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肝癌预后主要影响因素有:根治切除、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PVTT)、肝功能等。PVTT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CC)重要生物特性,其发生率可高达50%~90%,常引起肝内广泛转移或/和加重门静脉高压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后果,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一个主要难点。针对这个问题,我们2002-08/2004-10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灌注肿瘤坏死因子(TNF)治疗PVTT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经皮肝穿刺 门静脉灌注 TNF 治疗 肝癌 门静脉癌栓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2(TLR2)表达,以及鼠三型肝炎病毒(MHV-3)诱导暴发性肝炎小鼠肝脏TLR2表达变化。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和HBV-ACLF患者外周血,分离PBMC,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TLR2mRNA;给Balb/cJ小鼠腹腔注射MHV-3(100pfu),建立小鼠暴发性肝炎模型,观察感染0、24、48和72h后肝脏TLR2水平变化。结果BALB/cJ小鼠在感染MHV-3后,与0h[(0.39±0.06)%]比,肝细胞TLR2mRNA水平在感染48和72h均显著升高[分别为(9.06±1.60)%和(6.42±2.42)%,P<0.05)],并于48h达最高水平,且两时间点细胞TLR2mRNA水平均与血清ALT和AST水平呈正相关(r=0.804,P<0.01;r=0.797,P<0.01);HBV-ACLF患者PBMC中TLR2mRNA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92±5.26)%对(1.15±1.59)%,P<0.05)]。结论TLR2参与了MHV-3诱导暴发性肝炎小鼠以及HBV-ACLF患者肝脏损伤发病过程。

  • 标签: 暴发性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鼠三型肝炎病毒 TOLL样受体2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CD147在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细胞癌(ICC)组织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胆管结石并发ICC标本30例、对应癌旁肝组织标本30例和正常肝标本10例。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CD147mRNA水平,采用免疫化法检测CD147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9(MMP-9)蛋白表达;采用肯德尔(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CD147mRNA、CD147、MMP-2和MMP-9表达相关。结果经qRT-PCR检测显示,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CD147mRNA水平为(3.67±1.8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52±0.57),P〈0.01】和正常肝组织【(1.05±0.32),P〈0.01】,癌旁组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5cmICC组织CD147mRNA相对水平(2.73±0.97)显著高于〈5cm肿瘤组织【(1.03±0.32),P〈0.01】,有淋巴转移(2.68±0.74)组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织【(1.07±0.44),P〈0.01】,肿瘤分化程度低组织(2.71±0.86)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织【(1.06±0.42),P〈0.01】;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ICC组织CD147mRN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经免疫化检测显示,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CD147蛋白表达相对水平为(27.95±4.9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3.34±9.59),P〈0.01】和正常肝组织【(2.18±0.66),P〈0.01】,而癌旁组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ICC组织MMP2表达量为(1.06±0.1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20±0.03),P〈0.01】和正常肝组织【(0.15±0.02),P〈0.01】,而癌旁组织MMP2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MMP9表达量为(0.93±0.1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17±0.03),P〈0.01】和正常肝组织【(0.15±0.03),P〈0.01】,而癌旁组织MMP9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在ICC组织中,CD147mRNA水平与MMP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57,P〈0.05);CD147mRNA水平与MMP9蛋白表达也呈正相关(r=0.428,P〈0.05);CD147�

  • 标签: 胆管细胞癌 CD147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预测中临床价值。方法使用64层螺旋CT对64例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30例、非出血34例)及36例正常对照人群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胃左静脉(LG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和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进行测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各指标预测EVB价值。结果肝硬化患者MPV、SPV、LGV、IHLPV和IHRPV直径分别为(1.68±0.21)cm、(1.45±0.18)cm、(0.53±0.12)cm、(1.21±0.15)cm和(1.26±0.22)cm,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1.18±0.14)cm、(0.80±0.09)cm、(0.42±0.07)cm、(0.95±0.07)cm和(0.96±0.11)cm,P<0.05];Child-PughC级患者MPV、SPV、LGV、IHLPV和IHRPV直径分别为(2.01±0.20)cm、(1.57±0.10)cm、(0.59±0.11)cm、(1.36±0.09)cm和(1.45±0.12)cm,显著高于Child-PughA级患者[分别为(1.68±0.15)cm、(1.35±0.13)cm、(0.48±0.09)cm、(1.11±0.13)cm和(1.15±0.21)cm,P<0.05];消化道出血患者MPV、SPV、LGV和IHLPV直径分别为(1.78±0.16)cm、(1.54±0.20)cm、(0.62±0.10)cm和(1.28±0.15)cm,显著高于非出血患者[分别为(1.60±0.21)cm、(1.36±0.13)cm、(0.45±0.06)cm和(1.15±0.13)cm,P<0.05];出血患者IHRPV直径[(1.29±0.21)cm]与非出血患者[(1.25±0.23)cm]差异统计意义;LGVAUC为0.906。当LGV>0.61cm时,预测EVB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58.8%。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情况,并对预测EVB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64层螺旋CT 门静脉造影
  • 简介:肿瘤发生及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IL-2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是反映机体免疫状态重要指标。本实验通过观察直肠痛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ln-2,IL-2)及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变化,以探讨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

