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23岁,G3P0,38+6周孕临产,因"阴道见红伴下腹痛1小时"于2007年8月12日入院。孕期建卡及常规产前检查无异常。入院产科检查:宫高34cm,腹围92cm,胎位枕左前位(leftoccipitoanterior,LOA),胎心音142次/min,抬头入盆,骨盆外测量正常。肛门检查:宫颈管消失,宫口开大1+cm,先露-1。内骨盆无异常。B超:胎儿双顶间径为9.0cm,股骨长度为7.2cm,胎盘位于子宫后壁,成熟度II级;羊水深度为4.2cm,羊水指数为13.2cm。可行阴道分娩。于当日14:20开始出现规律宫缩,15:50自然破膜,羊水清亮,

  • 标签: 头先露 脐带脱垂
  • 简介:妊娠哺乳期乳腺癌发病年龄轻,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与一般乳腺癌相同,但常延迟诊断,分期较晚,带来不良预后。现就妊娠哺乳期乳腺癌(pregnancy—associatedbreastcailcer,PABC)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情况综述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妊娠期 哺乳期
  • 简介:输卵管性不孕症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疗效不满意,为探讨其临床诊治方法、疗效、目的,现对近年来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诊治方法进行小结。

  • 标签: 输卵管 不孕症 诊治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环型电切除术(Loopelectrosurgiealexcisionprocedure,LEEP)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2009年9月全2010年6月采用LEEP对158例慢性宫颈炎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LEEP治疗后均随访3个月,治愈率为98.10%。结论:LEEP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宫颈炎 宫颈环型电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住院的20倒DKA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沟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血糖均降至6.2—10.6mmoL/L,尿糖转阴,尿酮体消失,电解质恢复正常,全部痊愈出院。结论: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及逆转的危泉,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关键。

  • 标签: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卵巢肿瘤对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1999年1月~200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治疗的15例年轻未育的恶性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治疗情况、生育能力状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治疗后随访,探讨各因素对生育能力的影响。结果9例患者永久性丧失生育能力,其中4例属临床早期,4例是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不规范化疗是早期病例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肿瘤大小影响恶性肿瘤分期,早期、无症状者肿瘤较小(P〈0.05),病理类型、临床症状对临床分期无显著影响(P〉0.05);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对永久性生育能力丧失的影响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恶性卵巢肿瘤严重影响青年女性的生殖健康,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是提高疗效,维护年轻患者生殖健康的重要措施;经济文化水平影响恶性肿瘤治疗决策的选择。

  • 标签: 卵巢恶性肿瘤 生殖健康
  • 简介:目的:总结分娩时预防会阴撕裂伤的经验。方法:根据笔者二十多年接产的临床观察,从产妇、胎儿、助产者等几方面来分析会阴撕裂的原因。结果和结论:做好产前准备,改良产时措施,指导产妇正确用力,避免胎儿娩出过快,严格掌握手术助产的适应症,会阴裂伤是可以预防的。

  • 标签: 分娩 助产 会阴裂伤
  • 简介:随着麻醉学的快速发展,一些麻醉新技术,新业务也不断开展起来.麻醉护士作为麻醉医生的助手,在麻醉新业务开展的同时,不断学习新技术、提高业务水平,密切配合麻醉医生较高质量完成麻醉工作。在为病人麻醉服务上做了大量幕后工作,间接推动了麻醉的发展。

  • 标签: 麻醉护士 麻醉进展
  • 简介:一、ASCUS的概念1988年美国国际癌症协会在马利兰的Bethesda举行会议,提出了TBS(theBethesdasystem)分类法,从而出现了ASCUS(atypicalsquamouscellsofundeterminedsignificance,性质未定的不典型鳞状细胞)的概念[1].1991年美国国际癌症协会再次开会评价了TBS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并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完整的诊断标准和标本质量描述法,并强调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在CIN(cervicalintraepithelianeoplasia,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中的重要性[2].

