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地球上的能源消耗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传统能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引起重视。传统化石能源日趋枯竭,新型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方兴未艾。2006年,C1eanEdge公司发表了《清洁能源趋势2006》,从清洁能源状况、技术投资特点及几个重要趋势三大部分出发,盘点了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世界观察”研究机构也对清洁能源发展十分关注,其2006年度报告重点审视了中印两国在清洁能源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综合介绍这两份报告的有关信息。

  • 标签: 可再生清洁能源 发展趋势 传统能源 全球经济 能源消耗 全球变化
  • 简介:统计表明在农业、林业和渔业、采矿、建筑、制造、交通和公共事业、批发贸易、零售贸易、金融、保险和固定资产、服务业等行业的GDP贡献中天气敏感部分约占到1/3。这正是气象科技普遍受到重视的原因。气象科技发展的基础是气象综合观测科技的发展,气象科技发展的核心是气象预报技术的发展,气象科技发展的目的是气象服务能力的提升。在国际上,综合观测系统向包括天、地、空立体观测的综合方向发展,向包括海洋和陆地的地球系统综合观测发展。逐步实现多尺度系统的综合观测,尤其是对中小尺度系统的精细化观测。逐步建立全球范围、统一规范、持续稳定、面向多圈层的气候观测系统。以保证观测资料的均一性和提高观测资料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开发资料同化系统;实现观测与数值模式、预报服务的互动,开发统一的集合系统;进一步提高模式分辨率;改善对预报过程不确定性的描述。最终完成从制作信息向提供更好的服务转变。这是多数国家共同努力的方向。面向世界,在天气、气候为经济、社会和安全服务方面我们要更加重视新的全球变化情景分析,以及应对政策和措施的选择;更加重视天气、气候变化影响的分析与评估;更加关注区域性天气、气候变化问题;更加强调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理念。

  • 标签: 科技发展趋势 气象科技 国际 观测资料质量 气候变化影响 综合观测
  • 简介:介绍了当前国际主要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并以国际能源署(IEA)、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能源技术战略计划(GTSP)、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欧盟(EU)、美国等国际组织、机构与国家发布或拟议中的有关气候变化减缓技术的报告为框架,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减缓技术部署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要的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对减缓气候变化的预期贡献。最后,对减排技术的效果、安全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的认可程度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气候变化减缓技术 温室气体减排 全球变暖 气候政策
  • 简介:本文简述了浙江洪涝灾害的现状,着重讨论了若干影响未来洪涝灾害的因素,对浙江洪涝灾害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历史上来看,洪涝灾害一直是浙江省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解放以后,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我省洪涝灾害受灾、成灾面积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发生频率更趋急剧增加,灾情加重,经济损失直线上升,已成为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影响浙江未来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有四个。一是全球气候变暖,大洋27.5℃海水等温线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向北移动,相应地将对热带气旋活动规律产生影响,可能导

  • 标签: 洪涝灾害 热带气旋 热带高压 成灾面积 社会经济发展 影响因素
  • 简介: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地球内部、地表、生物圈、大气圈和海洋发生了种种变化并影响着地球生命的各个方面。要认清这些变化及其潜在的影响,就需要以地基、海基、空基、天基平台构成的综合观测为基础,制作可信的信息产品,建立预报模式和开发支持科学决策的工具。

  • 标签: 发展趋势 对地观测 天基 美国 人为原因 地球内部
  • 简介:1引言本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应该把地球看做一个整体来进行科学研究。在大气科学领域中,气候系统概念(气候系统是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物理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低温圈和生物圈。)的提出就是一个例证。这标志着对气候

  • 标签: 大气科学 综合性特点 大气圈 时间尺度 全球变化 实际观测资料
  • 简介:利用1961~2011年江淮地区5~9月无缺测的71站逐日降水资料,做基于POT(Peaks-Over-Threshold)的广义Pareto分布(GPD),研究江淮地区极端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皖赣交界处阈值最大,西北和东南部较小,且江淮大部分地区阈值的线性趋势系数为正,其中湖北东部和江西北部的站点,趋势达0.8mm(10a)^-1以上,并通过了显著性水平0.01的MK(Mann-Kendall)检验.(2)江淮地区中东部多存在连续性极端降水,因此文中采用基于极值指数的自动分串技术获得近似独立的极值样本.(3)尺度参数大值区位于江淮南部,西北、东南以及淮河以北较小,且线性趋势系数在大部分地区均表现为正值,表明出现降水极大值的概率增加.(4)皖赣鄂交界处是极端降水发生概率大值区,而西北、东南及安徽中部地区较小,且极端降水在大部分地区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大别山附近及河南东部,2年和20年重现水平的趋势分别达6mm(10a)^-1和20mm(10a)^-1以上.

