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骨折复位后断端紧密接触是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股骨颈骨折穿三刃钉内固定后作断端嵌插也是常规的操作。本文报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403穿三刃钉内固定后虽经嵌插处理,仍有79断端有分离,未作其它处理。79中随访69,骨折愈合64(92.8%)。不愈合5(7.2%),这是一种极不平常的现象。

  • 标签: 骨折愈合 断端分离 断端嵌插
  • 简介:Ehlers—Danlos综合征为一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及结缔组织弹性过度增加。根据遗传、临床表现及生化改变可将其分为8种类型,其中Ⅵ型主要表现为皮肤弹性增大、关节过度活动,部分患者合并脊柱侧凸及眼球病变。该病十分罕见,其中Ⅵ型发病率低于1/50000。我们于1997年1月~2004年6月发现2,均为Ⅵ型。其中1行侧凸矫正脊柱融合术,随访3年。本文对2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Ehlers—Danlos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策略。

  • 标签: Ehlers—Danlos综合征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 简介:踝关节骨折临床上十分常见,以成年人或老年人多发.但不外乎内翻及外翻损伤两大类型.手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极高,且大部分患者不易接受,加之有二次手术的经济损失和痛苦.传统的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法失败的病例多见.为此作者自行设计了踩关节内外翻骨折牵引架应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踝关节内外翻骨折 牵引架 小腿托板 牵引板 木板 复位
  • 简介:马凡综合征(Marfansyndrome,MFS)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结缔组织遗传病,临床上以骨骼、心血管、眼组织、肺部、皮肤及硬脊膜病变为主要表现,其发病率占普通人群1/5000~1/3000[1~3].约63%的MFS患者合并>10°的脊柱侧弯畸形.MFS患者脊柱手术后常并发心血管疾病[4~7],而术后并发自发性气胸国内罕有报道.我科于2003年9月治疗1MFS脊柱侧弯,术后早期发生自发性气胸,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术后早期 马凡综合征 脊柱侧弯畸形 患者 治疗
  • 简介:腘绳肌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之一,多见于运动性损伤,其损伤机制多为腘绳肌在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位强烈收缩而造成,但股二头肌长头近端从坐骨结节近端起点完全撕脱损伤临床上并不常见,经常存在误诊、漏诊,早期多给予保守治疗,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最近收治1典型的股二头肌长头近端止点完全撕脱并血肿形成病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股二头肌长头 近端 腘绳肌 伸直位 常见损伤 运动性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消痹汤联合西药治疗瘀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类风湿关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对照组服用甲氨喋呤5mg每周一次,来氟米特20mg一日一次,必要时服用依托考昔,并如实记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消痹汤加减,必要时服用依托考昔,并如实记录。连续治疗12w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并观察两组患者晨僵时间、休息痛、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双手握力、20m步行时间、健康评价问卷评分以及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两组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疾病活动度、晨僵时间、休息痛、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20m步行时间、双手握力和健康评价问卷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水平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明显(P〈0.05)。结论消痹汤联合西药治疗瘀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在提高疗效、控制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等均有较强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中药 瘀血痹阻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30-79岁健康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与腰椎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ologicDiscoveryWA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L1-4)BMD,采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TX-1、TRACP、BALP、OC水平。将1228受试者的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10岁为1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30-49岁年龄段CTX-1、TRACP、BALP、OC与腰椎BMD均无明显相关性,50岁以后CTX-1、TRACP显著升高,与BMD呈负相关。女性BALP、OC在50-59岁年龄段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60岁以后开始下降,与BMD呈正相关;男性30-59岁各年龄组CTX-1、TRACP、BALP与腰椎BMD均无相关性,60岁以后CTX-1、TRACP、BALP均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男性OC水平随年龄缓慢下降,但各年龄段与BMD均无相关性;在30-49岁年龄段TRACP、CTX-1、BALP、OC各指标性别间不存在差异,50岁以后同年龄组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高于男性。结论TRACP、CTX-1、BALP、OC是监测骨代谢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对女性骨质疏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 骨代谢标志物 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腰椎
  • 简介:腰骶椎畸形压迫神经会出现症状~([1])。本研究报道1L5/S1椎间孔狭窄的腰骶椎畸形但无临床症状的病例,分析无症状原因,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44岁,因"长距离行走后出现右侧腰腿痛1周"于2016年11月30日来本院就诊。查体示右侧髂腰部压痛并向右小腿外侧放射,右小腿外侧痛觉过敏,直腿抬高试验60°(+),左下肢查体(-),呈右侧L5和/或S1神经根受压表现。

