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研究了环境中常见的无机阴离子和有机配体对Zr-oxideDGT测定无机As的影响,并将不同厚度扩散相的Zr-oxideDGT技术应用于野外现场实际水体中As的测试,以期为Zr-oxideDGT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更具体的数据支撑。
简介:应用生化工艺对河道污染水体进行修复是目前最经济的一条途径,但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可利用碳源不足,从而影响其处理效果。本研究采用分段进水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来强化受污染水脱氮性能,与传统单点进水方式相比,两段进水对有机物和总氮去除率有显著提升,CODMn平均去除率从50.6%提升到66.3%;总氮平均去除率从31.4%提升到60.9%。沿程统计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硝化细菌主要集中在曝气区,数量为5.58×106,反硝化细菌主要集中在非曝气区的中后段,数量为6.49×105。同时检测沿程溶解氧和各氮素浓度,溶解氧浓度沿程降低,最后出水仅为0.2mg/L;氨氮在曝气区转化为硝态氮,在非曝气区硝态氮还原成氮气,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分布特征。
简介:为研究水库水经国内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各阶段出水中有机提取物对细胞DNA损伤的情况,于8月和1月取水库水作为原水,设定采集4个水样:原水(A)、经混凝沉淀后的沉后水(B)、滤后水(C)和经氯消毒的出水(D)。提取水样中的有机物配成不同浓度溶液,喂食小白鼠,取小白鼠脾脏细胞做彗星实验。结果无论在枯水期还是丰水期,水处理工艺各阶段出水对DNA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损伤程度顺序:A〉B〉D〉C;丰水期水样对DNA损伤程度高于枯水期水样对DNA的损伤。结果表明,水库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对遗传毒性有削减作用,但不能消除。加氯消毒增加了水库水的遗传毒性。
简介:2011年8月和10月分别对滦河水体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滦河浮游植物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99种,物种多样性较高。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蓝藻门为主,滦河水体蓝藻门细胞密度较大,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绿藻门和硅藻门。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均空间分布不均,其数值沿程变化趋势较一致,上游较中下游低,显示上游水体富营养化水平较低,而中下游富营养化水平较高。从细胞密度和生物量评价,上游富营养化水平较低,而中下游富营养化水平较高。结合Pielou指数和Simpsen指数评价滦河水体污染状况,表明上游大部分样点为寡污型水体,下游大部分样点为中污型水体。浮游植物指示污染类型分析表明,污染指示种类污染10月较8月多。本研究对滦河水体污染状况及水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介:于桥水库作为天津市唯一的饮用水供水水源地,研究于桥水库周边面源污染对其水质的影响,有助于改善水库水环境,保障供水质量。在分析水库周边面源污染负荷的基础上,运用基于二维浅水方程和对流扩散方程组构建的于桥水库二维水动力和水质耦合模拟模型对2008年雨季(6月-9月)水库TN、TP浓度的空间分布及随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受果河入库流量和汛期主导风的影响,总体上TN、TP随水流主要沿水库南岸和西北岸向坝前方向扩散,并在库区东形成顺时针大环流和在库区西形成逆时针环流。受环流影响,库心水质受污染影响较小。TP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TP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为1.56mg/L;刘相营及五百户镇是TN的主要入库口,TN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9月份为3.74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