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CM7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MCM7的表达。结果MCM7的表达从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到浸润鳞癌呈渐进性的增高,各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有具显著性(P<0.05)。结论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MCM7的表达从良性到癌呈渐进性增高,有助于区分宫颈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恶性肿瘤组织,在宫颈癌变的过程中具有早期的诊断意义,有助于临床评估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集400例受检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TCT技术和传统的宫颈刮片作为对照组,TCT诊断按TBS标准;宫颈涂片诊断按巴氏分级。将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和巴氏Ⅲ以上病变者行阴道镜下多点组织活检,将细胞学检测结果与活检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400例TCT检测的患者中,宫颈病变者337例,发生率达84.3%,其中良性病变269例(67.3%),宫颈上皮内病变68例(17%),对68例异常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与TCT检测结果相比较,符合率为83.3%。而同时对400例患者进行宫颈涂片,异常者为248例,宫颈病变发生率为62%,其中良性病变者203例(50.8%),宫颈上皮内病变45例(11.2%),并对这45例异常者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测结果比较总符合率为86.5%,结论TCT技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中具有准确率高的特点,配合阴道镜检查能及时发现宫颈早期病变,是防止宫颈癌发生的有力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46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使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使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X²=11.93,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率≥II级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较好,优于传统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对骨髓的抑制作用较小,不良反应少,对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目的分析青岛地区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L1基因序列的多态性,探讨其序列变异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提取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61例宫颈癌组织和181例宫颈脱落细胞DNA,采用PCR技术筛选HPV16阳性标本,进而对其L1基因全长进行扩增、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变异。结果慢性宫颈炎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宫颈癌组HPV16的感染率分别为30.0%(12/40)、41.1%(58/141)和65.6%(40/6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96例成功扩增出HPV16L1基因,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组扩增率分别为25.0%(10/40)、37.6%(53/141)和54.1%(33/61)。HPV16型L1基因共发现13处变异,宫颈癌组织均发生C6240G、A6432G、6902insATC、6954delGAT及G7061A(无义)5处突变,另一突变热点为A6178C,但其在慢性宫颈炎、CIN、宫颈癌组的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岛地区HPV16L1基因的多态性具有地域性,可能导致病毒地方株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改变,但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无明显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摘取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的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100例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时间的先后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的患者例数为50。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干扰素栓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有高达81.0%的病原体转阴率,总有效率高达88.0%,对照组分别为58.0%、70.0%,两组患者相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复发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为22.0%,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疗效明显,患者的复发率也比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方案与PVB方案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PT化疗方案,对照组给予PVB化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5%(P<0.05);两组毒副反应均为I~II度,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T方案应用于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具有疗效好、毒副反应少等优点,是目前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一种较佳化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病例使用卡铂联合紫杉醇(TC)作为同步放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宫颈癌术后确诊为盆腔淋巴转移的病例175名,分组后分别采用卡铂联合紫杉醇(TC)、顺铂联合紫杉醇(TP)进行辅助化疗和单纯放疗治疗。对三类病例进行短期病理观察和长期跟踪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短期观察,TC方案的治疗见效时间为(14.58±2.31)d,相比TP方案和单纯放疗都要短的多,治疗的有效率达85.26%。4年长期调查结果显示,卡铂联合紫杉醇方案治疗的病例生存率约为77.78%,也明显高于其他组。并且在治疗期间,TC方案治疗的病例对其带来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最高。