  • 标签: 腰椎 骶骨 脊柱疾病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 简介:先天性脊柱畸形是由于脊柱发育缺陷导致的脊柱形态及结构功能异常,在婴儿中其发生率约为1/1000[1]。颈椎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一种,常见于Klippel-Feil综合征,与胸腰椎畸形相比,此类畸形在临床上更为罕见。Deburge等[2]和Winter等[3]分别于1981年首次报道颈椎半椎体畸形及其治疗方法,Ruf等[1]在2005年对其进行详细阐述。近年来,临床报道了多例颈椎半椎体畸形病例,治疗方法各有不同[4-6]。本院2015年收治C5半椎体畸形并上胸椎重度脊柱侧凸1,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 标签: 颈椎 胸椎 骨疾病 发育性 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手术
  • 简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其预后变化较大,目前尚缺乏客观有效的影像学评价和判断方法。本研究通过前瞻陛研究急性颈髓损伤病例MRI影像上的定量、定性指标与预后的关系,试图寻找一些可用于判断颈髓预后的影像学指标。研究共入组急性颈髓损伤患者100,其中男性79,女性21,平均年龄45岁(17~96岁)。采用ASI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

  • 标签: MRI影像 功能预后 颈髓 急性 损伤神经 脊髓损伤患者
  • 简介:目的对比同一组检测者,使用DTX.200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前臂骨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与QCT测量腰椎骨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发现不同设备,不同部位骨密度测量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选取志愿者63(男性19,女性43),分别用DTX-200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前臂骨BMD值和T值(n=63),再用QCT测量腰椎骨的BMD值和T值(n=63)。分别以QCT测量腰椎骨T值、DTX-200双能x线测量前臂骨T值,进行骨质疏松症诊断(诊断标准1994年WHO制定,T值≥-1.0SD为骨量正常,-2.5SD〈T值〈-1.0SD为骨量减低,T值≤-2.5sD为骨质疏松)。用SPSSl3.0软件对DTX-200和QCT测量的BMD值和T值,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两组骨质疏松诊断结果分别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两种设备的检测结果BMD均与年龄呈负相关性,相同年龄段QCT测得的BMD较DTX-200测得的BMD要低,40岁以后更为明显,DTX-200与QCT测量的BMD值的相关系数=0.554(P〈0.01),二者骨质疏松症总体诊断符合率为52.4%。结论DTX.200双能x线测量前臂骨BMD值与QCT测量腰椎骨BMD值密切相关,目前直接使用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对QCT与DTX-200的测量结果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是否合适有待进一步探讨,不同的检测设备,不同的检查部位应有不同的诊断标准或换算系数。

  • 标签: 定量CT(QCT) 腰椎骨 前臂骨 双能X线(DTX-200) 骨密度
  • 简介:探讨患有脊柱隐裂的儿童需要早期手术处理来预防神经损害。成年人的先天性脊髓拴系的治疗是有争议的。作者回顾分析了3个研究中心1994年~2003年61接受脊髓拴系松解术的脊柱隐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前进行过硬脊膜膨出修补术或脊髓拴系松解术的病例不在人选之列。

  • 标签: 脊髓拴系 隐裂 脊柱 成人期 发病 膨出修补术
  • 简介:作者指出C1侧块/C2齿突或椎弓根螺钉是近年出现的用以替代C1,2经关节螺钉固定的一项技术。尽管该技术看起来很诱人,但是有关该技术在多节段固定包括复杂颅颈重建中应用的临床数据目前还非常有限。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应用C1侧块螺钉(C1-LMS)进行颈椎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夥影像学效果。在本研究中,预先收集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回顾分析以确定当初的临床表现、

  • 标签: 侧块螺钉 颈椎手术 手术中 经关节螺钉固定 指征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益肾壮骨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合并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osteoporosis,GIOP)患者的影响,客观评价其疗效。方法将48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一定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继续控制病情+调节骨骼代谢药物(碳酸钙D3、骨化三醇等),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我院自制剂生髓健骨胶囊(由山药、杜仲、熟地、淫羊藿、枸杞、蛤蚧、山茱萸、鹿角霜等组成)。治疗时间以6个月作为1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停止应用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及治疗相关的各种药物、和理疗方法。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骨密度值、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血钙、血磷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得出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的疗效显著,(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和总分,较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得出治疗组的主症证候单项评分及总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3)治疗组的腰椎(L2-4)、左、右髋骨3个部位的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值在治疗1个疗程后,无显著的变化(均P>0.05),而治疗后的对照组腰椎(L2-4)、左、右髋骨的骨密度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的骨密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有关骨代谢生化指标方面,治疗组在治疗后呈略下降趋势(P>0.05),而对照组生化指标值则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的2组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各生化指标值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5)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良症状,也无脱落病例�

  • 标签: 益肾壮骨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临床研究
  • 简介: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优秀稿件投往海外,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国骨科医生阅读外文文献,将最新的学术成果与国内同道一起分享,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介绍一些最新的外文文献,使中国骨科医生从中受益并及时了解国外的骨科动态,敬请关注。

  • 标签: 抗原表位 交叉韧带断裂 关节液 探索性分析 骨科医生 AR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