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3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东北地区不同肥力黑土土壤在玉米一个生育期内真菌数量动态变化以及与6种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肥力土壤真菌数量全年只有一个高峰值,但高峰出现月份不同;在0~20cm和20~40cm土层内,土壤真菌数量均为正常施肥区高于休闲区.0~20cm土层休闲区和正常施肥区土壤真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20~40cm土层中休闲区土壤真菌数量与碱解氮呈正相关;正常施肥区土壤真菌数量与pH值呈正相关.土壤pH值和土壤含水量分别是休闲区0~20cm和20~40cm土层生态系统主导因素;速效磷和碱解氮分别是正常施肥区0~20cm和20~40cm土层生态系统主导因素.

  • 标签: 黑土 不同肥力 土壤真菌 通径系数
  • 简介:截至目前报道中国块菌有28种,其中黑块菌4种,白块菌24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黑块菌类有印度块菌复合种和中国夏块菌,其中印度块菌复合种与欧洲法国黑孢块菌属于姊妹类群,中国夏块菌与欧洲夏块菌也是姊妹类群。虽然欧洲意大利白块菌在中国尚未找到、波氏块菌在中国存在尚待最终确认,但是,最近更多白块菌新种发现,说明中国块菌多样性要比预期丰富得多。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新块菌种类不仅和欧洲种有着紧密亲缘,而且和北美的种也有一些联系,特别是与欧洲块菌有着历史渊源。这些发现有力地支持了欧亚块菌共同起源予古地中海、之后各自分布于中国西南和欧洲地中海地区繁衍至今,形成现代分布格局。新近发现大批白块菌类群表明中国西南块菌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极其多样,很可能是起源古老保留下来一个大分支,暗示着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世界块菌起源和分化中心,有力支持了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世界块菌起源和分化中心学说。中国块菌共生树种种类比世界任何地区都丰富多样,不仅有与阔叶树,如栎、榛、杨、板栗等形成菌根关系,更多是与松、云杉和冷杉等针叶树,而且还有特有树,如油杉等形成菌根关系。中国块菌对土壤等要求及适应性相对也宽泛,产量大而集中,分布广,生态多样性更加丰富。近20年商业化盲目采集致使块菌植被、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块菌产量明显减少,严重危及块菌资源生存。改变采集方式,保护我国块菌资源刻不容缓。发展块菌种植业形成新型农林业经济和生态模式是最有效保护策略

  • 标签: 块菌 姊妹类群 起源分布中心 资源保护 块菌种植
  • 简介:冬虫夏草是著名传统中药,具有多种药用功效。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冬虫夏草在无性型的确证、液体发酵、活性成分分离分析、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冬虫夏草 无性型 液体发酵 活性成分 药理学
  • 简介:详细描述了软齿菌属在中国种类,其中稀软齿菌[Dentipellisseparans(Peck)Donk]为中国新记录种,并根据中国材料时3个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

  • 标签: 中国 齿菌 分类
  • 简介:竹黄因其主要活性成分竹红菌素在医药、食品及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前景而日渐受到广大研究关注.本文综述了竹黄生物学性状、无性型分离、及固体和液体培养研究现状.探讨了人工培养未来发展.

  • 标签: 竹黄 竹红菌素 人工培养
  • 简介: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网”成员之一,位于中国西南贵州省东北部。报道了梵净山地衣物种119种,其中106种为梵净山新记录,79种为贵州新记录,2种为中国新记录:Dermatocarponintestiniforme(Koerb.)Hasse.和ThelotremaNylander,同时对梵净山地衣进行了初步地理学分析。从而为该地区地衣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地衣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相关资料。

  • 标签: 地衣 梵净山 地理学分析 多根皮果衣 薄壁疣孔衣
  • 简介:菌寄生真菌能寄生在其他真菌并抑制其生长这一特性,在防治病原真菌时显示巨大潜力。综述了近年来菌寄生真菌在寄生过程中识别、信号传导、侵染机制等方面的研充进展,并讨论菌寄生真菌应用前景。

  • 标签: 菌寄生真菌 识别 信号传导 侵染 水解酶
  • 简介:报道了从凤尾蕨属井栏边草(Pterismultifida)根状茎中分离出一内生真菌——菌株JJF006,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用TLC对该菌株培养物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表明:该真菌液体培养基中含有芦丁成分。

  • 标签: 凤尾蕨属 内生真菌 芦丁
  • 简介: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药用菌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室在李玉院士指导,由包海鹰教授带领菌物药方向研究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创了菌物生药学研究,在菌物药研究方面积累厂丰富经验,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菌物药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从菌物药中发现了结构新颖新化合物及抗肿瘤活性成分,均为新产品研制提供了基础。

