。当代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依据《开元释教录》

  • 标签: 佛教 佛经 写本 佛法 竺法护 寺庙
  • 简介:石赵时期筑广固城,广固遂为青州镇。后刘裕夷其城隍,广固城废。青州刺史羊穆之另筑东阳城以居之,即唐龙兴寺所居之东阳城。法显曾回国登陆于青州长广郡,携龙华图,于彭城建龙华寺,龙华一名遂风行。法显留青州一冬一夏,但未曾在此译经。

  • 标签: 青州城 佛教 中国 历史沿革 山东 人文景观
  • 简介:老子及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一支,它与儒家文化并行,是中国文化主潮。在道家发展之初,它源头是什么呢?它与儒家文化有着怎样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研究者都必须回答问题。由于今本《老子》成书较晚,以此了解道家早期思想是不恰当,所有凭借今本《老子》所得出老子思想肯定不是真正老子思想,而是有相当多后期道学及其他学派所发挥思想存乎其间,因为今本《老子》成书在老子去世后数百年以后。这样,我们必须求助更早版本以探讨老子思想之源。近年,考古发掘发现了一些《老子》早期版本,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老子早期思想重要资料。1973年,马王堆发现了帛书《老子》甲本、乙本,1993年,郭店楚简出土,有简书甲、乙、丙三篇。这两种《老子》早期版本面市,为我们认识《老子》一书及道家思想发展再现了新前景。

  • 标签: 《老子》 老子思想 道家 儒道关系 道学 早期思想
  • 简介:唐代南禅在河北传播,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大致从唐玄宗开元时期即巳开始,弘法者多为外来僧人,在传承上南岳怀让一马祖法系为主脉。由于河北传统佛教宗派,特别是律宗、华严宗、密宗等势力根深蒂固,北宗禅也影响日盛,河北早期南禅僧人在弘法中表现出调和诸宗特点。虽然他们没有形成很大势力,但阐扬了南禅观念,为日后义玄、从谂到来打下了民众心理基础和思想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唐后期河北崛起为全国南禅重镇,形成独特禅风,看似是一个偶然机缘,实则具有历史必然。

  • 标签: 唐代 南禅 河北 早期传播
  • 简介:关于道教斋醮,学术界和道教界已在思想和仪轨方面研究得较为深入。如柳存仁论文《五代到南宋时道教斋醮》考察了斋醮历史和特点。陈耀庭研究论文:《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论“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历史发展及其社会思想内容》、《论道教仪式结构--要素及其组合》,系统地提出了在仪式研究中结构分析和层次分析研究方法,在学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卿希泰教授曾发表《关于道教斋醮及其形成问题初探》一文。张泽洪专攻道教科仪,《步罡踏斗———道教祭礼仪式》、《道教斋醮符咒仪式》二书分别叙述了“斋醮源流”、“宫观仪范”、“醮坛仪范”、“斋醮仪式”和“当代斋醮巡礼”等内容。闵智亭编写了《道教仪范》教材,陈耀庭编写了《道教科仪概述》讲义。以上成果全面考察了道教斋醮、斋仪。近年来中生代教内人士任宗权道长也出版了一系列著作研究道教斋醮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试从美学角度,研究早期天师道斋醮审美特性,重点旨在挖掘“指教斋”、“涂炭斋”等斋法宗教美学内容与审美活动方式。一、早期天师道斋法之源与斋法之美陆修静认为道教立德之基为“斋”,道教寻真之门户亦为“斋”。正因为此陆修静在《太上玄皇等四十九章经》中说:“...

  • 标签: 师道斋 斋法 早期师道
  • 简介:本文分析了记载上帝最初为人类安排食物和洪水之后食物,犹太教数位先知言行,早期著名基督徒保罗、德尔图良、克莱门等人教诲,参考了当代圣经学者研究结论以及犹太教艾塞尼派经典引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早期基督徒都是素食者.

