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梦'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下'中国梦'的关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小康梦'。只有实现人民幸福的'小康梦',才能融入支撑民族强大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是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正是针对这一现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20年脱贫目标,吹响全国推进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在中国梦视域下,贫困人口脱贫和国家民族复兴之间存在不可分割、必然要求和可靠支撑三重关系。有效推进精准扶贫的路径是: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建立精细准确机制;坚持公开透明原则;规范精准扶贫行为;有效推进工作落实;强化法制机制保障。

  • 标签: 中国梦 小康社会 精准扶贫 扶贫路径
  • 简介:真理与德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真理与德性的和谐主要体现为:二者都体现人类追求的实践的一种内在的满足和快乐,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实现、自我确证和自我完善;二者的统一是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实践活动需要真理与德性的指导。实现真理与德性的和谐需要从加强教育、践行法治、健全制度、发展生产力与科技等方面着手。

  • 标签: 真理 德性 和谐 实践
  • 简介:现实性,即现实的形而上学抽象。黑格尔哲学隐藏了现实性的秘密,它把现实指认为抽象的意识和理性思辨的抽象形式。现代形而上学,以资本逻辑为轴心,把现实描述为合乎资本逻辑的客观性、规律性和目的性的活动过程,从而它把现实当成资本的抽象和资本生产的抽象形式。而现代形而上学已经成为我国当代思想事业的主要病症。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生产的前提,它使思想真正把捉住了现实。

  • 标签: 现实性 现代性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民生问题既是关乎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现实问题,也是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努力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不断保障民众生态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民生需要,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必须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优化“五位一体”布局,将生态民生建设置于突出位置。要大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筑牢生态民生建设的制度保障。要积极培育生态文明意识,营造生态民生建设的良好氛围。

  • 标签: 生态民生 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
  • 简介:从毛泽东个人生活经历和共产党各个时期的妇女政策入手,不难发现毛泽东女性解放思想的形成过程和毛泽东思想对共产党妇女政策的深刻影响。毛泽东的个人生活经历与其妇女解放理论的形成,二者之间具有重要的逻辑关联。尽管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妇女政策,是面对不同历史境况下的选择,因而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与调整,但始终不变的是蕴含在其中的毛泽东女性解放思想。毛泽东的妇女理论和政策为女性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这也是当前重温毛泽东妇女观的重要意义所在。

  • 标签: 毛泽东 女性主义 妇女解放
  • 简介:唯物史观认为,精神生产是人类创造思想和观念的社会实践活动;精神价值则是这一精神生产活动对人和人类社会的能动反作用。一方面,精神生产根本上受到物质生产生活实践的决定,精神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精神生产及其精神价值又对整个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作用深层地又受到社会性质的影响。在私有制社会,统治阶级掌控着精神生产,将之作为维护和稳固自身统治的重要的意识形态手段;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生产更是异化为一种奴役无产阶级的隐性力量。要打破这种“精神异化”,必须坚持价值尺度与真理尺度的统一。只有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精神生产才有价值;只有契合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精神价值才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强大力量。

  • 标签: 唯物史观 精神生产 精神价值
  • 简介:中国模式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总结与概括。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理解中国模式的一把钥匙。中国发展道路本身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中国模式及其内涵的客观存在性。但中国发展道路的高度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动态性,又决定了我们要用发展的和普遍联系的观点,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及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待中国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本质和规律,并将其概念化为'中国模式'。因此,中国模式的形成、发展及不断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中国模式才能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的发展模式。

  • 标签: 中国模式 马克思主义 价值判断
  • 简介:文化唯物主义的语境中,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与实践形式,工人阶级文化是一种基于工人阶级日常生活经验而自我生成的文化,也是一种具有集体性与反抗性的新兴的进步文化,同时还是一种宽容的共同体文化。这种工人阶级文化观突出了工人阶级在自身阶级文化意识生成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强调了工人阶级文化共同体的差异性与融合性,也有力地驳斥了'工人阶级主体危机论'的思想潮流,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文化理论的发展。

  • 标签: 文化唯物主义 内生文化 进步文化 共同体文化
  • 简介: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基础上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具有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双重维度。它的真理尺度一方面表明中国梦具有科学合理的理论来源,另一方面解释了中国梦产生的必然性、内涵的合理性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它的价值尺度表明中国梦既要注重民族共同体的整体利益,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也要重视其实践主体的价值需求,满足人对幸福的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此外,这一理论还能够科学解释中国道路与中国梦之间的辩证关系。

