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什么是“对的”,和对它的证立,是道德哲学中具有争议性的核心问题,也是效用主义和道义论间的主要差异之所在。统合效用主义对于“好的就是对的”这个陈述有一套完整周延的说法。而道义论对这个问题的证立不够周延或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简介:孔孟有自己的生死观.他们将人的生死与“命”、(生死)祸福与“德”联系起来确立了“乐天知命”、“修身以俟之”的生死态度.以“德”取福的延伸就是生死以“义”的生死价值观.这种生死价值观最终决定于生死的目的.孔孟认为,人的目的在于“仁”,修德行义都来源于对“仁”的追求.
简介:《圣经》是基督教最原始、最权威、最重要的经典,也是其教义、信仰、道德、历史和崇拜仪式等的根源和汇聚。康德的道德宗教在对基督教的道德建构中,尤以对其经典《圣经》的道德化诠释为首要和核心。本文立意探讨其诠释《圣经》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等多重原因,并对其诠释《圣经》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想做了较为详尽地分析和比较,从而揭示康德释经学在神学和哲学中引发的启蒙意义和深远影响。
简介:信任只能发源于人们的共同生活实践,尤其是日常生活实践。个体的生活经验(自己或他人的生活经历)是生发信任的内在根基;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制度等社会机制是生发信任的外在之源。日常生活中,信任的惯性和排他性可能对信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人们需要判断对象的可信任性和可信任度,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根据日常生活实践本身的内在规律,来推断已有的信息,做出合理的结论。
简介:股市道德是对股市运行的能动反映,在一定范围内又能够起到规范股市运行,促进股市发展的作用。目前,我国股市运行中的投机问题极为突出。因此,从道德的角度对其加以剖析并寻求解决的对策无疑是必要的。
简介:魏晋时期是我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里,玄学兴起,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明教进行了强烈的质疑和批判。受伦理思潮的流变影响,服饰礼仪在一定范围内开始出现不合名教礼制的反叛和个性化发展。研究魏晋时期的服饰风尚,可以使我们从服饰和伦理两个层面把握传统文化,为当前服饰时尚审美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参考。
简介:儒学将伦理学与哲学相结合,探讨道德的本体、本原问题,试图为伦理道德提供一个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基础。如何评价儒学的这一探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简介:技术主义流行于20世纪的工业社会之中,成为支配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意识形态。“知识就是力量”的技术主义知识立论,在学理层面上消解了人的道德责任;技术意志取代人的自由意志,在伦理层面上消解了人的道德责任;社会生产领域和政治领域的标准化和科层制,在操作层面上颠覆了人的道德责任;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拒斥了对自然的道德责任。
简介:<正>——社会学家认为,婚姻关系是人与人关系中最复杂的关系,任何微渺的风波,都会有使婚姻破裂、肢解的可能。1.夫妻间感情的培养,不必通过朝朝暮暮的相处。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的人类发展和家庭研究会主席P·史迪内特,调查了3千多对夫妇(包括结婚夫妇和离婚夫妇),把这些夫妇们的关系分为“如影随形”和“若即若离”两类。约有90%的夫妇回答道,他们有许多时间在一起,相反地,被
简介:哈贝马斯把道德规范视为一种主体间性结构,主要从两个方面对道德规范进行建构:一是在先验层面上,渗透重建后的理性即交往理性于道德规范之中,矫正其中的强制性关系和被扭曲部分;二是在现实层面上,通过相互作用建立理想的主体间性结构,依据角色结构的发展促使个体道德资质的形成,凭借原则提供道德依据和资源.哈贝马斯对道德规范的如此建构,确保了道德规范的可论证性和实践有效性,使道德问题重新诉诸一种更完善化的理性观念,最终使道德自我与相关他者实现内在的统一.