  • 标签: 圣经 早期基督徒 素食者
  • 简介:孝道思想是道教重要内容,其产生时间较早,并受到道教产生前背景观念影响。道教早期文献《太平经》具有大量道教孝道思想表达,并且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早期道教孝道思想产生背景和对《太平经》文本分析,得出道教早期孝道思想两重意蕴,即世俗层面和神圣层面,并指出道教孝道思想最终落脚点在效法天地、顺其自然。

  • 标签: 《太平经》 道教
  • 简介:早期正一道主要斋醮仪式是上章。作者通过对早期正一道上章与三官手书探讨,认为五斗米道三官手书就是上章文书。并从道教斋醮科仪思想角度,对正一章文济度思想进行分析,指出斋醮济度思想源于正一道上章。

  • 标签: 早期正一道 三官手书 上章仪礼 济度思想
  • 简介:早期教父将“新歌”解释为音乐产生原因,也是整个宇宙产生原因。耶稣基督是创世之前就存在上帝之道,是上帝救赎之新歌。上帝以新歌法则创造了世界,整个宇宙都演奏着和谐音乐,而人类音乐只是字宙和声一部分。和声既是新旧约关系,也是上帝与人之间新关系,教会就是由不同声部组成和声,耶稣基督是唯一指挥。

  • 标签: 早期教父 新歌 和声 原因
  • 简介:学术界一般都把张陵创建天师道作为道教形成标志,也有一些学者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但是绝大多数学者对道教形成期断限都集中在后汉至南北朝这数百年期间。也就是说,道教形成于汉魏南北朝时期基本上没有什么疑义。那么,道教为什么会在中国历史上这个最为混乱无序、黑暗苦难

  • 标签: 道教 天师道 疾疫防治 厉鬼信仰 民间信仰 神仙理论
  • 简介:台湾佛教史上早期寺庙创建主要模式如:福建僧人重兴后又由福建僧人驻锡寺庙、福建名士创建后延请福建僧人主持寺庙、福建僧人驻锡寺庙、福建名士始建诵经处及福建僧人游化寺庙、福建僧人任开山住持寺庙、福建僧人和移民创建寺庙,台湾佛教史上早期寺庙创建与福建僧人介入和努力分不开,正是这种因地缘形成天然联系,使闽台佛教始终保持着不可分割法乳关系。

  • 标签: 福建僧人创建 台湾寺庙
  • 简介:早期丹法传授仪程序主要有斋戒沐浴、立坛、告神、歃血为盟、处理信物等步骤。这些仪式本质上是一种约束传授双方行为盟誓,一方面借鉴了先秦盟誓仪式特点,同时又吸收了汉代文化因素,最终形成独特丹法传授仪。早期丹法传授所用金人、金鱼等信物反映黄金崇拜现象是探索炼丹术思想起源重要线索之一,其中某些因素可能与外来文化有关。

  • 标签: 丹法 传授仪 黄金崇拜 印度文化
  • 简介: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初创立于阿拉伯半岛宗教,它创立人是穆罕默德。伊斯兰教主要经典是《古兰经》和《圣训》,基本教义被概括为六大信仰,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使者、信前定、信后世。教徒基本义务是完成念功、拜功、斋功、课功和朝功。伊斯兰教早期传教活动历经艰辛,穆罕默德和其信徒遭到迫害,一些穆斯林和家属还惨遭杀害。

  • 标签: 伊斯兰教 中国 传教活动 穆斯林 清真寺
  • 简介:十六国北朝时代,是敦煌莫高窟营建第一个阶段,这期间,敦煌艺术家们经过吸收西域传来艺术风格,并结合汉晋以来传统艺术,创造出了具有敦煌本地特点佛像艺术。又在北朝后期受中原文化冲击,而形成了新时代特点。本文在对莫高窟早期佛像作全面调查基础上,分析佛像类型,从而探讨不同类型来源等问题。

