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方法论原则,它要求我们以中国的具体实际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质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和整合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多样化思路的基础。要切实践行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这条方法论原则,就必须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并在与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互动中坚守自己的基本原则。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基于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并传播。回答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回答"中马化"(即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与"马中化"(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化中,"中马化"是"马中化"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合乎逻辑的发展,是从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化的"中马化"与"马中化"推进到马克思主义运用中国化的"马化中"与"中化马"。"马化中"即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中化马"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化马"是"马化中"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要最终推进到马克思主义创新中国化的"化马中"与"化中马",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民族化、时代化。中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检验和发展,通过"化马中"与"化中马"把中国经验转化为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化中马"是"化马中"的落脚点。
简介:过去,由于受卢卡奇和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影响,我国学术界对异化(Entfremdung)、拜物教(Fetischis-mu$)、物象化(Versachlichung)、物化(Verdinglichung)等概念没有做严格的区分。但是,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曾区分过“物象”(Sache)和“物”(Ding)概念。在马克思那里,物象化和拜物教基本上同义;物象化不同于异化,它属于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结构,异化则是一种主客关系结构,从异化到物象化意味着早期马克思思想框架的转变。卢卡奇、广松涉、平子友长虽然都讨论过物化概念,但如何定义物化还没有定论。今天,我国学术界应该将这些概念区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