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性别压迫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妇女反抗压迫、争取平等权利的努力从未停息过。展现两性平等的概念,是女性主义者追求两性平等运动中重要的一环。自1830至1930的百年间,美国女权运动在过去的岁月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美国女性主义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女性主义思想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被誉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萨福天纵才具,曾经在爱琴海中的莱斯波斯岛上开办女子学校,与女弟子唱和,创作具有同性恋色彩的诗歌,因此萨福被视为现代女权主义的先祖。作为一种政治运动和社会思潮,女性主义直到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才开始在欧洲兴起。女性主义思想传入美国则是19世纪上半叶的事了。追溯19世纪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变迁轨迹,对它的发展流变进行分析、诠释和评价,找到在日新月异的世界里文学创作中过去与现在的最佳交汇途径,1830年是一个适合的起点,因为根据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凯特·米利特,性革命问世于19世纪30、40年代。
简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并汇的时期,东西方、历时共时的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人们也开始将关注的目光从文化的表层投向其表象背后所隐藏的实质。而新历史小说,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演变背景下,以异于传统革命历史小说的政治视角、社会视角去反思观照历史的做法,从文化的视角、生命本体的视角去透视、剖析社会历史生活,甚至表现出用文化来浸润、粘合、反思人性以及不同的生命形态和道德冲突的倾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历史小说也是作家们对文化所作出的哲理性思考。作家们从民间出发,站在民间的立场,致力于在历史的重新书写中构建起一个生长于民间又在民间显形的文化体系,它表现为一种鲜活的、自由的、流动着生命特质的“民间文化形态”。
简介:人的生活、人的存在结构和真实意义是伴随着战争和苦难而来的二十世纪的中心问题。《狂人日记》是关于中国人存在的现代启蒙寓言,“读《狂人日记》时,我们就譬如从薄暗的古庙的灯明底下骤然间走到了夏日的炎光里来,我们由中世纪跨进了现代。”《狂人日记》的时间意义与狂欢节的哲学内涵相融通。但与巴赫金的预言不同,狂人并没有在这“不断生成、交替和更新”的边缘时刻,完成自身的质的转变。狂人在呼唤着人们跨过这“门坎”的同时,自己却抽身回到原点,在时间直行道上划出了东方式循环的弧线。显然,当初人们的乐观来自于文本正文,而忽视了“序”的另一种意义存在。随着多元阐释时代的到来,这一艺术结构形成的巨大张力和审美空间,成为人们新的关注点。
简介:“凝情半日懒梳头”是指思妇因所爱之人不在身边,感到寂寞无聊而懒于梳洗打扮。所谓抒情范式,是指一种文体在其发展演进中逐渐形成、确立起来的,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且为后人反复使用的审美规范。“凝情半日懒梳头”这一抒情范式萌芽于诗经,并在部分诗人手中得以运用,但其真正定型、强化,成为一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审美效果的抒情方式却是在词体中完成的。这一抒情范式在文人词之祖《花间集》中受到词人的普遍青睐,他们反复运用此种抒情范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艺术效果。在此后的词史进程中,晏几道自觉地学习“花闻”传统,在自身的创作中大量运用这一抒情范式。小晏并非只对该范式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其中注入了自己的灵心慧性,为该范式增添了新的审美内涵,大大延长了此种抒情范式的艺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