  • 标签: 马克思 世界历史 中国梦
  • 简介:"现代性的命运"构成了马克思思想的基本视域,但他对现代性问题并非从单一维度去理解。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影响的马克思,曾经是启蒙理性的信奉者;对于资本主义带来的普遍异化,表现出了罕见的无所畏惧的批判精神;为克服现实的矛盾和悖谬,又重新设计通向未来理想社会的道路。生活于资本主义世界中的马克思,其现代性的多元视域是紧紧围绕"资本的逻辑"而展开的。

  • 标签: 马克思 现代性 多元 融合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总能够根据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的变化,根据革命和建设的新要求,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这种创新的本质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强劲动力。每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都成为实践的先导,都在不断破解各个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坚持理论创新,是我党应对新的挑战,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
  • 简介:列斐伏尔引入“节奏分析”,将时间和空间作为一个整体,以节奏概念为中介,分析了日常生活的节奏化组织及其产生的根源,并从规训、媒体和资本三个方面阐释了社会时间的生产,揭示了现代日常生活日益被模塑为单调乏味的线性重复的深层机理。

  • 标签: 节奏分析 日常生活 列斐伏尔
  • 简介:平均主义是农民小生产者的平等观和价值观,是在中国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影响深广的社会思潮。平均主义思潮与东方专制主义思潮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平均主义的平等观与社会主义公平观大相径庭。克服平均主义的消极影响,消除社会的分配不公,是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标签: 平均主义 平等观 农民小生产者 社会主义
  • 简介: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基于总体性概念的认识所构造的理论框架,分析和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症及探索人类解放的潜能,其核心分别是资本结构与本能结构,讨论了理性与经济生活之问的关系,提出迥然不同的人类解放道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关于总体性概念的对话表明,重新确立人类解放理论在新世界秩序中的位置,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马尔库塞 总体性 人类解放
  • 简介: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不断验证和修正的过程,党员身份自我认同是验证其科学化程度的内在依据。党员身份自我认同是一个自我统一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发展中达成的一种状态,可体现为认知、情感、意识三个层次。要验证和衡量党员身份自我认同的情况如何,就要立足这三个层次,构建出一整套评价标准体系。在定性与定量考评相结合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统计学等手段,对定性指标采取赋值的方法,实现考评从定性向定量转化。

  • 标签: 党的建设 科学化 党员身份自我认同
  • 简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国内外学界对'共享发展'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但缺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视域的观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社会主义公正、群众史观、共产党领导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六个层面全面规定了共享的丰富内涵,构成了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共享的实质是以社会主义公正为价值导向而进行的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调整,是社会共同利益的体现。

  • 标签: 共享发展理念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行为规范的基础文本,它规定了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思想的政党。但是囿于思维的局限和认识的偏见,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长期被窄化和固化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随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人类共同事业认识的逐步深化,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思想产生和发展中的民族路向充分挖掘出来,赋之以全球化时代主权民族国家在相互依赖的状态下求和平、促稳定、谋合作、图发展的全新思路和国际公共精神与人类关怀的崭新内涵。

  • 标签: 《中国共产党章程》 国际主义 文本解读
  • 简介:范畴作为思想之网上的纽结,其内涵、结构与意义都是在历史中生成的。深入研究范畴形成史是任何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基础中的基础。在形成史的视域中理解“社会形态”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要坚持开放、动态、立体的联系论,而非封闭、静止、平面的要素论;要坚持抽象与具体、科学与价值的统一,而非各执一端。这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澄清各种对社会形态的误解和责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社会形态 范畴史 内涵 意义
  • 简介: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从解构视域揭露发达工业社会在政治、文化、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异化,讨伐技术理性控制所导致的单向度性与社会的全面解构,并阐释超越单向度性的构想。虽然这种意识形态分析和科技批判缺乏经济基础的切近考察,容易陷于感伤的乌托邦,但对于我们研究现代性问题和相关哲学思想不无启示,对于当代人的生存亦有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尔库塞 单向度 单向度性 批判与解构
  • 简介: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当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成正比,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政策之间难以实现有效对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亟待提高,城乡公共文化与公共安全非均等化较为突出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亟需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统筹管理,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多元有效供给机制,增加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 标签: 国家治理现代化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