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用高压氧舱的安全隐患,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以保证医疗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100例应用高压氧舱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全年共收治68例,采用传统管理方案,2016年全年收治32例,对高压氧舱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2016年起实施新的管理方案,对2015年、2016年高压氧舱治疗风险事件进行统计对比。结果2015年全年共发生高压氧舱治疗相关风险事件14例,发生率为20.6%;2016年全年发生风险事件2例,发生率为6.25%;2016年显著低于2015年(P<0.05)。结论在分析高压氧舱治疗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加强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管理,能有效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应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将自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一阶段到我院来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86例按照随机分层法做出分2组处理,其一组使用胺碘酮治疗、另外一组使用普罗帕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使用不同药物治疗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效果95.3%要很显著的优于普罗帕酮组患者的76.7%,且不良反应发生率2.3%低于普罗帕酮组患者的14.0%,数据间的差异比较鲜明性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普罗帕酮相比较,胺碘酮在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上所获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超对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性肝癌血供及流速的鉴别。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发生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性肝癌的病人3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A组和B组,再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用C组,实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三组的检查的结果实行比较。结果A组的检测结果检测中内部以及周围的动脉的血供的情况增幅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病人的肝动脉的直径以及峰值的流速大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门静脉的流速小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性肝癌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将病人的血供以及流速的情况检测出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间苯三酚与卡孕栓在宫腔镜术前应用软化宫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4例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Ⅰ、Ⅱ、Ⅲ三组,Ⅰ组48例患者术前用间苯三酚软化宫颈,Ⅱ组48例患者术前用卡孕栓软化宫颈,Ⅲ组48例患者术前用间苯三酚联合卡孕栓软化宫颈,对三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三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术中漏水率低于Ⅱ组(P<0.05),扩宫时间短于Ⅱ组(P<0.05),视野清晰度高于Ⅱ组(P<0.05),Ⅰ组和Ⅱ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手术时间、扩宫时间均短于Ⅰ组(P<0.05),Ⅰ组和Ⅲ组术中漏水率、视野清晰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Ⅱ组、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宫颈术前,间苯三酚的应用对软化宫颈有利,且具有良好安全性,效果优于卡孕栓,且与卡孕栓联合应用并未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取我院9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8日直至2016年2月11日,并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实施CT诊断),观察组(46例患者实施MRI诊断),将两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检出率86.96%(其中椎间盘游离患者有10例、椎间盘脱出患者有10例、椎间盘膨出患者有10例、椎间盘真空现象患者有10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MRI与CT诊断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价值向比较,MRI诊断具有多种优势,能显著提高椎间盘游离、椎间盘脱出、椎间盘影出、椎间盘真空现象检出率,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对于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后创伤影响。方法本文选取的是本院收治的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80例患者作为临床资料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手术方式分为根治性组50例,姑息性组30例患者,评价患者手术创伤,要对两组治疗后6到7个月进行随访,然后观察两组之间患者的手术后生存率。结果根治性组的患者输血量少于姑息性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远端胃切除手术中切除范围出现增加,根治性组和姑息性组相比较,胃癌根治术并不会增加患者手术创伤,同时能够有效的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根治性组患者创伤程度显著好于姑息性组,所以根治组的患者生存时间比较常。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294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衣原体(CT)、BV、滴虫等病原体的检测,观察分析生殖道病原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结果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检出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CIN)、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相关性;衣原体、BV、滴虫感染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衣原体、BV、滴虫感染与CIN、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危险性。结论生殖道不同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存在必然或一定的相关性,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医院血培养标本的阳性报警率与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7年04月30日-2018年04月30日我院收治的500例血培养标本纳入本次研究,对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500例血培养标本在12小时阳性报警率为40.0%,24小时阳性报警率为72.0%,48小时阳性报警率为89.0%以,72小时之内阳性报警率为96.0%。病原菌构成中,大肠埃希菌共113例,肺炎克雷伯杆菌共4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共36例。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于哌拉西林耐药性强,超过70.0%;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以及美罗培南之外)耐药率超过75.0%。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以及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3.0%,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为62.0%。革兰阳性球菌之中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有很高的耐药性,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果在医院的血培养分离病原菌主要是以肠杆菌科为主,不同的菌属细菌对于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比较大,耐药形势比较严峻,对病原微生物分布和耐药率进行监测,能够为临床用药的规范性提供相关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合并胎膜早破与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中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180例胎膜早破与新生儿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命名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生产出现胎膜早破但新生儿未感染的18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胎膜早破和新生儿感染的相关原因。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新生儿分娩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而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新生儿感染率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的患者,并且存活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的各项生化指标实行动态监测,能够从各个方面判断感染的因素,且采取相关措施将孕周适当延长且终止妊娠能显著减少胎膜早破和新生儿感染的几率。