  • 标签: 临床意义处理 宫颈细胞学 细胞学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评价火针治疗宫颈腺囊肿的疗效及其利弊。方法先排除相关禁忌证,在月经干净2周内常规消毒宫颈后,用8号注射针头以酒精灯烧红后对准腺囊肿顶部迅速刺入深约2~3mm,可停留1~2s,且根据囊肿大小可重复上述操作1~3次。结果239例患者,治疗后1月痊愈23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58%。结论火针治疗宫颈腺囊肿具有治疗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价格低廉,预后良好等特点。

  • 标签: 宫颈腺囊肿 火针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乳腺、卵巢癌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讨论其可能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例乳腺、卵巢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24-3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0个月.结果9例患者中,6例首发乳腺癌,2例首发卵巢癌,1例为同时性乳腺、卵巢双原发癌.2例患者进行了BRCA基因检测,1例患者存在BRCA1基因突变.9例患者乳腺首发临床症状均为乳房包块;卵巢首发症状中6例为腹胀,2例为阴道异常流血,1例为卵巢肿物.有乳腺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的5例患者中,ER均阴性表达,其中4例为三阴性乳腺癌.9例患者均进行了乳腺癌根治术,并全部接受了化疗,有3例患者术后进行了放射治疗,1例患者术后接受了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无患者接受抗HER-2治疗.9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拒绝卵巢手术外,其余8例患者均进行了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9例患者均接受了静脉化疗,3例患者接受了腹腔灌注化疗,无患者接受放射治疗.9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6岁(36-51岁),中位发病间隔时间为93个月(0-300个月),确诊第二癌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9个月(7-22个月).7例患者发生卵巢癌复发转移,随访期间3例患者死亡.6例无家族史者发生两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22个月,3例有家族史者发生两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1个月;3例患者发生首发癌时年龄〈45岁,其发生第二原发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58个月,6例患者发生首发癌时年龄逸45岁,其发生第二原发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36个月.结论乳腺、卵巢双原发癌患者的首发起病年龄较小,诊断卵巢癌时多已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有家族史的患者两癌的间隔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以手术和化疗为主.

  • 标签: 乳腺肿瘤 卵巢肿瘤 肿瘤 多原发性
  • 简介:目的探讨各孕周宫角妊娠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8例宫角妊娠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38例宫角妊娠的患者中,停经38例(100%)、不规则阴道出血27例(71.1%)和腹痛22例(57.9%)。宫角妊娠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近50%。38例患者中早孕30例,4例(10.5%)行清宫术,其中1例失败改行腹腔镜手术;2例(5.3%)行宫腔镜下妊娠病灶清除术,其中1例失败改行开腹手术;24例中12例(31.6%)在开腹或腹腔镜下行妊娠病灶清除术,12例(31.6%)在开腹或腹腔镜下行宫角同/不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中孕3例,其中1例失血性休克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引产后胎盘滞留行开腹宫角部位胎盘清除术。晚孕患者3例,其中2例阴道产后胎盘滞留,行开腹宫角部位胎盘清除术;1例剖宫产术中行宫角部位胎盘清除术。特殊病例2例,其中1例行子宫全切术,1例开腹行宫角妊娠病灶清除术。38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宫角妊娠的诊断主要依据超声和血β-hCG,孕周可达晚孕,病程可达数年。误诊率较高,治疗以手术为主。