结论TC辅助方案的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的情况较轻,依从性好,应考虑其作为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辅助化疗使用的首选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放疗与顺铂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以及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摘取3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前放疗,同时给予患者顺铂同步化疗进行综合治疗,连续同步化疗4周之后,给予患者妇科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如果有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则对其进行腔内治疗,两者治疗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同步放疗与化疗,患者的临床肿瘤分期都出现明显的下降,但是,没有达到手术标准的患者依然有6例,占研究总例数的20.0%,给予他们腔内治疗,另外,达到手术标准的患者有24例,占研究总例数的80.0%。结论给予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放疗以及顺铂同步化疗进行综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肿瘤的临床分期,有效控制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病情,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通过宫颈细胞学和DNA倍体分析,探讨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伴有DNA倍体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湖北省宜昌市妇幼保健院在夷陵地区进行宫颈癌筛查的635例农村妇女的宫颈细胞学、病理学及DNA倍体分析资料进行分析。将宫颈脱落细胞制成两张玻片,一张巴氏染色行TBS诊断,另一张Feulgen染色行DNA倍体分析。结果在635例宫颈细胞学标本中,正常细胞学418例,ASCUS145例,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1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9例,高度鳞状上皮病变26例,其中伴DNA倍体异常(非整倍体细胞)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6%(11/418)、22.8%(33/145)、76.5%(13/17)、89.7%(26/29)和96.2%(25/26)。在阴道镜下活检的145例ASCUS患者中,伴DNA倍体异常者33例,其中10例(30.3%)为CIN2及以上病变;DNA倍体正常者112例,其中9例(8.0%)为CIN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例ASC-H患者中,13例(76.5%)DNA倍体异常者均检出CIN2及以上病变;4例DNA倍体正常者检出1例CIN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SCUS、ASC-H伴有DNA倍体异常患者检出CIN2及以上病变风险增高。
简介:目的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以寻求预测CIN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8月在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有指征行阴道镜活检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480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L1壳蛋白的表达。结果480例患者HPVL1壳蛋白的总阳性率为40.2%(193/480),其中正常/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CC)HPVL1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5%(17/42)、66.2%(131/198)、26.4%(28/106)、17.3%(17/98)和0(0/36)。其中CIN1组、SCC组与正常/慢性宫颈炎组,CIN1组与CIN2/3组,CIN1、CIN2/3组与SCC组HPVLI壳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呈下降趋势,提示其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程度的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16、CDK4和cyclinD1等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6例子宫颈癌及10例正常子宫宫颈组织的临床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p16、CDK4和cyclinDl的表达情况,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6例子宫颈癌中,p16阳性表达率为52.8%,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宫颈组织的表达(P<0.05)。子宫颈癌中CDK4和cyclinDl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16表达与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p16/CDK4/CyclinD1通路蛋白的异常表达和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p16的表达量可作为子宫颈癌淋巴转移的判断指标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及新辅助化疗前后对宫颈组织TRAIL死亡受体(DR4、DR5)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宫颈鳞癌IB2期14例、IIA2期8例,在DSA下行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顺铂100mg,每侧动脉各50mg,免疫组化SP法检测化疗前及化疗3周后宫颈癌组织中TRAIL死亡受体(DR4、DR5)表达。观察宫颈癌局部肿块在化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后局部肿块面积缩小,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宫颈癌组织中DR4、DR5的表达量增高,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DR4、DR5的表达量与局部肿块面积变化无相关性。结论新辅助化疗能使肿瘤明显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化疗提高宫颈癌组织TRAIL死亡受体(DR4、DR5)的表达,使TRAIL与化疗有协同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社区妇女子宫颈癌基本知识、态度、行为及三者关系。方法采用子宫颈癌基本知识、态度、行为问卷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30~60岁妇女共264人。结果妇女对人乳头瘤样病毒(HPV)感染是子宫颈癌的必要病因知晓率为26.1%;早期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知晓率为1.6%~33.7%;只有19.7%妇女5年内曾进行过子宫颈癌早期筛检;子宫颈癌基本知识、态度、行为呈正相关(r为0.475、0.532),态度与行为呈正相关(r为0.138)。结论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社区妇女对子宫颈癌基本知识知晓率低,行为实施率低,应通过社区对广大妇女进行子宫颈癌的一、二级预防教育,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子宫颈癌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诊疗,从而提高子宫颈癌早期发现率及早期治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