简介:目的探讨患者抗生殖免疫抗体及性激素的变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EMS患者(其中年龄〉35岁组的EMS患者90例;年龄≤35岁组的EMS患者178例)和20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年龄〉35岁组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2例,为同龄对照组;年龄≤35岁组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8例,为同龄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mone,FSH)、黄体生成素(ho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和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卵巢抗体(anti-ovarianantibodies,AO-Ab)、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L)、抗子宫内膜抗体(anti-endometrialantibodies,EMAb)水平。结果年龄〉35岁组和年龄≤35岁组EMS患者的P、PRL水平均高于同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35岁组的EMS患者LH水平也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激素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组和年龄≤35岁组EMS患者的抗生殖免疫抗体AOAb、ACL、EMAb阳性率明显高于同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S患者存在抗生殖免疫抗体变化,高孕激素、高泌乳素水平可能与EMS发病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实施全身麻醉),B组(实施椎管内麻醉)2组,对比2组麻醉预后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麻醉药用量、睁眼时间、语言陈述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少于A组(P<0.05);B组术后1h、3h、6h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不仅有助于缩短老年骨科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麻醉药用量,而且对患者的术后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区别以及防止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0例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时间内本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0例为实验组,比较分析两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防治方法。结果研究组肝硬化患者出现肝大,肝掌,蜘蛛痣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以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等指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虽然都为肝硬化患者,但是临床特征明显不同,应该根据患者特征给予针对性防治。
简介: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2受体(IL-2R)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关系。方法:将86例HT患者分为初诊、复诊2组,并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夹心法检测受检者外周血中的IL-2及IL-2R,并采用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TPoAb浓度水平,观察IL-2及IL-2R与TPoAb的关系。结果:IL-2在初诊HT组、复诊HT组与正常对照组中的含量分别为(25.01±3.31)ng/L、(23.17±5.89)ng/L和(24.05±3.92)ng/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R在初诊HT组、复诊HT组和正常组水平分别为(1125.94±743.87)ng/L、(722.93±640.06)ng/L和(293.48±113.35)ng/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诊HT组的TPoAb含量为(169.75±44.36)IU/L,高于正常组的(8.30±1.70)IU/L,低于初诊HT组的(460.96±299.05)IU/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T患者外周血中的IL-2R含量与TPoAb水平呈正相关(r=0.696,P〈0.01)。结论:HT患者外周血IL-2R含量升高,且与TPoAb水平呈正相关,检测IL-2R含量有助于观测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妊娠结局方面的差异性,为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的74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开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2组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妊娠结局情况。结果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肌瘤残留率、术后复发率、妊娠率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肌瘤行开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相当,但是就手术创伤、安全性比较腹腔镜手术效果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独用及与宫瘤消胶囊合用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子宫肌瘤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就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n=30)与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观察组,n=30)对治疗前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体积、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子宫体积、最大肌瘤体积、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米非司酮独用来说,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寻常型痤疮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肺经风热型、湿热蕴结型、痰湿凝结型寻常型痤疮患者各40例,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FN-γ和IL-4水平,分析血清中的IFN-γ、IL-4值与寻常型痤疮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肺经风热型患者IFN-γ/IL-4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型、痰湿凝结型患者血清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寻常型痤疮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血清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值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寻常型痤疮患者存在免疫失衡情况,肺经风热型最轻,痰湿凝结型最严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血压变异与组织再灌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期间该院缺血性脑卒中147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24h收缩压变异率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73例(血压低变异率患者),观察组74例(血压高变异率),且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RS评分>2分率(56.76%)、复发性脑梗死率(9.46%)、出血转化(10.81%)、死亡率(9.46%)、组织再灌注率均(75.68%)均高于对照组(χ2=10.5931、4.6733、5.6988、4.6733、11.9828;P<0.05),同时与静脉溶栓后24h收縮压变异率相关因素包括组织再灌注(P=0.000;OR=0.523;Sig=1.331;Wald=5.982;SE=0.253;β=1.521)、NIHSS评分(P=0.000;OR=0.582;Sig=0.854;Wald=5.426;SE=0.154;β=2.658)、mRS评分(P=0.001;OR=0.789;Sig=0.007;Wald=8.458;SE=0.258;β=1.452)、复发性脑梗死(P=0.001;OR=0.524;Sig=1.251;Wald=7.865;SE=0.695;β=1.325)、出血转化(P=0.000;OR=0.452;Sig=0.485;Wald=5.412;SE=0.224;β=1.852)、死亡(P=0.001;OR=0.623;Sig=0.054;Wald=6.324;SE=0.362;β=1.029)。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血压变异,可影响远期预后,脑组织在灌注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