  • 标签: 宫角妊娠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组织学级别及各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0例DCIS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HER-2和Ki67的表达,并根据结果对所有病例进行分子分型。分析不同级别及不同分子分型DCI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其余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ER、PR、HER-2表达的两两比较用χ^2分割法。结果在全部240例患者中,低级别DCIS有74例(30.8%),中级别DCIS139例(57.9%),高级别DCIS27例(11.3%);luminalA型92例(38.3%),luminalB型70例(29.2%),HER-2过表达型76例(31.7%),三阴型2例(0.8%)。不同级别DCIS患者年龄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24,P=0.073),但ER、PR及HER-2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974、59.391、58.501,P均〈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R、PR在低级别DCIS中的表达均高于中级别和高级别DCIS(ER:χ^2=36.345、67.769,P均〈0.014;PR:χ^2=41.172、51.440,P均〈0.014);HER-2在高级别DCIS中的表达高于中、低级别的DCIS(χ^2=6.391、50.132,P均〈0.014)。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年龄分布及患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1、4.332,P=0.847、0.228),但是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79,P〈0.001)。组织学分级在luminalA型分别与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比较,luminalB型与HER-2过表达型比较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0)。结论检测DCIS的分子分型,可为临床诊疗及而后预测辊供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导管原位癌 分子分型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采用患侧子宫动脉灌注氨甲喋呤(MTX)、并用明胶海绵微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治疗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检测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B超观察宫旁包块。治愈患者临床症状迅速消失,血清β-HCG从治疗后2天开始下降,每隔1~2日监测查一次,呈3~4倍梯度下降。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为10~15天左右;B超观察包块在术后15~20天完全吸收;术后26~42天月经恢复.结论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并可以预防和减少破裂大出血。

  • 标签: 输卵管妊娠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医学影像科急诊的处理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56例急诊病人医学影像科的处理实施方法为探对象,总结分析最佳措施。结果:56例急诊患者在影像科得到妥善处理,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影像报告出单时间快、准确、清晰。结论:建立科室风险防范条例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迅速有效的处理好各个环节,快速、合理、准确的出具影像报告,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查信息,利于患者急救临床治疗

  • 标签: 影像科 急诊处理 的床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实行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48例异位妊娠伴有腹腔内出血实行自体血液回输,共回输40800ml血液。观察输血时生命体征情况,术后第1天、第5天取静脉血复查血常规,分析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变化情况。结果48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无一例发生输血反应及切口感染,术后复查血常规Hb均在6s/L以上,无再输血。结论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实行自体血液回输是安全的、可行的。

  • 标签: 异位妊娠 自体血液回输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局部复发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使用SPSS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6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各种临床风险因素与局部复发的关系。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本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为17—83岁(中位年龄41岁),良性40例,交界性24例,恶性2例。局部复发15例,其中12例复发发生于区段切除术。在不同手术方式、不同组织学等级的叶状肿瘤患者之间,复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为保护因素(RR=0.151),扩大切除术和乳房切除术者的复发风险较区段切除术者下降至66/1000和53/1000;组织学等级为危险因素(RR=5.803),恶性和交界性叶状肿瘤患者的局部复发风险分别为良性肿瘤者的12.26倍和4.37倍。结论恶性程度高和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影响预后。叶状肿瘤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选择切除范围扩大的手术方式,尤其是对恶性程度高的患者。

  • 标签: 乳腺肿瘤 叶状瘤 复发 预后
  • 简介:目的:证实早期慢性鼻炎,鼻窦炎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早期治疗干预对预防鼻窦炎发生及慢性化的临床意义。谋求一种预防或阻止鼻窦炎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本组228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施行相关手术治疗,以解除窦口鼻道阻塞,经过2—6年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本组病例在改善鼻窦,鼻道引流方面疗效显著稳定,原有鼻窦炎病精趋于好转或痊愈。结论:窦口鼻道阻塞性疾病的早期治疗对已合并或可能引起鼻窦炎病例具有前展性治疗价值,对控制及预防鼻窦炎的发生及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应引起医疗同行的重视。

  • 标签: 鼻窦 鼻道 鼻内镜 鼻窦炎 分型 分期
  • 简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cesareanscarspregnancy,CSP)是妊娠物着床于前次剖宫产瘢痕处,是剖宫产术的一种远期并发症。以往比较罕见,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SCP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现将我院收治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 诊断 治疗
  • 简介:自1983年Friedlander将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T)首次应用于子宫颈癌以来,已有大量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报道,因多数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且病例数少,临床分期不均衡,化疗方案不同等,使研究结果争论颇多。本文就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十几年的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子宫颈癌 临床应用 CHEMOTHERAPY 临床研究 临床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