简介:<正>美国舆论研究公司(OpinionResearchCorporation)每两年进行一次民意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认为从事下列工作的人的道德行为是优秀、好、一般、不好,还是不予评论?下表是近几次调查的结果:
简介:"自我"作为一个反身代词指的是每个独立的人类个体。现代自我具有什么特性?怎样理解现代自我?是当代哲学家、思想家讨论自我的一个基本方面。麦金太尔对现代自我的观点,是通过他对现代自我的批评中体现出来的。麦金太尔的这一批评,在其重要著作《德性之后》中有着集中的表述。一情感主义的自我麦金太尔是一个伦理史学家,他对现代自我的批评是从对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分野为出发点的。
简介:<正>我国古代的家庭道德教育历来侧重于子女成长的两个阶段:幼儿阶段和青少年阶段。幼儿是人生的起点,古人强调“蒙以养正”,对单纯的幼儿及时给予正面教育,以利于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青少年则是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是走向社会的开端,他们将逐渐面临学业、职业、处世等一系列问题。然而,青少年还处在“德性未定,识见未纯”(张英:《聪训斋语》)阶段,亟须得到
简介: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他一生勤于著述,涉猎广博,其思想学说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实践性、批判性与前瞻性。学界已从不同的视角对黄宗羲的思想学说进行了研究,但鲜有学者研究其对阳明学派伦理思想的诠释与修正,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揭示黄宗羲对儒家心学伦理思想发展所做出的独特贡献。
简介:<正>“第三者”插足已成为我国目前婚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并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但是人们——包括理论界和文艺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评价很不相同,电影《谁是第三者》的拍摄及其放映后所引起的不同反应就是一个证明。根据社会学工作者的调查,人们对“第三者”插足问题大体上有这样三种看法。
简介:通常来说,提出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或者给出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目的是解释或解决社会关系某一方面的某一矛盾,正义问题或者说正义范畴的提出必定也是如此。对于"正义"范畴所蕴含的矛盾,很多思想家、学者早有提示。他们认为,权利和义务构成了正义的两种基本性质,也是我们考察正义概念的两个基本维度。
简介:在德性伦理学传统中,阿奎那凸显了追问德性本质问题的重要性和前沿性。他对德性本质的追问继承、综合并提升了基督教奥古斯丁主义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主义两种传统,具有鲜明的方法论特征和完整的四因论界定,在德性伦理学中堪称典范、影响深远。从当代德性伦理学复兴的视角看,它对于理解德性概念的本质和内涵,澄明伦理学与德性的关系、理性与德性的关系以及规范与德性的关系等至关重要,有助于我们辨析当代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关于德性与规范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争论,从而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德性伦理学的复兴、前沿热点和发展态势等的认识。
简介: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遇到了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和'疑问'。'难事'和'疑问'可以分析成三个层次的问题:观念和现实的矛盾;物质生活的总和和法、国家的关系;物质利益因为财产占有导致的矛盾性。第三个层次的问题更为关键。马克思并不是不加区分地否定或者肯定利益,而是肯定人的普遍利益,否定等级利益。马克思把利益和等级、智力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具有鲜明的思想特色。
简介:儒家以其特有的超越理念昭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儒家的“内在超越”有两个基本要素与市场经济的精神生活方式的转变相适应:一是“在世超越”,二是责任意识。儒家的超越观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思想资源。
简介:荀子的生命观汲取道家及孔孟等先秦哲学家的思想,尊重生命的自然欲望、自然冲动;在价值层面更追求道义上的责任、精神上的超脱;否定了鬼神的存在而实现对死亡的超越。天、性、心的自然性决定了人之生命的本真;义、辨、群的本质决定了人之生命的向善;鬼、怪、神之消失奠定了生命的美感。苟子的生命观是先秦儒道生死观的批判性总结。
“对的”与“好的”
对孔孟“死”伦理的考察
论康德对《圣经》的道德诠释
日常生活对“信任”的作用研究
对当前我国股市投机的道德思考
魏晋伦理思潮对服饰风尚的影响
儒学对道德本体的探寻及其评价
论技术主义对人类道德责任的消解
对五个有关婚姻方面观点的剖析
论哈贝马斯对道德规范的建构
美国人对不同职业的道德评价
麦金太尔对现代自我观的批评
我国古代对青少年的家庭道德教育
论黄宗羲对阳明学派伦理思想的诠释与修正——兼论黄宗羲对心学伦理思想发展的贡献
对“第三者”插足问题的我见
对西方权利正义论传统的二维考察
阿奎那对德性本质的追问及其当代价值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利益”的伦理思考
儒家“内在超越”对当代中国人的意义
荀子生命观探析——兼论对孔子、老庄的批判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