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分析总结储层研究在不同阶段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揭示其已经步入地震与地质有机结合的储层表征阶段,而地震储层学正是基于此提出。从地震储层学的目标、理论、基础、实验、技术以及方法共6个方面深入剖析其内涵,认为双相介质理论是其基本理论,储层参数与地震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是其核心任务,储层地震实验的突破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地震储层学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不仅要完善和创新双相介质理论,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直接针对储层从不同地震波的发射和接收2个环节,以及地震波传播的波动和射线2条主线进行正、反演结合,建立储层参数与地震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结合储层地质研究.利用关键技术实现储层表征这一最终目标。
简介:该文阐述了叠前AVA反演与储层预测软件系统的核心技术、设计实现及主要功能。该系统应用现代软件工程理论.针对大型物探软件特点.采用结构化数据管理及构件化软件架构方案设计而成,是一套面向油气储集层岩性、物性、合油气性参数预测的叠前反演及储层预测软件系统。该系统采用模拟退火叠前AVA同时反演方法、地震属性优选与融合方法、Kohonen自组织储层聚类分析与MLP多层感知器的非线性储层物性参数预测等方法,实现了储集层空间展布的精细刻画与物性参数的定量分析,因此可用来解决非均质储层预测问题。该系统已在多个研究区得到应用。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吻合率较高。系统提供的界面开发库与基础算法库也为新技术、新方法的集成提供了基础平台。
简介:地震地貌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利用从三维地震数据中提取出的振幅属性,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成图,结合地貌学知识以促进对地下地质情况的认知和研究。该学科与地震岩性学一起共同构成了地震沉积学的主体部分。文章拟从介绍和探讨的角度出发,概述该学科目前的发展状况,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列出一套可供参考的工作流程。在对沉积要素和其它重要的地质特征成图和可视化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项分析技术,包括多种切片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相干体技术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等。目前,该学科正处于其发展早期,尚未形成完备的学科体系,相信今后将会随着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的广泛应用而迅速发展起来。
简介:为了进一步推动地震储层学的快速发展,有必要进一步阐述地震储层学的相关概念、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提出的背景以及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地震储层学是一门刚刚处于萌芽阶段的地震地质交叉学科,是储层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适用于从勘探到开发各个阶段。地震储层学继承了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的思想,又在此基础之上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广的外延,即利用地震和地质资料对储层的岩性、空间几何形态、储集空间、物性、所含流体进行研究,半定量、定量化描述储层的三维空间特征,使井间的储层和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储层的三维空间特征得到更精细、更准确的描述。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震储层学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简介:中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中剩余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是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的核心是火山岩岩性、岩相分类和命名的规范化,以及火山岩储层形成演化机理、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等,其中,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是关键。火山岩油气储层地质学是研究火山岩储层发育的构造环境、成因类型、特性、形成、演化、几何形态、分布规律、储层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学科。火山岩油气储层地质学的提出有助于推动火山岩油气储层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推动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可指导勘探开发成功率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火山岩岩性特征与分布、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与成岩演化序列、风化壳型与内幕型及裂缝型火山岩储层成因机理、火山岩储层评价预测技术、火山岩储层地质建模与开发储层评价等。
简介:潜山构造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油气非常富集的一类特殊基底构造,但潜山内幕结构与油气圈闭和成藏条件的关系研究目前仍很薄弱。作者以辽西凹陷潜山带为研究对象,从潜山内幕断层构造格局和活动期次、地层岩性和产状、潜山地貌单元划分和展布格局、潜山圈闭类型和烃源条件以及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地质条件等多个角度,论述古潜山内幕结构与成藏条件的关系,将古潜山油气藏圈闭划分为古地貌和潜山内幕地层圈闭两大类,建立了油气运移具有先自上而下倒灌,再沿不整合面由低潜山带至中潜山带侧向运移注入潜山聚集成藏的"新生古储"成藏模式,为辽西凹陷潜山带深层油气勘探领域提供了依据。
简介:致密砂岩气储层具有孔隙度较低、渗透性较差、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较强等特征,地层骨架对测井信息的影响远大于孔隙流体的影响,基于体积模型的中—高孔渗储层参数评价方法不适用于该类储层。为有效评价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川南区块的致密砂岩气,优选了2种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视弹性模量系数法和三孔隙度比值法气层识别方法,两者结合能有效识别气层;根据储层特征与岩-电响应关系分析,应用密度-中子加权平均法、粒度中值回归法及变岩-电参数的Archie公式计算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实现了延川南区块致密砂岩气储层参数的高精度定量评价。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地区致密砂岩气储层参数的评价。
简介:南海A油田珠江组内部发育多套钙质层,它是控制底水上升及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利用岩石薄片鉴定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了不同钙质层的岩石组分,并确定了其物质来源及形成阶段;结合沉积特征,探讨了钙质层的沉积主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钙质层在微观成因上具有一致性,即主要由成岩过程中孔隙流体的化学沉淀而形成;物质来源上具有多源性,主要来源于同生碳酸盐的结晶、生物碎屑的溶蚀及黏土矿物的转化。宏观上钙质层的分布受构造深度、钙质层与泥岩厚度比及沉积旋回等沉积因素的控制,平面分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突变性;底钙层分布面积大的区域剩余油富集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