  • 标签: 广义PARETO分布 超门限峰值POT(Peaks.Over-Threshold) 极端降水
  • 简介:基于中国606个地面台站1951~2008年的逐日降水量和气温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统计分析了中国全国及十大江河流域近60年的干旱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60年来,从整体来看,中国干旱面积呈现出弱的增加趋势。干旱持续时间长的几个中心分别位于北方的辽河流域西部、黄河流域东部、海河流域、西南诸河流域东南部等地,最长持续时间可达4个月以上;北方江河流域干旱面积一般表现出增加趋势,其中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干旱面积出现显著的增加趋势,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前期连续数年出现大范围干旱,南方大多数江河流域干旱面积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只有西南诸河流域有显著的减少趋势

  • 标签: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 江河流域 干旱面积 气候趋势 中国
  • 简介:用寸滩与梧州水文站上百年长系列径流资料,分析研究了由于气候均值变化引起的年径流均值、表征年径流年际变化幅度的变差系数Cv及表征其分布偏态特征的偏差系数Cs的变化.并研究了仅由均值变化引起的这两个流域丰水、平水及枯水年出现的概率变化.所得结果对气候变化影响下水资源管理中的适应对策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了得到气候变化引起的年径流均值和Cv、Cs值的变化,除了应给出未来30年气候均值变化情景外,还应给出气候系列变异的可能变化,以修正原水文-气候基准系列的自然波动.

  • 标签: 西南地区 径流 变差 偏差 气候变化 中国
  • 简介:利用1951—2009年中国160站的月降水和月平均温度资料,通过计算地表湿润指数,在分析其与降水及气温联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区域平均地表湿润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差异,给出了地表湿润指数年趋势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1951—2009年,中国北方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东南部分地区以干旱化趋势为主,这些地区干旱化趋势的产生与降水年际变差大、年内分配不均,降水持续减少和气温升高密切相关。东南、西南地区及西藏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湿向干的趋势转换,虽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0年代初期有明显的干向湿的趋势变换,但于90年代同样出现湿向干的趋势转换,并一直持续显著的干旱化。

  • 标签: 中国区域 干旱 地表湿润指数 气候变化
  • 简介:简要介绍了当前全球气候、环境变化趋势下,大气环境和气象医学研究中的若干前沿科学问题,包括环境毒理学。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城市小气候与人体健康、气象病、医学气象预报以及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环境变化 医学气象 健康 空气污染
  • 简介:阐述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发展的现状和目前国外的发展趋势,结合目前的差距,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制定了短期气候预测的发展对策,为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预报预测系统的整体完善,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 标签: 短期气候预测 业务发展 发展趋势 发展对策 预测系统
  • 简介:当前,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整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其中独具中国特色的决策气象服务和重大活动保障专项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专业气象服务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到“十二五”末期,实现气象部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明显增强,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气象服务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决策气象服务水平和气象防灾减灾效益世界领先,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达到世界同期先进水平。

  • 标签: 气象服务系统 决策气象服务 专业气象服务 世界前列 社会管理职能 公众气象服务
  • 简介:利用1991-2007年建瓯国家基准气候站0-320cm逐月平均地温、气温、降水、总辐射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气候倾向率、相关系数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近17年闽北深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以及与气温、降水、太阳辐射的关系。结果表明:近17年闽北0-320cm层年平均地温呈极显著的增温趋势,倾向率为(0.42~0.66℃)/10a;与同时期平均气温的增温幅度比较,地温增幅更大;随着深度的增加,最高地温和最低地温出现的时间往后延。

  • 标签: 建瓯 深层地温 变化特征
  • 简介:利用1982-2001年NOAA/AVHRR(美国大气海洋局卫星/甚高分辨率辐射计)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资料、2000-2008年EOS/MODIS(地球观测系统卫星/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NDVI资料以及1982-2008年黄河源区的玛多、玛曲和兴海气象台站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黄河源区玛多、玛曲和兴海地区卫星遥感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全球变化背景下黄河源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植被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都呈现退化趋势。1982~1990年黄河源区植被退化主要发生黄河源区鄂陵湖以东区域;1991~2000年植被退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源区北部兴海共和地区以及若尔盖草原;2000~2008年植被退化范围扩大至黄河上游主要水源涵养区的玛曲草原,但源区北部的兴海和共和地区却出现了植被增加的趋势。黄河源区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关系为: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区植被对气温的响应最为敏感,气温低于0.0℃时,植被指数对气温的变化没有响应,当月平均气温大于5.0℃时,植被指数随气温的升高呈指数关系增长。局地降水对植被的影响非常复杂,在生长初期(4-6月)影响很大,但随着植被生长丰茂,植被指数达到高值而趋于饱和时,对局地降水的响应就会很小。

  • 标签: 黄河源区 植被指数 气温 降水
  • 简介:本文从适应国家公共管理职变化、为国家整体战略服务,科学编制具体发展项目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四个方面对比中美两国气象部门制定的事业发展战略,为加深理解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内涵和深化业务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思路。

  • 标签: 气象事业发展 公共管理 气象部门 体制改革
  • 简介:新媒体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便捷渠道,以微信气象服务为分析对象,首先选取国内各省级官方气象微信公众号和知名气象机构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按阅读数排序,挑选Top1000文章,然后对选取文章进行关键词的词频计算,得到共词矩阵;对共词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得到微信气象服务的热点分布及层次交叉性。其次,对优秀气象微信公众号进行横向和纵向剖析,同时结合前文服务热点分析结论,从"形"与"实"两方面讨论了微信气象服务的发展意见和建议,供参考和提高。

  • 标签: 新媒体 微信气象服务 热点 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