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79年第64届AAPG年会主会场悬挂着这样两条大标语:"用老思路在新区可以找到石油,用老思路在老区就找不到石油,在老区要用新思路才能找到石油”;"石油首先是在地质家的头脑里被发现,然后才在野外被发现”.这些话对于较老的一代地质家并不陌生,但要在油气勘探中真正实现这两句话的真谛却不容易.渤海海域自1965年开始油气勘探,但在1995年以前的30年里,除了发现SZ36-1下第三系大油田外,没有第二个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的油田发现.1995年,QHD32-6大油田的发现,揭开了上第三系油气发现的序幕,截止2000年底,在这一领域相继发现了一大批石油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的油田,它们是NB35-2、PL19-3、BZ25-1、CFD11-1、CFD12-1、BZ29-4、PL25-6、PL9-1、LD27-2.这批油田除PL25-6地质储量小于1亿t外,其它油田地质储量都超过1亿t,最大的超过5亿t,各级地质储量总计已超过20亿t.
简介:当地下界面存在倾角时,地面上同一共中心点道集中记录到的反射波并不是来自界面上的同一个反射点,而是来自界面上的一个反射段,用这样的共中心点道集直接进行动校正叠加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从而严重影响了倾斜反射波在水平叠加剖面上的成像质量。而MO就是将非零炮检距地震记录转化为自激自收地震记录,保证在任何地层倾角的情况下都能实现共反射点叠加的一种重要技术。我们将看到:在地层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大炮检距地震记录在叠加前应尽可能作DMO处理,以消除非零炮检距地震道由于地层倾角而产生的时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平叠加剖面的质量。而且DMO还能消除地层倾角对叠加速度的影响,从而使得叠加速度更接近均方根速度,提高速度分析的正确性。
简介:近十多年来,为改善成熟油藏开采的经济特性,国外开发出一整套适合成熟油区地震勘探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主要包括四维地震、双传感器、洋底电缆、三维深度成象和野外地震资料处理等技术.四维地震技术.四维或加入时间间隔特性的三维地震技术是由一系列重复的三维勘测活动组成,用来连续观测和描述油藏开采中油藏特性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变化.时间间隔的三维地震技术结合单井生产动态、地质模型资料和其他地下信息资料,就能了解油藏中流体的实际流动方向.四维地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油藏中流体的性质、温度、压力和其他油藏特性能产生一定的地震响应.这种地震响应能够用地震设备监测并记录下来,识别和监测这种地震响应的变化,可了解处于不同开发阶段油藏特性的变化情况,结合单井提供的油藏动态信息资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