  • 标签: 患者 外周血白细胞 直肠癌 外科切除术 IL-2 淋巴细胞转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医护一体化综合气道护理在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6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患者均等分为两,各32例患者,一为研究,行医护一体化综合气道护理,另一为对照,行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与对照护理前血气指标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p<0.05);研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p<0.05);研究治疗依从高于对照p<0.05);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于对照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综合气道护理应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效果显著,建议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医护一体化综合气道护理 重症支气管哮喘 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官能症患者系统抗神经症治疗前后胃镜检查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对257例临床确诊神经官能症患者于系统抗神经症治疗前进行胃镜检查,并取胃黏膜做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发现有胃部病变患者经系统抗神经症治疗后行胃镜复诊。结果首检发现浅表胃炎51例,占19.8%,未见其他严重胃、十二指肠病变;在浅表胃炎中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神经衰弱、躯体化障碍、癔症依次为41.18%、27.45%、23.53%、3.92%、3.92%;51例病理组织切片查Hp仅发现2例阳性;浅表胃炎患者经系统抗神经症药物及心理治疗,但未给予胃炎对症治疗,疗后有49例复查胃镜显示41例胃部病变明显减轻。结论神经官能症患者胃镜检查仅显示浅表胃炎病变,主要见于抑郁及焦虑性神经症,Hp感染率极低;神经症经系统抗神经症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而无需胃炎对症治疗,大部分胃部病变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神经官能症 胃镜检查 上消化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关系。方法根据血清HBeAg状态将31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常规进行肝活检术和病理学观察,分析血清HBV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关系。结果224例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程度以G0(42.0%)为主,纤维化程度以S0(58.0%)为主;86例HBeAg阴性患者炎症程度以G0(29.1%)、G1(30.2%)、G2(34.9%)为主,纤维化程度以S0(51.2%)为主;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无明显相关(r=-0.098,P>0.05),与纤维化分期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309,P<0.01);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306,P<0.01),与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r=0.112,P>0.05)。结论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关系存在显著差别,应区别分析其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HBV DNA载量 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疗效。方法将78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39例和对照39例。给予治疗内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给予对照传统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8.34±15.33)min、(287.38±100.87)ml、(2.00±2.75)d和(6.25±2.95)d,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分别为(123.87±15.77)min、(444.39±124.88)ml、(4.50±3.00)d和(9.85±4.66)dP〈0.05];治疗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肠梗塞、腹腔感染等并发率显著低于对照P〈O.05);治疗生存时间为(47.44±6.44)个月,1a生存率为97.4%,而对照组分别为(34.98±5.29)个月和82.1%(P〈0.05)。结论内镜下穿孔修补术用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具有微创,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从而可改善远期生存情况。

  • 标签: 肝硬化 消化道穿孔 内镜下穿孔修补术 生存
  • 简介:背景:临床上评估炎症肠病活动方法有临床活动度、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等,三者常不一致。目的:探讨CRP评估炎症肠病活动价值。方法:以Logistic回归法分析80例克罗恩病(CD)、70例溃疡结肠炎(UC)患者血清CRP与血沉、临床活动度、内镜表现活动、组织活动、低白蛋白血症、贫血、白细胞升高关系;比较临床严重度、病变部位和药物治疗对CRP影响。结果:CD中CRP与血沉相关;UC中CRP与血沉、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相关。CRP在活动CD中显著升高(P〈0.01),重度CD和结肠CD中CRP升高较其他各组明显(P〈0.05);活动UC中CRP亦显著升高(P〈0.01),重度中CRP升高较其他明显(P〈0.05)。药物有效控制临床表现时.CRP显著下降(P〈0.01),复发时重新升高(P〉0.05)。结论:CRP升高更适于反映中至重度结肠CD和UC活动:具有快速反映药物治疗有效特点。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CROHN病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目的检测DOG1等抗体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表达,评价DOG1与胃肠间质瘤生物特性关系,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手术切除GIST病理样本,应用免疫化方法检测DOG1、CD117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包括好发部位、恶性程度、临床表现、组织特点、治疗及预后,阐述其生物特性。结果(1)DOG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细胞形态、Fletcher危险程度分级等均无显著相关(P〉0.05)。②DOGI与CD117在消化道间质瘤表达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DOG1是诊断GIST敏感指标,但是与GIST生物学行为无明显相关

  • 标签: DOG1 CD117 胃肠道间质瘤
  • 简介: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CDX2在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基因靶点治疗、评估预后、判断复发提供新标记物。方法收集结直肠癌、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对照各30例,应用免疫化方法分别检测各组中Survivin蛋白、CDX2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蛋白表达在腺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CDX2表达在腺癌与低级别瘤变、正常之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正常之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正常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腺癌与高级别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Survivin与CDX2表达呈高度密切负相关(r=-0.64,P〈0.01)。结论Survivin蛋白、CDX2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重要生物标记物,两者有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基因靶点治疗、评估预后、判断复发提供新手段。

