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康德在人类学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哲学研究,并把是什么作为自己哲学的全部追求。他在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把立法之人和执法之人结合起来,并因这种结合为自己的哲学探讨人是什么规定了三个基本方向,即:能认识什么、应当做什么、能期望什么。在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追寻中,康德得出了三个结论,即:永远处于走向真理的途中、永远处于走向自由的途中、(作为配享幸福的人)永远处于走向幸福的途中。尽管他没有直接解说是什么,但是,他对前述三个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表明:在他那里,是处于永远走向无限的有限。康德对的这种理解使他的哲学成了西方近代哲学走向现代西方哲学的"桥梁";并且,从哲学影响社会的方面看,他的哲学也是从近代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桥梁"。

  • 标签: 理性 有限性 无限性
  • 简介:本文将借助康德的认识理论,构造一个康德的道德程序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道德律是管理准则的程序,该程序要求准则中的关切及其满足方式获得从小群体到大群体再到所有理性行为者共同体的逐渐承认。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尤其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中提示了这种理论的可能性,但这两本书的重点在于描述一种批判的道德理论与其他独断论的道德理论的区别,而没有着力阐述批判的道德理论是如何运用的,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因此虽不是康德明确论述的,但依然是康德的。第一节说明认识的程序论,第二节提出道德程序论,第三节将此理论与若干竞争理论对照。

  • 标签: 认识的程序论 道德的程序论 管理准则 承认的外部协助
  • 简介:《实践理性批判》以“理性的事实”证明了纯粹理性是实践的,并赋予了自由理念以客观实在性。本文将通过分析第二批判的“对分析论批判的阐明”、“结语”和其他文本,证明只有将理性的事实看作康德的实践理性的实验的一个组成部分,才能使它和第二批判的目的和论证思路结合起来:这个实验通过每一个的实践理性的判断区分了纯粹的道德法则和经验性的原则,为道德哲学树立了正确的前提。本文还将通过和《纯粹理性批判》里的理性实验比较,探讨实践领域的哥白尼的革命的具体含义和实践理性实验的深层次意义。

  • 标签: 理性的事实 理性实验 每个人的理性 哥白尼式的革命 天才的亢奋
  • 简介:自然权利学说的国家其政治计划是由洛克给定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以所有人都同意为基准的“契约国家”;而其经济计划是由亚当·斯密给定的,其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以自由竞争为基础而形成的自由经济市场。该国家承诺将实现所有人的自由和权利。但是通过黑格尔对自然权利学说“形式的自由”的批判及对当时英国现实的五个问题的考察,发现它并未能实现自己的承诺,反倒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 标签: 自然权利学说 契约国家 自由
  • 简介:在康德之后的现代哲学中,“时代”(时间)意识不断得到发展和强化,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把“时代”理解为“理性”得以聚集和“成型”的根本原则,并由此将哲学理解为“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不仅把整个“存在”都“时间化”了,也将“时间”的功能“实践化”了。而刘小枫先生不久前发表的《如何认识百年共和的历史含义》一文中对“启蒙”观念的批判和对“德政”的颂扬之所以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争议,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现代哲学首先应该具备“时代意识”,没有对“当代中国”与“中国传统”和“(后)现代西方”所处的“时代”差异做出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了认识百年共和对我们(当代中国人)“历史含义”上的局限性。

  • 标签: 历史哲学 时代意识 现代性 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