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验证了恒星目视表面亮度参数Fv与色指数(V-I)之间的单值关系并将其应用于白矮星半径测定研究,对68颗白矮星求得了平均线半径为0.0103R⊙;在对DA型和非DA型白矮星的关分别进行考察中发现:平均来说,非DA型白矮星的线半径比DA型白矮星小12%左右。

  • 标签: 白矮星 目视表面亮度 半径 色指数
  • 简介:以地星状星云(PN)是由高度演化的AGB星在一个非常短的时标内(-10^4年)形成的。因此现在认为即是不是全部,许多PN的周围将保留AGB星的中性包层遗迹。分子的观测是示踪PN中性包层的重要控针。1991年10月使用美国五大学射电天文台(FCRAO)的14-m和QUARRY接收系统对两个较年青的行星状星云M1-7和M1-16以及一个年老的行星状星云VV47进行了COJ=1-0的谱线成图观测,得到了这些星云CO谱线积分强度的空间分布和谱线发射的速度范围。主要结果如下:(1)M1-7的CO(1-0)发射类似CO(2-1)的接近于球形分布,整个辐射区略向东北-西南方向倾斜,且稍大于CO(2-1)的发射区,约为44″×44″。,而膨胀速度则小于CO(2-1)的结果,约为20km/s。(2)M1-16是我们观测样本中光学星云最小的一个年青PN(-3″.6)。没有找到对应CO(2-1)成图资料。我们的观测表明,CO(1-0)的分子射区呈椭圆形壳层结构。△α×△δ-82″×45″。可见尽管源的星云半径很小,但分子发射区有很大的促展。该源的CO(1-0)包层的膨胀速度类似M1-7也小于CO(2-1)的,大约是20km/s。边一现象味着COJ=1-0跃迁相对2-1跃迁而言分布在离电离星云较远的部分。(3)VV47是一个年老的行星状星云。最近Bachiller等人用CO(2-1)跃迁对该源进行观测,在-45,-60和-68km/s等3个速度特征上得到了VV47的两个团块型分子凝聚区,它们播散在东南和西北两个区域。我们用QUARRY系统对VV47周围12′.6×15′.0区域进行了长积分时间的CO(1-0)成图测量,共得到了4个谱特征;在VV47的西北区域有-60和-70km/s两个特征,在东南区域有-45和-34.5km/s两个特征。这最后一个特征暗在CO(2-1)观测中没有发现的。由不同特征速度附近CO(1-0)的谱线积分强度空间分布图可见,对于�

  • 标签: 行星状星云 谱线轮廓 CO成图观测 AGB星
  • 简介:目前国际上VLBI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串口控制向网络控制发展,模拟设备向数字设备发展,本地控制向远程控制发展,事后处理向实时处理发展。为与国际VLBI系统的发展趋势同步,并为今后工作作技术储备,进行了佘山VLBI站的远程控制开发。通过增加自动化接口板卡和开发软件,对上海天文台佘山25mVLBI基地设施手工操作的工作方式进行自动化,对接收、天线、终端、时频各子系统主要设备的状态进行周期监测,对各类故障进行分类处理,对实验中设备非器件实质性故障的出错进行自动修复,然后通过B/S方式实现远程监控,从而使之成为我国第一个可远程监控的VLBI观测站。佘山VLBI测站的远程监控系统大幅度提高了设施的自动化程度和实时性,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 标签: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自动化操作 远程监控
  • 简介:在混合程对流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湍流压的恒星结构与演化理论,以及在对流外壳中出现动力学非稳定性的判据。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初始质量为2.8M⊙的星族I恒星从主序星到碳AGB星的质量非守恒演化。结果表明,在RGB星和AGB星阶段,靠近恒星表面区域内湍流压可以达到总压强的30%。且湍流压效应可能是导致RGB星和AGB星靠近表面区域产生了动力学非稳定性,从而造成物质向外逃逸的原因,我们认为湍流压效应可能就是造成有效温度低因而辐射压也低的RGB星产生强星风,以及AGB星产生超星风的物理原因,还发现当氦燃烧层源厚度与层源质量的比值小于0.04R⊙/M⊙时,层源内会出现热核反应的非稳定现象,即出现热脉动,且2.8M⊙AGB星经过6次热脉动后,恒星表面的C/O超过1,恒星演化成碳AGB星。

  • 标签: 恒星形成 恒星演化 AGB星 碳星 红巨星支 湍流压
  • 简介:软件共享和软件保护中软件过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VAX/VMS平台上开发的M-SHORDE系统实现了SHORDE程序的资料共享和保护。介绍了M-SHORDE的功能、结构和设计思想,重点介绍了系统的安全策略。M-SHORDE的设计思想已运用于UNIX平台。

  • 标签: 软件管理 软件保护 人造卫星动力学 轨道 资源共享 安全策略
  • 简介:利用上海天文台和Bonn大学天文台的照相底片资料及大视场CCD观测数据,测定了球状星团M10(NGC6254)天区中532颗恒星相对于依巴谷参考系和ACT星表的绝对自行。相对于Hipparcos参考星和ACT参考星分别得到的测定结果符合得很好。根据自行测定结果进行了星团成员判定。有两颗星族II造父变星被证实为星团的成员。根据星团的绝对自行,结合其距离与视向速度观测结果,得出了M10的空间运动轨道。

  • 标签: 球状星团 自行 绝对自行 盘族
  • 简介:本文给出了疏散星团M11中心25′×25′天区内872颗恒星的相对自行、自行测定误差以及团中心距r≤25′范围内785颗恒星的成员概率,并对有关问题作了简单的讨论。