  • 标签: 佛像艺术 敦煌石窟 早期 十六国北朝 敦煌莫高窟 源流
  • 简介:一、佛图澄灭幽州四门火事自汉魏以后,北方佛教高僧几乎均擅长方术。在十六国时期,后赵统治者大力推行佛教,高僧佛图澄深得后赵皇帝石勒、石虎信任,他常常运用讲经、咒术、方技等方式积极弘法。正所谓'河北佛法之盛,亦起自澄(即佛图澄)和尚'2。据《高僧传》所记,石虎之子石斌为幽州(今北京)长官。有一天,佛图澄与石虎'共升中堂,澄忽惊曰:‘变.

  • 标签: 佛图澄 《金刚经》
  • 简介:本文以神话-原型批评为基本方法,以文本解读为依据,从人物形象、主题和情节角度,讨论了早期神仙传记《列仙传》、《神仙传》中"升仙故事"与古代信仰、巫术和仪式关系。作者认为,这类"升仙故事"中主人公身份、形象、精神气质等方面的基本特征皆来自于古代巫师作为人-神中介特殊职业及其在巫术活动中具体行为;同时,"升仙故事"在表达人-仙交流和演变主题时,以系统性天象、物质和动物作为象征意象。这些象征意象运用也可以直接上溯到中国古代信仰和巫术并表现在古代神话原型之中;另外,早期神仙传记"升仙情节"中具体场景、死亡-成仙观念、特性化情感和气氛等因素也受到了中国古代信仰和相关巫术-仪式重要影响。

  • 标签: 神话-原型批评 神仙传记 原始信仰 巫术 仪式
  • 简介:关于西藏早期绘画风格来源,一般认为卫藏地区受到东印度波罗风格影响,而西部地区则受到地理位置毗邻克什米尔影响。但近年来在西藏西部发现一些佛教石窟或寺院壁画和唐卡却明显地显示出波罗风格影响。波罗风格出现在西藏西部地区原因部分地与东印度阿底峡大师入藏及其创建噶当派有关,但这并不是其唯一来源途径,也有可能是间接地来源于卫藏地区波罗风格。

  • 标签: 西藏西部 早期绘画 波罗风格 阿底峡
  • 简介:内容提要:从公元2世纪后半期开始,汉译般若类经典开始系统出现,这是世界现存最早版本大乘典籍之一,对于研究初期大乘思想具有不可替代意义。以往我们对般若思想理解,比较强调“空”,而忽视了般若是诸佛之母,众生通过般若波罗蜜成佛,诸佛通过般若波罗蜜照明五蕴,普度众生等诸多含义。般若波罗蜜信仰在初期大乘中具有核心地位,是佛法根本;而普通信众则通过般若信仰来度一切苦厄,乃至赖此成佛。而此时传统上认为般若思想核心概念,中观、缘起、假有,乃至于“空”等观念在早期般若类经典中,并不具有最重要地位。对般若思想再认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大乘佛教兴起,以及魏晋时期中国佛教思想根本取向,纠正以往佛学研究偏差。

  • 标签: 般若道 行经 本无
  • 简介:西方基督教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后,吸收了一批当地华人信徒作布道员。华人布道员在基督教传播以及民教关系中占有特殊地位。他们所作所为及境遇,集中折射了当时中国社会复杂状况,至今仍有一定启发性。遗憾是,有关这一独特群体研究还不够。本文拟以美国公理会鲁西北教区前期华人布道者为案例,进行分析,以充实华北近代社会史、基督教在华传播史以及近代教案史有关内容,并供宗教界及相关人士参考。鲁西北是民教矛盾焦点区域和义和团运动重要发源地。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美国公理会牧师山嘉立从天津来德州第七屯传教,为公理会入鲁之开端。光绪四年(1878年),鲁西北因连年大旱发生大饥荒。

  • 标签: 基督教信仰 鲁西北 基督教传教士 义和团运动 中国内地 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