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以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并分析何种护理方法能够较大程度降低该种患者出现全身感染的可能性,为提高此类患病人群治愈率提供数据支持和实验依据。方法:第一步即从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随机筛选出90位作为本次的具体研究对象,第二步:将所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45人,第三步:在保持其他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包括护理周期、病房环境等,为上述两大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即常规护理和多元化护理,最后将每位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全身感染情况、对护理过程的主观感受定为具体实验对比指标。结果:(1)实验组中出现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情况的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为7:24;(2)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上述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其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多元化护理的服务内容对于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全身感染情况的发生意义显著,其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治疗当中,羟基脲与干扰素α-2b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比组与实验组,对比组患者需要接受羟基脲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羟基脲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干扰素α-2b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比组,且各项临床指标要优于对比组患者,相关数据比较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治疗,将干扰素α-2b与羟基脲进行联合应用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简介:本研究探讨四嗪二甲酰胺(ZGDHu-1)诱导白血病细胞株SHI-1凋亡作用的机制。以不同浓度的ZGDHu-1在体外培养SHI-1细胞,用细胞形态学、DNA凝胶电泳、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Annexin-V/PI双标记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等分析细胞凋亡。用Rh123/PI测定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用流式细胞术检测ZGDHu-1诱导SHI-1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bax、p53、Fas蛋白和线粒体膜蛋白的表达变化。用RT-PCR观察经ZGDHu-1作用后SHI-1细胞bcl-2、bax、p53基因表达改变;同时利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端粒酶hTERT-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ZGDHu-1能诱导SHI-1细胞凋亡,呈作用时间和剂量的量效关系,出现典型的细胞形态改变,DNA片段化,亚G1峰检出并显著增加;Annexin-V/PI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后细胞发生凋亡的特征性改变。SHI-1细胞经不同浓度的ZGDHu-1体外培养后,bcl-2基因和蛋白有所下调,但主要是bax基因和蛋白上调,导致bax/bcl-2比值明显增高,p53基因和蛋白与Fas蛋白表达也上调,均呈剂量依赖性。随ZGDHu-1作用浓度的增加,ΔΨm下降,而线粒体膜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端粒酶hTERT-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结论:ZGDHu-1通过上调p53基因、bax基因和bax/bcl-2比值,使线粒体跨膜电位显著下降的线粒体通路是ZGDHu-1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Fas也参与其中,端粒酶有可能是其抗肿瘤的作用靶点。
简介:【摘 要】目的:评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中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对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于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化疗,实验组加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统计学软件验证比较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差异后发现,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中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佳,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和临床症状的缓解,且该药物的应用还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简介:为了研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zeta链相关蛋白-70(zeta-associatedprotein-70,ZAP-70)的表达及其与其他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白血病细胞ZAP-70和CD38的表达。结果显示:①37.5%B-CLL患者表达ZAP-70,其中BinetA期患者有20%(3/15)表达ZAP-70^+,BinetB+C期患者有66.7%(6/9)表达ZAP-70^+,ZAP-70^+表达在BinetA期和BinetB+C期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②29.1%B-CLL患者表达CD38,其中BinetA期患者有3例;在此3例中2例同时伴有ZAP-70^+,CD38^+在BinetA期和BinetB+C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83.3%(20/24)患者表达ZAP-70^+CD38^+或ZAP-70^-CD38^-,ZAP-70和CD38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在常规实验室可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ZAP-70,ZAP-70高表达与B-CLL临床分期、染色体及CD38表达等预后相关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科接诊的492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n=246)。A组实施口腔护理干预,B组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A组中Ⅰ级、Ⅱ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均明显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Ⅲ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则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口腔黏膜炎总发生率为2.85%,比B组的14.63%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对白血病化疗病患者实施口腔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其口腔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在白血病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的患者中运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研究对象为上述时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因白血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患者。遵循互斥与穷尽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给予优质护理的观察组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后的恶心呕吐严重程度情况与身体功能恢复状态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给予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呕吐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显著;比较两组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状态评分,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恢复状态不如观察组患者,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优质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恶心呕吐的情况,帮助患者获得较为良好的护理体验,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将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40例为对象,分别采取不同的检验方法,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采血后即可、采血后3H WBC(白细胞计数)、HGB(血红蛋白含量)、HCT(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PLT)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几率为5.00%;对照组发生几率为10.00%,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中采取血液分析仪检验,可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