  • 标签: 疏散星团 相对自行 成员概率 自行测定误差
  • 简介:在合理假设星团成员星的内部随机运动为各向同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纯运动学资料确定星团距离的方法,并依此方法估算出疏散星团M11的速度距离为(1.89±0.52)kpc。这一结果与其他作者给出的星团M11的光度距离符合得相当好。

  • 标签: 疏散星团 M11 速度弥散度 速度距离
  • 简介:介绍了安装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1.56m望远镜上的新CCD照相机系统,内容涉及CCD的量子效率、增益、控制器、观测程序以及滤光片等情况,为使用该1.56m望远镜的天文学家提供了所需的参数。

  • 标签: CCD照相机 量子效率 增益 控制器 滤光片
  • 简介:以《Hipparcos星表》体现的国际天球参考架为基础,对球状星团M13中心附近70′×70′天区内264颗恒星,使用上海天文台佘山口径40cm双筒折射望远镜拍摄的底片资料,以5颗《Hipparcos星表》中恒星和38颗《Tycho-2星表》中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为参考,归算得到了位置和绝对自行,并估计了成员概率。

  • 标签: 球状星团:M13 恒星 绝对自行 成员概率
  • 简介:以《Hipparcos星表》体现的国际天球参考架为基础,对球状星团M3(NGC5272)中心附近100′×100′天区内534颗恒星,使用上海天文台佘山40cm折射望远镜拍摄的底片资料,以8颗《Hipparcos星表》中恒星和49颗《Tycho-2星表》中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为参考。归算得到了位置和绝对自行,并估计了成员概率。

  • 标签: 球状星团 恒星 绝对自行 成员概率 位置
  • 简介:介绍了用于上海天文台佘山25m射电望远镜VLBI观测站S2-PT终端的S2FS(S2FieldSystem)控制软件。该软件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实验中,能实现S2终端系统记录观测数据自动化。

  • 标签: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 终端系统 控制软件
  • 简介:处理了2008年8月佘山25m射电天线归心测量中的GPS观测资料。针对每期测量时段仅6h,不足以平滑测站坐标在天以内的高频变化,以及测量数据存在的严重周跳问题,特别调整了GAMIT软件解算模式的设置,即将参考站和待测站的坐标采用值做松弛约束(10m)、参数解算模式选择快速迭代,以避免周跳较大的观测数据被删除,并且采取了手动和软件自动相结合修复周跳的方式,得到了形式误差小于4mm的基线向量解,且测控点在ITRF2005系统下的坐标精度均好于2mm。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测控网的GPS测量结果与光学测量结果之间的坐标转换参数求解问题。具体计算表明,由于存在大的旋转和平移,参数解难以收敛,为此采用了大参数部分预先扣除的方式。经6种解算模式的比较,最终获得了较高精度的转换参数,拟合残差均小于5mm。以上工作为佘山站后续VLBI、SLR归心测量及本地连接测量做了必要的铺垫。

  • 标签: GPS VLBI 归心测量 ITRF
  • 简介:针对区域导航系统卫星轨道预报精度差、在轨卫星故障或者GEO卫星轨道机动后轨道快速恢复等问题,对独立时间同步体制下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广域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从非传统力学的角度提出了通过单历元广域差分进行星历误差改正的技术,完善了广域差星历误差改正体制;并通过协方差矩阵分析了广域差星历改正数误差传播规律,设计了控制误差传播放大的算法。模拟实验结果证明,在时间同步条件下可以通过发播等效钟差改正数、星历误差改正数实时地为服务区内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卫星星历和卫星钟差改正参数。星历误差改正参数精度基本不受先验轨道、卫星钟差精度和观测数据累计时间长度的影响;在综合观测误差改正精度为2ns的情况下,可为系统实时提供平均精度优于5m的星历误差改正参数。

  • 标签: 卫星导航 广域差分 时间同步 星历误差 协方差分析
  • 简介:采用球状星团M3的两组不同的绝对自行值,其中有一组为基于Hpaarcos星表参考是生的新绝对自行值,推导出M3对于银心坐标系的空间位置和速度,并利用Dauphole和Colin的银河系质量分布模型,计算了M3的轨道,考察了绝对自行的取值不同对其轨道计算结果的影响。

  • 标签: 银河系 球状星团 绝对自行 轨道 银心坐标系 空间位置
  • 简介:单天线软件谱线接收系统(Single-dishSoftwareSpectrameterSystem,SSSS)是一组使用C语言编写的计算机软件。利用通用VLBI设备,SSSS实现了射电望远镜的单天线谱线观测。该文详细介绍SSSS的功能和方法、系统设计和软件实现。同时给出了一些初步观测结果。

  • 标签: VLBI 射电望远镜 谱线接收机
  • 简介:本文叙述了一个用于接收日本气象卫星测距信号的接收设备,介绍卫星工作情况和接收前端各部分的技术指标,并且详细地描述解调部分的工作原理,1987年1月开始,上海天文台与日本电波研究所进行两地的精密时间比对,其比对结果峰-峰值为100毫微秒,如果计及卫星轨道根数修正,得到有效值的变化小于20毫微秒,平均一天时间内频率稳定率为2×10^-13。

  • 标签: GMS-3测距信号接收机 气象卫星 日本 技术指标 轨道根数
  • 简介:介绍上海天文台25m射电望远镜首次单天线脉冲星观测。2010年4月23日,使用上海天文台位于佘山观测基地的25m射电望远镜对脉冲星J0332+5434在L波段进行了观测,此次观测使用VLBI终端进行数据采集记录,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非相干消色散和周期折叠,成功获得目标源的平均轮廓。此次观测的成功,表明该天线具备开展单天线脉冲星观测的条件,并为上海天文台建设中的65m天线的天文观测提供了参考,为将来自主研发脉冲星终端进行了技术储备。

  • 标签: 脉冲星 观测 非相干消色散 射电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