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NC60系列鼻腔护理仪加高渗盐水行鼻腔冲洗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鼻—鼻窦炎无鼻息肉患者23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10例,治疗组使用NC60系列鼻腔护理仪加3%高渗盐水,要求患者每天进行2次鼻腔冲洗,并辅以一定短期药物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仅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症状与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结束以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1年后的临床疗效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NC60系列鼻腔护理仪加3%高渗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在鼻内镜观察下对鼻中隔偏曲和鼻腔鼻窦进行联合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两年期间所收治的所有门诊患者中,随机抽选160例患有鼻中隔偏曲且并发鼻窦炎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随机将16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其中对实验组的80例患者采取鼻内镜下鼻中隔与鼻腔鼻窦联合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法,而对对照组的80例患者分两步走,先利用成形手术对鼻中隔偏曲进行治疗,尔后再进行鼻窦开放的手术治疗鼻窦炎。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虽然在临床治疗中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愈情况、康复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机率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对比意义。结论分步治疗的方法虽然对鼻中隔偏曲并发鼻窦炎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在鼻内镜下对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进行联合手术的联合治疗方式更为安全和可靠,因此,在临床诊断中,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鼻中隔偏曲并发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今后应大力推广鼻内镜下对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进行联合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鼻内窥镜下微创治疗顽固性鼻腔出血的疗效进行了研究。方法选取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顽固性鼻腔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患者一百二十七例,通过鼻内腔镜,对患者的出血点进行了检查,并且给其实施了射频消融止血术+微创填塞,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本次所有的患者当中,有一百一十八例患者一次性治愈,占比是92.9%,有七例患者次两次治愈,占比是5.5%,有二例患者是三次治愈,占比是1.6%;本次治疗当中,有八十五例患者使用了射频消融止血术,占比是66.9%,有三十一例患者使用了射频消融止血术+预防性填塞,占比是24.4%,有十一例患者使用了射频消融止血术+微创填塞,占比是8.7%。结论在鼻内镜下,能够对患者的出血点进行迅速的确定,通过射频消融止血术+微创填塞,可以帮助患者短时间内达到止血的效果,该方法痛苦小,进一步的减少了复发率,值得医学临床上的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鼻内镜联合鼻腔冲洗液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3月~2022年04月期间接收的鼻窦炎患者80例,并依照治疗方式将研究对象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实施鼻内镜手术联合生理盐水冲洗治疗,实验组鼻内镜术后实施生理盐水联合地塞米松鼻腔冲洗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结果:干预组的临床总有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 白细胞介素 -5(IL-5)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给予生理盐水联合地塞米松鼻腔冲洗液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风热感冒压患者治疗之中应用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望能为感冒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01月15日-2018年01月15日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风热感冒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就诊治疗前后顺序分组纳入,第一组100例患者进行中药饮片治疗,第二组100例则进行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对比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开始退热时间、退热率以及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时间展开分析。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的分析之中,第二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第一组无明显差异,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始退热时间、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时间对比之中,第二组、第一组指标无明显差异,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退热率分析之中,第二组退热率与第一组无明显差异,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冒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治疗,也可以和传统中药饮片汤剂一样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可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并总结预防对策。 方法 以我院 2019 年 3月至 2020年 3月纳入的感冒患者(共计 176例)展开研究,通过双盲选法分为 对照组(n=88)和观察组( n=88),前者不开展 药物不良反应预防管理,后者开展药物不良反应预防管理,比较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消化系统、胃肠道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32%和 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预防管理在抗感冒药治疗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开展应用价值,可以进一步降低其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