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并研究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间本院检验科出具的5000份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对检验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然后针对性制定质量控制对策。结果:送检不合格的报告为93份,不合格率为1.86%(87/5000),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包括检验人员因素(34.41%)、样本质量因素(32.26%)、操作规范因素(25.81%)、其他方面因素(6.45%)。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为:严格控制标本质量、提高检验人员素质、严格规范操作规程、做好仪器设备保养。结论:微生物检验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需要针对性采取质控对策,以提高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孕妇孕晚期焦虑、抑郁和孤独等心理健康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研究290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在孕早期收集孕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妊娠信息,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孤独感自评量表随访调查其孕晚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孕晚期抑郁的发生率为16.52%,焦虑的发生率为11.13%,孤独的发生率为26.2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孕妇相比,大专或本科及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孕妇,其出现孤独的可能性较低;家庭年收入(万元)较高的孕妇出现抑郁、焦虑及孤独的可能性均较低。结论:孕妇的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对于孕晚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医护人员应加强开展针对性的孕期心理指导,以改善孕妇孕期的心理健康情况。
简介:摘要:调查分析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手段,调节临床控制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本次调查将2013~2019年作为调查的主要时间阶段,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针对在此过程当中的42例检验科医源性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对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途径,以及疾病的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分析患者1742例,其中有42例患者发生了检验科医源性感染,发生率为2.41%;检验科医护人员感染发生共计9例,占比20.53%,其余科室发生感染约为7例,占比为15.62%,患者感染22例,占比约为52.38%,另有4名保洁人员发生感染,占比约为9.52%。42例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患者当中,有18例为体液或粪便感染,占比42.86%,有11例为血源性感染,占比26.19%,5例为化学试剂感染,占比11.9%,其他渠道感染8例。结论:检验科的医护人员应当提升对医源性感染的疾病认知和理解,院方应当优化检验科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对医疗废弃物采取合规的处理方式,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血液样本检测不合格影响因素,讨论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本院在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采血的1788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血检样本,共368例,平均分成16份,每份23例,对比不同条件下血液样本指标检测水平,研究影响因素。结果 温度在25℃,末梢采血,不合理添加抗凝剂的条件下,相较于4℃、静脉采血和合理添加抗凝剂情况,K+和PHB水平显著更高,pH则显著更低(P<0.05);患者非空腹、服过药、胆固醇和胆红素较高,相较于空腹、未服药、胆固醇和胆红素正常水平,K+、PH和PHB水平明显更高(P<0.05);24h送检的血液样本,TP、ALT和TG水平明显高于0h送检(P<0.05)。结论 影响临床血液样本检测不合格因素较多,应依照相关制度落实检测要求,避免患者血液样本准确率受到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方法:随机抽取临床医学检验1000例,总结医学检验不合格事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准备工作:患者不配合2例(0.20%);患者情绪不稳定1例(0.10%);药物因素1例(0.10%)。(2)采集样本:时间不当2例(0.20%);样本损毁1例(0.10%);样本变质1例(0.10%);样本混淆1例(0.10%);器皿不合格1例(0.10%);采血位置不当2例(0.20%)。(3)检验操作:设备故障1例(0.10%);参数不当2例(0.20%);数据处理不当2例(0.20%);标记错误1例(0.10)。结论: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各个环节都可能受到影响,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因此需要提高医学检验标准,重视对检验人员的培训,保证检验结果准确,严格控制医学检验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疗养院老年人在疗养期间的医院感染因素,并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接收的20例老年疗养员,对其疗养期间存在的易感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参与研究的20例老年疗养中,无一例医院感染,老年疗养员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均有很大提升。结论:老年疗养员的年龄普遍较高,其身体各项机能逐渐退化,以致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不断下降,极易受外界感染,再加上疗养院的老年疗养院人数较多,更易引起疾病传播。因此,护理人员需对疗养院老年人的易感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此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保障老年疗养员的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不同铂类药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选择108例患者作为资料,均为本院于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通过数字编号和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4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药物治疗,B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管新生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与B组相比,均明显更低,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与对照组不59.26%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晚期卵巢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进行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 摘要】目的 :评价危险因素分析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护理中的价值。 方法 :于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120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 60 例)与观察组( 6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危险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梗、心绞痛与心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二者均存在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危险因素分析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护理满意度更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相关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至 11月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 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进行血液样本提取并进行生化检验,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观察组体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溶血处理,对照组体检者不进行溶血处理,比较两组血液样本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 两组体检者总蛋白,葡萄糖,血清钾,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以及肌酸激酶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白蛋白,谷丙转氨酶以及尿素氮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溶血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化检测结果,因此临床上进行血样样本的抽取、运送以及存储时,都要运用适当的方式防止出现这种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宁夏地区传染科护士留职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二级及以上医疗的传染科护士,共 26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 20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为传染病医院),对抽取的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 宁夏地区传染科护士留职意愿。 结果 通过对 260位护士的留职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传染科临床护士留职意愿总得分 21.39±9.26 , 影响护士留职意愿主要的因素是从事夜班工作。结论护理管理者应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订提升护士留职意愿的管理措施,学习并不断更新护理管理理念,应重视护士任职方式的合理权益,尽力满足护士合理需求是减少护理人才流失的有效措施。
简介:摘要:心内科疾病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几率较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源性猝死人数越来越多,在心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监测迫在眉睫。笔者发现,冠心病患者最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其次是患者的情绪波动过大或者运动过量等,均会诱发心源性猝死。医护人员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对评估患者原发病的猝死风险,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诱因,同时加强对患者体征的监测,尤其是夜间做好急救准备,及时为发病患者提供科学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医学领域也逐渐完善,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神经外科方面的护理,那么我们就需要进行探讨神经外科护理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危险元素,以及如何进行危险的预防。方法:选取某医院内神经外科的2018-2019年,约50名患者,并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根据对医院内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护理,来分析怎样的护理方式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提升患者的痊愈率,并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结果:医院中大多数的神经患者对具有预防措施的护理方式更加喜爱,并且不同的预防手段还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反响,所以可以直接说明,具有针对性预防措施的护理手段能够更好保证患者健康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血透室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各28例:一组行预见性护理干预,为观察组;一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总结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结果:观察组经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14%(2/28),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干预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0%(7/28),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来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患者的药物疗效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剖析。方法:以我院 2019年 8月至 2020年 2月间所收治的住院、门诊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初步筛选,选定共 200位高血压患者为研究样本。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日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心理社会因素的干预性治疗。在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理社会干预治疗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相较于患者在治疗之前的状况、空白对照组而言,都具有更好的效果。( P<0.05)。结论:实验结果证明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下加以心理社会因素的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优化作用,能够提升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治疗成效。