  • 标签: 菌物资源 开发利用 研究室 管理局 中医药 吉林省
  • 简介:对昆虫病原真菌座壳孢功能、资源调查、经典分类发展历程及其传统分类存在问题、以及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座壳孢系统发育等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旨在为澄清该属真菌种类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昆虫病原真菌 座壳孢 分类研究
  • 简介:以近年来国内外发表文献为依据,从形态特征、生物学生长特性、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文献中称为'桑黄'[包括:鲍氏针层孔菌(Phellinusbaumii)、火木针层孔菌(P.igniarius)、裂蹄针层孔菌(P.linteus)3种]药用菌子实体、发酵菌丝体、发酵胞外物研究进展.结果:桑黄的人工栽培(日本、韩国学者采用室外荫棚段木埋畦栽培法),固体、液体发酵培养均已获成功.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子实体、菌丝体多糖以及发酵液中胞外多糖,此外还有黄酮及其衍生物、香豆素类、甾醇类化合物.其子实体、菌丝体及提取物(主要为多糖)、胞外多糖在抗发炎、抗氧化、抑制肿瘤生成、增强免疫力、保护肝脏、预防和治疗关节炎等方面有显著功效.桑黄各种产品(包括:子实体、菌丝体微粉末、提取物浸膏、桑黄茶、桑黄口服液等)市场需求量很大,表明桑黄有广阔发展前景.

  • 标签: 桑黄 生物学特性 化学成分 多糖 药理学
  • 简介:金耳(TremellaaurantialbaBandonietZang)是我国稀有的珍贵食用菌和药用菌,具有化痰、止咳、定喘、调气、平肝阳之功效。多糖作为金耳主要生理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增强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血栓和抗氧化等作用。但由于技术手段落后,金耳多糖化学研究比较滞后,其药理活性研究也主要集中于粗多糖研究,对均一多糖化学结构分析和生物活性还很少涉及,这种状况对合理开发和利用金耳多糖产品造成很大影响。该研究对金耳子实体多糖进行了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分子修饰和生物活性研究,为更好地开发金耳资源提供可靠理论依据。利用水提醇沉、膜分离、离子交换层析(DEAE—SepharoseFastHow)和凝胶层析(SephacrylS500HR系列)等分离技术,采用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作为活性筛选依据,获得3个较高生理活性均一多糖(TAPAl、TAPBl和TAPEl)。其中TAPAl和TAPBl2种均一多糖分子量分别为1.35X106D和7.6X105D,利用单糖组成分析、甲基化分析、红外光谱和NMR谱(一维和二维),对其一级结构进行了研究。TAPAl、TAPBl结构分别为

  • 标签: 金耳 多糖 NMR 结构鉴定
  • 简介:对胶陀螺药材性状、显微特点、理化特性和分子鉴定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子实体初期呈黄褐色球形,并带有黄棕色麻点,顶端逐渐开裂,产生一至多个不等裂口,裂口不断扩大,最后整个子实体表面呈黑色皱缩。子囊棒形。外囊盘被由圆形细胞组成,圆形细胞外侧生绒毛,细胞内含类似载色体物质;中囊盘被由埋在胶质中交错菌丝组成。采用子囊孢子弹射分离法所得菌丝有橘黄色菌丝和长有棒状等分生孢子有隔菌丝无色;从子实体组织分离培养菌丝状,无色,其中生有黑褐色或黄棕色圆形细胞,呈念珠状。胶陀螺子实体DNA序列与菌丝DNA序列同源性为99.65%,胶陀螺子实体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AY789345比对,其同源性为99.80%。

  • 标签: 胶陀螺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分子鉴定
  • 简介:由杜仲植株根、茎、叶分离到内生真菌,分别对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筛选能产生与杜仲药材相同或相似黄酮类化合物内生真菌。将培养物适当处理后,根据黄酮类化合物所特有的颜色反应进行初筛,然后根据TLC分析和紫外一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进行复筛,结果从杜仲植株共分离得到44株内生真菌,其中1株(DZY5)能产出与其宿主相同或相似的黄酮类物质。

  • 标签: 杜仲 内生真菌 黄酮 药用植物
  • 简介:通过建立饮食失节、过食肥甘所致小鼠脾虚模型,以体重、饮食量、外部表现特征及脾指数为指标,从茯苓总三萜类、茯苓总多糖及茯苓水煎剂中确定具有健脾作用有效活性部位。结果表明:茯苓总三萜类对脾虚小鼠有明显恢复作用,茯苓水煎剂也有一定作用,而茯苓总多糖作用不明显。说明茯苓总三萜类是茯苓治疗过食肥甘所致小鼠脾虚证活性部位。

  • 标签: 茯苓三萜 茯苓多糖 茯苓水煎剂 脾虚小鼠
  • 简介:对喇叭石蕊共生菌、藻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生菌生长在以40g/L肌醇为碳源、2g/LL广谷氨酰胺为氮源、起始pH值为7.0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20℃时表现最佳。其共生藻生长在以160g/L葡萄糖为碳源、1.75g/LNaNO3为氮源、起始pH值为5.0BBM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20℃时表现最佳。

  • 标签: 地衣 喇叭石蕊 共生菌 共生藻 液体培养
  • 简介:通过对泰山岩石生黑瘤衣属(Buellia)地衣研究,鉴定出4个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种2个,即灰盘黑瘤衣(B.atrocinerella)和眼点黑瘤衣(B.ocellata);已报道种2个,即中央黑瘤衣(B.centralis)和拟黑瘤衣(B.spuria)。文中对该4个种地衣进行了形态学、解剖学以及化学特征描述,并提供了特征照片。

  • 标签: 地衣型真菌 粉衣科 黄枝衣目 新记录种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