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肝性脑病患者治疗时,探究优质护理的具体内容、实施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就医后,在临床上被明确诊断为:肝性脑病,抽取时间方面,跨越了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而后划分组别,指导原则为:电脑随机法,组别类型为:对照组、实验组,以上肝性脑病患者统计后,共70例;在治疗阶段,将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提供,优质护理为实验组提供,每组调查后,纳入研究的样本有35例,比较疗效。结果:实验组中,肝性脑病患者关于护理总有效率为94.29%(33/35),和对照组测定数据(77.14%,27/35)比较,实验组展现出了更高水平,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2.86%,1/35)VS对照组(20.00%,7/35),表现低,P<0.05。结论:临床治疗阶段,优质护理的应用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方面更具优势,此外,对于肝性脑病患者来说,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安全系数高,值得推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患者的早期识别及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HE发病相关的因素,并确定早期识别的关键指标。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等。结果: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发现肝功能分级较差以及有肝性脑病家族史是肝性脑病危险因素。根据这些指标,我们建立了一个早期识别模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和78%。在60例患者中,早期识别并采取干预措施的患者(干预组)相比未采取干预措施的患者(对照组),其住院时间缩短了3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20%,病死率也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本研究表明,对肝性脑病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其中,血氨水平监测、肝功能评估以及家族史调查是关键的早期识别指标。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饮食管理、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等,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肝性脑病患者来说,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的典型MRI特点及各期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评估和分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11例艾滋病合并PML的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其中5例行多次MRI检查,共计25次MRI检查。重点观察病灶的分布、形态、信号特征,对比多次MRI检查中病变的变化,并对25次MRI结果进行影像分期。结果典型MRI表现为双侧大脑不对称的多灶性脑白质病变,顶额叶最常见,呈扇形T1高信号,T2低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无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扫描一般不强化。进展期多灶性脑白质病变扩大融合呈大片状,并逐渐累及深部脑白质,部分可合并深部脑灰质及小脑病变。病变内出现坏死而信号不均。周围新发病变呈明显扩散受限,表现为不完整的扩散加权成像高信号环,相应表观扩散系数值减低。晚期病变以坏死为主,周围伴局灶性脑萎缩。结论PML具有一定特征性的MRI表现及各期影像学特点,MRI可以帮助临床进行诊断、评估和分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伴早期肝性脑病治疗中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血液滤过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01~2023.08在院就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伴早期肝性脑病患者58例,按双盲法均分2组,对照组行人工肝血浆置换,观察组则加用血液滤过治疗,比对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率无差异,P>0.05。结论:通过结合使用人工肝血浆置换和血液滤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促进肝功能改善,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合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单独保留肝尾状叶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肝胆管结石病合并肝萎缩-肥大复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位于患者左、右半肝,受累肝脏萎缩纤维化,不含结石的肝尾状叶肥大。术前评估患者体表面积为1.65m^2,标准肝脏体积为1167.63mL。根据CT检查预计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肝尾状叶)体积为706.12mL,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脏体积的60.47%。剩余肝脏占体质量的1.21%。患者行再次胆道探查取石,单独保留肝尾状叶肝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患者结石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4月。结果患者成功行单独保留肝尾状叶解剖性肝切除术,手术时间为380min,术中出血量为350mL,未输血。术后第2天拔除腹腔引流管,肝功能恢复良好,第8天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灶状胆管上皮乳头状增生伴轻.中度非典型增生,未见癌变。患者术后2个月T管造影检查胆管下端通畅,肝内外无结石残留,肝功能正常,拔除T管,恢复正常生活。随访1年,患者无寒战、发热、黄疸和腹痛;B超检查未发现结石,复查CT示剩余肝脏体积增大,肝内外胆管未见结石影。结论单独保留肝尾状叶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安全可行,疗效优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对布-加综合征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内支架分流术(TIPSS)后发生显性肝性脑病(OHE)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行TIPSS治疗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46±13)岁。观察指标:(1)手术和随访情况。(2)TIPSS后发生OHE的影响因素分析。(3)TIPSS后发生OHE的预测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前进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进行效能评价,曲线下面积间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1)手术和随访情况。48例患者顺利完成TIPSS,手术时间为(131±29)min。所有患者植入8 mm支架。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6(25,71)个月,其中14例患者术后发生OHE,34例患者未发生OHE。14例发生OHE患者中,West-Haven分级2级12例,3级2例。(2)TIPSS后发生OHE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肝性脑病史、CONUT评分是布-加综合征患者行TIPSS后发生OHE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8.36,1.74,95%可信区间为1.02~68.75,1.12~2.69,P<0.05)。(3)TIPSS后发生OHE的预测情况。ROC结果显示:CONUT评分、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预测TIPSS后发生OH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95%可信区间为0.64~0.91,P<0.05)、0.71(95%可信区间为0.56~0.87,P<0.05)、0.71(95%可信区间为0.53~0.88,P<0.05)。CONUT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4,0.59,P>0.05)。CONUT评分预测TIPSS后发生OHE的最佳临界值为7分,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61.8%,约登指数为0.40。结论CONUT评分可用于预测布-加综合征患者行TIPSS后OHE的发生情况,其区分度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100例,采用随机的方式将100例患儿分别分配到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50例均接受早期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护理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体重、头围、身长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DI评分以及MDI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辅助治疗手段控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情,值得在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过程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