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近10年来我国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并分析Sino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10年有关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文献。结果共检索出近10年的133篇相关文献,其中核心期刊文献79篇。虽然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文献总体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核心期刊文献所占比例存在下降趋势,而且存在选题思路较窄(主要集中于药物、手术和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欠深入、选用量表不一致等问题。结论在增加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数量的同时,还应提高研究质量。由于缺乏大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使得对已有的相关研究系统分析存在困难。因此,一方面相关部门需重视相关科研,另一方面医护人员也应提高相关科研意识,拓展研究思路,提高研究质量,以寻找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胃癌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了解本科实习护生对疼痛管理知识的认知现状,分析学校疼痛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探讨针对性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90名来自浙江省内外各医学院校本科实习护生进行疼痛管理知识及培训状况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对疼痛管理知识的认知存在偏差,其中在对止痛药物知识和相信病人疼痛主诉上更为明显。在20个项目中有7个项目认识错误的护生超过50%,错误率最高的是"吗啡等麻醉止痛药如果超过一定的用量,即使再增加其用量也不会提高疼痛的缓解作用",错误率93%;其次为"根据病人的身高、体质量比根据病人疼痛的主观报告来决定麻醉药的剂量更为精确",错误率72%;当病人服用药物达到3~6个月时,有93%本科实习护生认为使用麻醉药发生成瘾的可能性≥25%。结论本科实习护生对疼痛管理知识的认知存在偏差,其中在对止痛药物知识和相信病人疼痛主诉上更为明显;本科实习护生存在着对疼痛药物成瘾性的过度担心。目前学校对疼痛管理教育还缺乏系统规范的课程设置,建议学校改进规范疼痛管理知识的课程学习,同时对毕业后的护士需要设计有效的疼痛培训项目来提高护士对疼痛管理的认知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女性健康查体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 的感染情况,为防治HPV感染和宫颈病变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 年1至12月在我院女性健康查体者13066人中HPV受检人数为1076例并对其HPV基因分型检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PV 阳性为315例,感染率为29.27%。HPV单一感染型占78.09% (246/315例);多重感染型占21.90% (69/315例)。 前六位感染基因型分别为11基因型(32/246例,占13%);42基因型(29/246例,占11.78%);40基因型(26/246例,占10.56%);6基因型(24/246例,占9.75%);51基因型(23/246例,占9.34%);44基因型(19/246例,占7.72%)。年龄分布特点为:22~30岁占28.92%;31~40岁占37.36%;41~50岁占41.20%;51~60岁30.97%;61~70岁占8.55%;≥71占23.80%。结论: 在我院女性健康体检人群中感染HPV前6位基因型为11型、42型、40型、6型、51型、44型,且以单一低危型感染为主,只有51型为高危型感染。但单一高危基因型感染和多重基因型感染中16型和18型的感染仍占较大比重,其中部分HPV感染者已出现了宫颈病变,HPV筛查呈现了重要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护士肠内营养知信行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ICU护士肠内营养知信行综合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医院93例ICU护士开展肠内营养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93例ICU护士肠内营养知识维度、信念维度以及行为维度得分分别为(19.92±2.44)、(3.73±0.46)、(3.71±0.30);不同职称,近三个月是否参加肠内营养培训,以及是否参加肠内营养竞赛的ICU护士肠内营养知信行得分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护士对实施肠内营养的态度积极,行为良好,但知识水平还需不断提高。需不断加强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化理论化的培训,组织相关竞赛,规范操作,加强质控,提升ICU护士肠内营养知信行综合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引起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为探讨减少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方案和提高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举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12月—2021年1月选取重庆市所有的精神专科医院作为调查单位,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自我关怀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不同医院等级、受聘形式,和是否值夜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工龄,性别,职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在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受到医院等级、受聘形式,和是否值夜班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当对上述问题予以重视,加以改进。
简介:目的探讨城市移居老人的疏离感水平现状、主要原因及干预对策,以期帮助城市移居老人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方法2015年3至2016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5个社区的150名城市移居老人为研究对象,以自行研制的城市移居老人疏离感量表为测量工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城市移民老人疏离感水平现状和原因,提出干预对策。结果城市移居老人疏离感总均分为(123.47±1.10)分,其中亲人疏离感维度均分最高,为(3.52±0.76)分,自我疏离感维度均分最低,为(2.76±0.51)分;婚姻状况、与子女相处时间及家庭月收入是城市移居老人疏离感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城市移居老人作为社会的特殊人群,其疏离感水平较高,应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