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对高龄产生妊娠及分娩中实施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118例高龄产妇,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58例实施常规产科护理,B组60例在A组基础上增加实施干预护理,就组间护理效果进行比对。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积极的护理后,在焦虑评分方面比对,B组患者明显优于A组(P<0.05);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比对,B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在产程时间方面比对,B组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实施积极有效的干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改善高龄产妇的分娩结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3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以及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50、100、200mg.kg-1)照射组,照射前3d至照后第7天灌服给药,每天1次,共10次。除正常对照组外,所有小鼠60Coγ射线全身6Gy辐照1次,照射后第7天小鼠取外周血和肝组织标本,测定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照射对照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SOD和GSH-Px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与照射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50mg.kg-1照射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SOD和GSH-Px活力有升高趋势,MDA含量有降低趋势;白藜芦醇100mg.kg-1照射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SOD和GSH-Px活力显著升高,MDA含量有降低趋势;白藜芦醇200mg·kg-1照射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SOD和GSH-Px活力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随着白藜芦醇给药剂量的增大,SOD和GSH-Px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结论白藜芦醇可以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和肝脏产生保护作用,防护效果与给药剂量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损伤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为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68.4%,两组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临床效果确切,临床上采用该方法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影响急性脑卒后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对患者1a内的可能与生存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吞咽困难、排尿障碍、周围血管病史、糖尿病史、意识不清、双侧大脑受累、是否伴高热及缺血性心脏病史。结果将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Cox比例模型中分析发现,年龄、存在吞咽障碍、排尿障碍及缺血性心脏病史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吞咽障碍、排尿障碍及缺血性心脏病史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外科手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尽可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使患者的预后得到尽大限度的改善。
简介:目的:建立ABO血型系统基因分型方法,研究上海汉族人群ABO血型的基因型分布,并对A等位基因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单管扩增ABO基因第6和第7外显子,然后用KpnⅠ和Msp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同时消化多重PCR产物。结果:在中国汉族符合Hardy-Weinber平衡的随机群体(60人)中,检出A102,A101,B、O1四种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别为20.8%、2.5%,24.2%,52.5%。基因型频率为BB10.0%、O1O121.7%、A102A1021.7%、A101A1021.7%、A102O133.%、A101O13.3%、BO125.0%、A102B3.3%,未检测到O2基因。3名血清学疑为A2亚型的个体中有1名经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法证实存在A467(C→T)及1060位单个碱基C缺失的移码突变。结论:上海汉族人群A型以A102占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的患者进行研究,60例患者都已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临床诊断方法包括常规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经过两周的治疗以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很明显的在减轻,在临床治疗方面行常规保守治疗的患者35例,胸腔穿刺术15例、闭式引流15例、肺修补5例,其中58例气胸得到治愈,治愈率为97%,2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为0.3%。58例患者气胸得到控制后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29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在治疗上采取常规治疗加常规护理的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联合甘氨酸茶碱钠片进行治疗,并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行生脉注射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片治疗,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4%,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有明显不同,从统计学意义角度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在治疗后的血氧张力以及氧饱和度都比治疗前有所增加,对照组的血氧张力以及氧饱和度在治疗前后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治疗前后相比都有不同,从统计学意义角度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在护理方面两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在经过了心理护理干预后并发症要比对照组少很多,与此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6.5%,对照组的总体满意度为79.2%,从统计学意义角度分析(P<0.05),满意度存在不同,具有可比性。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漏诊,死亡率相对较高,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在气胸得到控制后再生脉注射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后,大大增强了临床治疗效果,此方法临床治疗意义重大,非常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针和常规针刺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即腹针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后用偏头痛积分表,根据患者头痛发作的次数、程度、续时间及伴随症状进行积分评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偏头痛积分治疗前后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治疗后的评分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治疗后的偏头痛积分与4、8、12周后偏头痛积分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偏头痛积分与4、8、12周后偏头痛积分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4、8、12周后的偏头痛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的近期疗效与常规针刺组相当,而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