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所谓“后人”时代的到来,“真实”作为“主词”不断彰显.“真实”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从物质技术生成角度看,它是源于数字媒介模型的无“原本”拟像“复制”再生产;从“符号”与“真实”关系角度看,它是符号与“原型”真实的断裂与僭越,表现为一种能指符的真实取代真实本身的符号真实范式转换;从哲学角度看,它是“去真实”化的拟像真理(真实).

  • 标签: 超真实 符号 真实 超级写实主义 拟像
  • 简介:心学发展至晚明时期已产生诸多流弊,使得良心之实践工夫不能落实到实处。蕺山为纠其流弊,严厉批判阳明"四句教"与龙溪"四无说"。然而,蕺山哲学体系明确提出并详细阐发了心体"无善而至善"思想,并作为其心性理论的基础,其心体理论在儒学思想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大贡献。

  • 标签: 刘蕺山 无善 至善 本体 工夫
  • 简介:评论大椿教授等的另类科学哲学思想:第一,讨论了何谓另类科学哲学的内涵和外延问题;第二,讨论了对于另类科学哲学的评价问题;第三,讨论了与另类科学哲学相关的如相对主义等一些其他问题。

  • 标签: 另类科学哲学 内涵 外延 评价
  • 简介:述先先生于2016年6月6日晨驾鹤西去。惊悉噩耗,不胜震悼!刘先生是江西吉安人,1934年出生于上海。他是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哲学博士,曾在该校任教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任讲座教授兼任哲学系主任,退休后在台湾“中研院”从事研究,并兼任台湾数所大学的讲座教授。

  • 标签: 刘述先 牟宗三 当代中国哲学 儒家思想 当代新儒家 理一分殊
  • 简介:逻辑经验主义是一场哲学运动的产物。其目标不是为科学作辩护。而是试图改造哲学。尔后,哲学家与科学史学家对逻辑经验主义观点的批判,使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哲学得以诞生。内在论的科学哲学以理解科学为目标,外在论的科学哲学以打开科学的黑箱为宗旨,两者不是替代关系和继承关系,而是平行发展的,它们代表了理解科学的两个极端。20世纪以来,这两条进路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向。这种融合表明了科学哲学的研究正在从认识论转向知识荤一

  • 标签: 理解科学 批判科学 认识论
  • 简介:叶晓璐(以下简称“叶”):刘老师,很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我的访谈。首先,您能不能先跟我们谈谈您的求学经历?

  • 标签: 哲学研究 访谈录 教授 求学经历 感谢
  • 简介:陈康与述先半个世纪之前关于性质如何结合成个体事物的争论,对于我们今天探讨事物的个体性与同一性仍有启发意义,但是陈康的论述也存在着若干问题。他把"许多性质如何结合成一个个体"的问题等同于"一个个体如何是一个个体"的问题和个体的同一性问题,并把对象的同一性混同于自我的同一性,这使他未能提出解决事物的个体性与同一性的方案。纵观西方哲学史,无论是亚里士多德哲学、英国经验主义,还是康德式的理性主义,都在这个问题上陷入难以摆脱的困境。但是詹姆斯的思想流学说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示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 标签: 性质 个体性 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 对象同一性
  • 简介:近现代科学以及科学文化在成为主流文化的过程中,反抗、破坏乃至摧毁着其他文化传统。不仅如此。科学主义成为霸权文化,造成了学文化对人文文化的僭越以及科学对人文的僭越。而且,就现代科学文化的内涵分析,一是存在科学的人为“祛文化”现象。如科学对性别、种族等的价值中立;二是负荷了不恰当的社会文化,如消费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文化等。鉴此,必须明确科学以及科学文化的文化地位,针对其“文化缺失”,进行“文化回复”,使其回归人文和自然。这包括:反对科学霸权,消除科学主义文化的负面影响;认清科学人为的“祛文化”状况,明确科学蕴含文化的内涵及其意义:改变科学以及科学文化不恰当的社会文化负荷.引导科学健康发展等。这是“文化科学”的主要内涵。

  • 标签: 科学 科学文化 人文文化 科学主义 人文 文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