  • 标签: SURVIVIN CDX2 结直肠癌 上皮内瘤变
  • 简介:目的比较急性阑尾炎感染期与恢复期中性粒细胞活性和吞噬能力变化及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后死亡方式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珠江医院普通外科2010年,10例成年急性阑尾炎患者静脉全血作为样本,用磁珠分选法分离中性粒细胞,检测其0、12、24、48及72h细胞存活情况;在中性粒细胞中加入CFSE标记珠子共同培养1~6h,流式细胞仪(FCS)检测中性粒细胞活性及其吞噬情况。结果体外培养感染期患者中性粒细胞72h仍存活,正常人及恢复期患者中性粒细胞24h即出现大量死亡。病人感染期中性粒细胞在2h可达最大吞噬量,吞噬后细胞多发生凋亡;恢复期中性粒细胞在4h达到最大吞噬量,吞噬后细胞多发生坏死。结论感染期中性粒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和恢复期患者中性粒细胞。在感染期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后以细胞凋亡为主,而在恢复期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后细胞以坏死为主。这可能与不同时期中性粒细胞功能活化有关。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急性阑尾炎 凋亡
  • 简介:目的比较原发性巨大肝癌与小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方法采用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A43例患者,计划靶区体积(vptv)均≥300cm3;B28例患者,31个vptv均≤100cm3。设计不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结果APTV均由50%~55%等剂量线包绕,PTV周边照射总剂量3200~3900cGy,分割处方剂量300~350cGy,每一计划需14~22个射野,靶区剂量均匀指数1.60~1.72;BPTV均由70%~90%等剂量线包绕,PTV周边照射总剂量4000~5400cGy,分割处方剂量400~600cGy,每一计划至多需3个射野,靶区剂量均匀指数1.06~1.43。两计划无正常组织受照剂量超过相应耐受剂量。结论设计出合格原发性巨大肝癌与小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是可能,然而,原发性巨大肝癌治疗计划所需射野数明显多于小肝癌治疗计划,小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靶区剂量均匀优于巨大肝癌。

  • 标签: 肝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治疗计划
  • 简介:目的研究在临床上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细菌特点。方法对重症胰腺炎伴胰周或腹腔积液20例病人进行动态血液、腹腔积液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0例病人中腹腔积液细菌培养阳性,多在发病2~3周(76.5%)出现;感染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液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对革兰阴性菌敏感药物主要为泰能、环丙沙星,对革兰阳性菌敏感药物主要为泰能、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等。结论革兰氏阴性菌是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主要菌,并且对多种药物具有耐药性。

  • 标签: 腹腔积液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细菌培养 临床 泰能 重症胰腺炎
  • 简介:目的:分析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患者抗栓减少肠功能紊乱治疗采用血栓弹力图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所收治在我院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和参照,每组各53例,参照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研究患者围术期给予血栓弹力图检查,对该患者进行合理抗凝减少肠功能紊乱治疗,待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双下肢血管进行检测,检测患者是否出血血栓症状,对比2患者出血症状发生情况以及平均输血量。结果:参照有20例患者发生出血症状,占总比37.74%,研究患者发生出血症状患者有4例,占总比7.55%,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参照患者术后有24例患者因为血红蛋白低而进行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211.15±13.26)ml,研究患者术后有4例患者因为血红蛋白低而进行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24.45±1.12)ml,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2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症状。结论:通过血栓弹力图能够证实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如果凝血指标没有超过3则不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如果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凝治疗,会导致患者出血时间发生率逐渐增多,该种检测方式对临床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髋膝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抗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中,血液生化检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患有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进行研究,一共是60名,在对同一时间进行体检后身体健康60名人员设置成健参照进行对比研究,两组人员均接受血液生化检验,对两组人员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葡萄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果糖胺(FMN)、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还对研究各生化指标的疾病检出率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FBG、2hPBG均显著高于参照;研究HbA1c、FMN、TG、TC、葡萄糖耐量等指标也均高于参照;在研究组别中,HbA1c、FMN、TG三个指标的检出率都要比葡萄糖耐量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血液生化检验这种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将糖尿病病人诊断出来,从而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糖尿病 诊断治疗 血液生化检验
  • 简介:目的比较使用大功率高频电刀与物理钳夹联合超声刀行肝叶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手术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肝叶切除治疗139例PLC患者,观察(n=72)和对照(n=67),在72例观察患者使用大功率高频电刀,在67例对照使用物理钳夹联合超声刀行肝叶切除,比较手术效果。结果观察肝门阻断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1.5±4.8)min、(317.9±68.2)ml、(161.3±41.5)min,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为(19.6±5.7)min、(435.9±51.6)ml、(186.7±40.4)min,P<0.05】;术后1w,观察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237.8±85.6)U/L和(133.4±47.4)U/L,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为(311±102.5)U/L和(186.8±55.9)U/L,P<0.05】;术后观察患者胆漏发生率为2.8%,显著低于对照10.4%(P<0.05)。结论使用大功率高频电刀用于PLC患者肝叶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特点,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明显提高。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叶切除术 高频电刀 超声刀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