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像组学方法诊断垂体泌乳激素大腺瘤(PPM)的效能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经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患者122例,其中PPM 70例、非泌乳激素大腺瘤(NPPM)52例,比较两者年龄、性别、泌乳素水平、出血、囊变及Knosp分级的差异。应用3Dslicer软件对术前轴面T1WI增强图像进行预处理、感兴趣区勾画与特征提取。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进行特征选择。所有病例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85例)与测试组(37例),使用logistic回归与支持向量机(SVM)在训练组与测试组进行建模与测试,分别绘制ROC曲线,计算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PPM与NPPM患者的年龄[分别为(38±12)岁、(43±11)岁]、性别(男/女分别为50例/20例、14例/38例)及泌乳素水平[分别为366.00(117.75,1 156.25)μg/L、47.25(32.68,62.40)μg/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与SVM在训练组鉴别诊断PPM与NPPM的AUC值分别为0.936和0.946,测试组AUC值为0.768和0.774。Logistic回归与SVM在训练组鉴别诊断PPM与NPPM的准确度分别为88.2%和91.8%,测试组的准确度分别为73.0%和77.8%。结论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对垂体泌乳激素大腺瘤的诊断效能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中医针灸方法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103例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药物对症止痛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中医针灸对症治疗。一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观察组患者常规用药,疼痛消失后停止服用止痛药,改为营养脑神经的药物。针灸治疗的患者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在一年后调查随访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周治疗,两组患者同组对比较治疗前的头痛症状均有改善,疼痛评分及分级降低,观察组疼痛评分对比对照组较高(P>0.05),无统计学意义。一年后调查随访两组头痛患者,观察组患者52例,共痊愈33例,治疗有效15例,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患者51例,共痊愈20例,治疗有效10例,总有效率58.8%,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针灸的疗效比单纯西医西药治疗的长期效果较好,复发率低,明显改善患者头痛次数及症状,可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后呼吸道和肠道内病毒载量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8日至2月6日浙江省3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收治的7例经呼吸道标本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儿呼吸道和粪便标本中2019-nCoV可读框1ab基因和N基因,以循环阈值判断病毒的载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结果7例患儿中位年龄为6.4岁,范围为3.7个月至12.1岁,其中男4例,7例患儿均为明确的家庭聚集发病;4例为无症状感染,1例肺炎和2例上呼吸道感染。口咽拭子和粪便可读框1ab基因的循环阈值范围分别为17.60~39.06和17.35~36.34,N基因循环阈值范围分别为18.25~39.00和16.41~37.80。患儿呼吸道标本2019-nCoV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为(21.4±14.0) d;粪便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为(29.1±21.1) d,最长达72 d。7例患儿出院时粪便病毒核酸均为阳性,随访至5月5日并未造成家人感染。结论儿童感染2019-nCoV后肠道排毒持续时间长,粪便2019-nCoV核酸持续阳性患儿是否具有病毒传播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患者58例,所有患者进行基础性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通过中医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为93.1%,高于对照组的62.07%,p<0.05.观察组在治疗用时、PH、PaO2、PaCO2等治疗指标分别为4.4±3.1、7.12±0.12、9.04±0.95、5.11±1.12,均要优于对照组(10.5±4.1、7.48±0.21、6.86±1.57、6.93±1.02),P<0.05,观察组出现喉炎、抽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低于对照组34.48%,P<0.05。结论中医治疗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制品在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民医院急诊科行VA-ECMO治疗的成人患者共83例。分析死亡组(n=37)和存活组(n=46)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A-ECMO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计算阈值。结果:血小板输注量(OR=2.506,95% CI:1.142~5.499,P=0.022)、非心肌炎性疾病(OR=6.881,95%CI:1.615~29.316,P=0.009)为成人VA-ECMO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血小板输注量阈值为0.427 mL/(kg·d),可预测患者ECMO上机28 d病死率,敏感度为78.4%,特异性为69.6%(曲线下面积:0.735)。结论血小板输注量的增加与成人VA-ECMO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心肌炎患者行VA-ECMO治疗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当今,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出行和居住等条件的需求,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必须对其旗下的工程的质量严格把关,要保证工程高质量的完成。而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通过合理准确的管理手段来加强工程测量管理,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测量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保证工程测量的质量,因此,在工程测量中应测绘新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工程测量人员,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致力于之神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合理应用各种测绘新技术,能够及时为工程测量提供准确的真实的勘测信息,从而提高工程测量质量,为整个工程质量提升的同时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